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四萧文艺思想研究

作 者: 高云
导 师: 王巍
学 校: 辽宁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四萧 文学观念 文艺思想 萧衍 萧统 萧纲 萧绎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1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南朝是文学创作的繁荣期,作家作品数量众多,也是中古文艺理论的总结期,出现了《诗品》和《文心雕龙》这样的系统性、理论性很强的专著。梁武帝萧衍、梁昭明太子萧统、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四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父子。四萧是梁代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且多才艺,形成了各自的文人群体,囊括了当时的名家巨子。他们笃好文学,躬事创作,诗酒高会,品评臧否。其鼓吹“新变”的文学主张既是对前论的继承,又有一定拓展。其文艺思想左右一代风气,对后世影响颇深。四萧的文学艺术实践也能体现其美学思想,我们可以通过切实到位的解读印证其观念、艺术追求和批评标准。四萧作为一个时代的政治领袖和文坛领袖,对当时创作发展和理论总结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学思潮和艺术精神,其文艺思想可以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文艺精神和文学艺术的发展水平,比如书法和绘画艺术在六朝时期有长足发展,甚至被认为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峰,萧衍、萧绎的书论和画论在古代艺术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研究其文艺思想对于全面深入地认识魏晋南北朝文艺思想的发展历程不无补益。目前对四萧整体文学思想的研究仍嫌不足,还有很大的开掘空间。对四萧文学思想与其它“文学父子”文学思想的比较研究,四萧文学思想与前后朝代文学思想的关系,与同时代其它文论家、文学家文学思想的比较研究还有大量研究工作需要做。对四萧著作文本的开掘和系统整理仍为今后一个时期研究的基础。可以说,目前四萧文艺思想研究作为一个整体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和可做。本论文扼要评述了南朝中后期的历史背景、文学的创作与新变,对文艺审美规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总结;评述了以四萧为代表的南朝皇室贵族对文艺活动的重视、爱好和参与;评述和分析了四萧的人生轨迹;综括了四萧各类著述特别是文艺著述情况。从观念、批评、理论和创作入手,探讨四萧各自的文学思想及其异同、四萧及其各自文人群体在文学思想和创作方面对其时代文艺发展的贡献和存在的局限。通过四萧文人群体与三曹文人群体及与钟嵘、刘勰等同时代文论家文艺思想的比较,揭示出文艺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起始阶段与总结时期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南朝齐梁时期文学思想的主要特点。齐梁是文学进入“自觉”时代(也即三曹时代)以后,创作颇为繁荣,并继续进行有建树的广泛开拓(在文学特征的认识和题材内容的多样性上,在体裁形式、汉语美的规律的认识和艺术手段的丰富上,等等)和系统理论总结的时代。四萧对此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其创作与文艺主张,应该说体现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和文学思潮。本文重在确切解读四萧有关文艺思想方面的重要论述,并作出中肯的理论分析。力求在详尽征引原始材料、借鉴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实现研究的深化与拓展:一是对四萧文艺思想进行整体考察。四萧文艺思想有其历史和时代的因素,通过与三曹文艺思想的纵向比较和与刘勰、钟嵘等人文艺思想的横向比较,凸显自建安时代以后三百多年来文学观念和理论、批评走向相对成熟的发展脉络,说明四萧文艺思想的产生乃是文学进入自觉时代以后,创作繁荣、观念意识演进之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二是四萧的著述中有文学评论传世,这是认识其文学思想、艺术主张的关键性材料和直接证据,但以往学者们的读解还存在一定偏差和局限。在文学内容的拓展及其情感特征和语言形式美等方面深入探究四萧的文艺思想,进一步解读萧统、萧纲、萧绎的一些重要论断和主张,为其“正名”。如对萧统提出的“变本加厉”的理论意义缺少充分的阐发;虽然对萧纲“文章且须放荡”说的内涵的误解,近年来有所澄清,但仍缺少令人信服的实证和说明。本文力求以翔实的原始材料和严谨的辨析解读之,并力求给予惬当的评价。三是对四萧的书论、画论中体现的文艺思想进行较全面和系统的总结,并与三曹艺术思想进行比较,以见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思潮和四萧在这方面的贡献。论文从对四萧文艺作品及文艺论述的文本深入研读与分析出发,坚持还历史原貌与取当代理论视角相统一的原则,把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综合研究法结合起来。在梳理、深化四萧文艺思想个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纵、横两种视角考察四萧文艺思想的异同,四萧与同时代其它重要文论家文学思想的异同,以及四萧、三曹文艺思想前后承继发展关系,从而确认四萧在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史上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第1章 绪论  12-18
  1.1 选题的目的意义  12-14
    1.1.1 迄今四萧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13
    1.1.2 论文的创新点  13-14
  1.2 本选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综述  14-17
    1.2.1 清代以前对四萧创作与文艺思想的研究与评价  14
    1.2.2 清以后到建国前四萧文艺思想研究  14-15
    1.2.3 建国后到20世纪80年代前  15
    1.2.4 20世纪80年代以来  15-17
  1.3 研究方法  17-18
第2章 四萧的时代及其人生历程  18-48
  2.1 南朝中后期的历史文化背景  18-23
    2.1.1 南朝中后期的社会状况  18-20
    2.1.2 齐梁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学思潮  20-23
  2.2 齐梁文艺的兴盛与新变  23-33
    2.2.1 文艺创作的繁盛与题材的开拓  23-26
    2.2.2 对文艺审美规律的深入探讨与发现  26-29
    2.2.3 文艺兴盛与新变的原因  29-33
  2.3 四萧及其各自文人群体  33-48
    2.3.1 四萧的人生轨迹与著述情况  33-42
    2.3.2 四萧文人群体的活动方式  42-45
    2.3.3 四萧文人群体的积极影响与局限  45-48
第3章 四萧文学思想(上)  48-81
  3.1 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认识  48-61
    3.1.1 文笔之辨——传统文学观念成熟的标志  49-56
    3.1.2 谨重与放荡——"立身之道与文章异"  56-61
  3.2 论文学的表现对象和功能  61-69
    3.2.1 有助风教,娱耳悦目——在矛盾中统一的文学功能观  61-65
    3.2.2 破道破言,罪在不赦——文学在明道弘法上的特殊意义  65-67
    3.2.3 流连哀思,愁情结悲——凸显悲情的审美价值  67-69
  3.3 文学审美取向和批评标准  69-74
    3.3.1 事出沉思,义归翰藻——生活与思想的艺术化展示  69-71
    3.3.2 玉徽金铣,阳春妙声——齐梁新贵的独特审美追求  71-73
    3.3.3 绮毅纷披,情灵摇荡——华彩其外、浓情寓内的审美理想  73-74
  3.4 求新求变的文学发展观  74-81
    3.4.1 踵事增华,变本加厉——审美创造须不断增益和深化  75-78
    3.4.2 今是古非,用之有所——今虽胜古,亦应有所承传取法  78-79
    3.4.3 世改理变,时移体异——文学新变的理论依据  79-81
第4章 四萧文学思想(下)  81-95
  4.1 辞采论  81-87
    4.1.1 丽而不浮,典而不野——不离传统的创新  81-83
    4.1.2 唇吻遒会,宫徵靡曼——音韵美的理想境界  83-87
    4.1.3 新致英奇,珠玉妍巧——追求新奇的时尚  87
  4.2 创作论  87-95
    4.2.1 寓目写心,因事而作——创作动因的探究  88-89
    4.2.2 四萧论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  89-95
第5章 四萧艺术论的审美倾向  95-105
  5.1 四萧的书法审美取向  95-102
    5.1.1 南朝的书法与书法理论  95-97
    5.1.2 反古归真、意气密丽——萧衍的书法审美取向  97-100
    5.1.3 萧衍书论中的"势"范畴  100-102
  5.2 四萧的绘画音乐才艺与审美追求  102-105
    5.2.1 四萧的绘画审美追求  102-104
    5.2.2 萧衍的音乐审美理想  104-105
参考文献  105-110
致谢  110-11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112-113

相似论文

  1. 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与文艺思想研究,I045
  2. 萧纲诗歌研究,I207.22
  3. 鲁迅与延安文艺,I206.6
  4. 胡耀邦新时期文艺思想研究,J120.0
  5. 王蒙与新疆,I206.7
  6. 二十世纪初中国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念发展进程,I207.8
  7. 钱锺书《管锥编·周易正义》研究,B221
  8. 《淮南子》与《论语》文艺思想比较研究,I206.2
  9. 从礼学视域研究荀子文艺思想,I206.2
  10. 《艺文类聚》诗赋收录分类研究,I206.2
  11. 萧绎文论及诗风研究,I206.2
  12. 萧梁西府文学研究,I206.2
  13. 现代传媒视野下的鸳鸯蝴蝶派,I207.42
  14. 胡风文艺思想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I206.6
  15. 萧统《文选》编纂标准研究,I206.2
  16. 萧统诗文研究,I207.22
  17. 论萧统文学理论与其文学实践的相谐与相异,I206.2
  18. “大文学”的理念与实践,I206.7
  19. 守望延安的赤子情怀,I207.25
  20. 萧统文学集团研究,I206.2
  21. 从扇上的烟云到延安的夜歌,I206.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