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数字波束形成微波辐射计性能分析及误差校正方法研究

作 者: 张靖
导 师: 朱耀庭;李青侠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
关键词: 数字波束形成 微波辐射计 灵敏度 空间分辨率 校正方法 误差分析
分类号: TP722.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9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数字波束形成微波辐射计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辐射计,它能够以成像方式和非成像方式工作。它用于形成辐射图像时不需要机械扫描辐射计所使用的驱动设备和相控阵电扫描辐射计所使用的相控阵,简化了系统的硬件结构;与综合孔径辐射计相比它扫描波束的形状和方向都可以控制,还可以实现定位、跟踪、重复扫描,具有信号处理简单、波束方向灵活的优点,因此这种辐射计在海水盐度测量、射电天文观测、军事目标跟踪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分析这种新型辐射计的基本性能,本文从数字波束形成微波辐射计的基本系统结构出发,利用随机信号分析的方法,推导了数字波束形成微波辐射计主要性能指标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系统各部分的非理想因素对数字波束形成微波辐射计性能的影响;并针对数字波束形成微波辐射计自身的特点,提出了部分冲击响应矩阵的校正算法,利用实际测量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主要内容包括:分析了数字波束形成微波辐射计的基本系统结构,并对数字波束形成微波辐射计和综合孔径辐射计形成的波束进行了比较,为数字波束形成微波辐射计建立了原理模型。利用随机信号分析理论,分析了热辐射信号在数字波束形成微波辐射计接收过程中的统计规律,从理论上推导了数字波束形成微波辐射计的基本性能指标:灵敏度空间分辨率,给出了数字波束形成辐射计的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的表达式。并且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比较了数字波束形成微波辐射计、实孔径辐射计和综合孔径辐射计的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从辐射计测量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数字波束形成微波辐射计的各个系统部件(天线、接收机、AD)引入的非理想因素,建立了这些非理想因素的误差模型。对于辐射计的天线部分,建立了考虑幅相误差的天线阵列方向图模型,并分析了天线阵列主波束的增益衰减因子、旁瓣电平和阵列指向误差。对于辐射计系统的接收机部分,重点对具有直接射频采样结构的辐射计接收机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带外噪声对辐射计接收机的影响。对于辐射计系统的AD部分给出了数字波束形成微波辐射计的信号量化噪声比与量化阶数之间的关系。以上的工作都为建立数字波束形成微波辐射计的校正模型奠定了基础。给出了考虑各种幅相误差影响的数字波束形成微波辐射计的系统输出表达式,并将已经应用在综合孔径辐射计中的冲击响应矩阵引入到数字波束形成微波辐射计的校正中。同时,针对冲击响应矩阵测量工作量大、部分信息冗余等缺点,利用数字波束形成微波辐射计自身的特点,提出了部分冲击响应矩阵校正算法。并利用实际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部分冲击响应矩阵校正算法的有效性。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绪论  10-18
  1.1 引言  10-11
  1.2 微波辐射计的发展状况  11-13
  1.3 数字波束形成辐射计的发展状况  13-14
  1.4 微波辐射计校正技术的研究状况  14-15
  1.5 论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工作  15-18
2 数字波束形成辐射计的工作原理  18-33
  2.1 引言  18
  2.2 物体辐射的基本原理  18-20
  2.3 微波辐射计测量的基本原理  20-23
  2.4 数字波束形成辐射计的工作原理  23-26
  2.5 数字波束形成辐射计和综合孔径辐射计的比较  26-31
  2.6 本章小结  31-33
3 数字波束形成辐射计灵敏度空间分辨率的分析  33-63
  3.1 引言  33-34
  3.2 数字波束形成辐射计的灵敏度  34-41
  3.3 数字波束形成辐射计的空间分辨率  41-46
  3.4 数字波束形成辐射计和其它辐射计的比较  46-50
  3.5 数字波束形成辐射计性能测量实验  50-62
  3.6 本章小结  62-63
4 误差对数字波束形成辐射计性能的影响  63-88
  4.1 引言  63-64
  4.2 数字波束形成辐射计的天线误差  64-74
  4.3 数字波束形成辐射计的接收机误差  74-81
  4.4 数字波束形成辐射计的量化误差  81-86
  4.5 本章小结  86-88
5 数字波束形成辐射计的误差校正方法  88-110
  5.1 引言  88
  5.2 冲击响应矩阵校正方法  88-92
  5.3 部分冲击响应矩阵校正方法  92-101
  5.4 数字波束形成辐射计校正实验  101-109
  5.5 本章小结  109-110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110-112
  6.1 全文总结  110-111
  6.2 展望  111-112
致谢  112-113
参考文献  113-122
附录1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122

相似论文

  1. 非正交面齿轮齿面建模及加工误差分析,TH132.41
  2. 半球谐振陀螺误差分析与测试方法设计,V241.5
  3. 基于H∞控制理论的气动机械手夹持力控制系统的研究,TP241
  4. 电压监测仪自动校验系统,TM933.2
  5. 集装箱船结构静动态协同优化设计研究,U674.131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遗传学家系研究及肝纤维化无创诊断,R575.5
  7. 关于分形插值函数若干分析性质的研究,O174.42
  8. 某多跨转子系统可靠性灵敏度分析,TH113
  9. 复变权函数神经网络灵敏度研究及其应用,TP183
  10. 水环境污染物总量监控的方法与应用研究,X832
  11. 固体界面接触热阻及导热系数测量的实验研究,TK124
  12. 直流大电流计量标准装置,TM835.2
  13. 光通信用不同增益材料雪崩光电二极管的研究,TN364.2
  14. B-样条权函数神经网络灵敏度研究及其应用,TN911.7
  15. 正交权函数神经网络灵敏度研究及其应用,TP183
  16. 保护在线自适应整定的研究,TM77
  17. 应用适应性小动物PET灵敏度及空间分辨率的评估,R310
  18. 一种新型边预击穿抑制雪崩光电二极管的研究,TN364.2
  19. 非制冷红外传感器的读出电路研究,TP212
  20. 三波段红外火焰探测器的研究与开发,TH89
  21. 掺杂钴铁氧体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TB383.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遥感技术 > 遥感方式 > 依探测的波长范围分 > 微波遥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