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圆悟克勤禅学思想研究

作 者: 魏建中
导 师: 吕有祥
学 校: 武汉大学
专 业: 宗教学
关键词: 禅学 圆悟克勤 回光返照 文字禅 碧岩录
分类号: B94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0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圆悟克勤是宋代中期的一位禅门宗师,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很大贡献。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资料,尤其是他的《碧岩录》、《圆悟心要》和《圆悟克勤禅师语录》三部著作,把中国的禅文化推向了辉煌的顶峰。可以说,圆悟不仅是一位证悟自性、心灵自由的禅僧,也是一位通达经论和各家宗旨、善于阐释的大家。本文全面搜集资料,充分利用今人的研究成果,试图对圆悟禅学进行首次全面系统的研究,探明其禅学的主旨精神与博大内涵,并重新审视对圆悟的历史评价,从而深化对宋代禅宗史的研究。本文分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正文共分六章。引言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缘起,并就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难点做了交代,同时简单介绍了本文的逻辑结构。第一章宋代政治文化与宋代禅宗的特色。本章介绍宋代政治文化及佛教政策,并考察了宋代禅宗的特色,为圆悟禅学思想的时代背景做一个交代。一个人的思想与他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要理解圆悟的禅学思想,首先要弄清圆悟禅学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当时的文化趋势和文化环境,同时须注意到禅宗发展的过程及其时代特色。第二章生平与活动。本章介绍圆悟克勤的生平与活动,包括其修道历程、禅法师承、悟道因缘、住持交游与学识著作。第三章“人人脚跟下本有此段大光明”的心性论。本章主要探讨了圆悟克勤提出的“人人脚跟下本有此段大光明”的心性论思想。宋代是一个文化全面交融与整合的时代,圆悟禅师为了让学人尤其是参禅的士大夫理解禅宗思想,他用更加明白易懂的语言来诠释心性本体。“人人脚跟下本有此段大光明”的命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包含“人人脚跟下”和“本有此段大光明”两个方面,“人人脚跟下”指出了禅法的当下性,表明禅宗的一切心性哲学都离不开这个正在发生的当下世界;“本有此段大光明”明确了禅法的现实努力方向与任务。这样的说法,在禅宗的思想史当中,颇具新意及开创性,因此我们作了深入的解析。第四章转迷为悟的工夫论。本章对圆悟克勤工夫论中的几个核心思想作了全面论述。圆悟克勤认为,人人当下本来就有心性大光明,只不过被妄想的乌云所遮蔽,只有通过持之以恒地做转迷为悟的工夫,回光返照,才能达到灵光独耀、心灵自由、彻底安乐的境界,这些思想既源自慧能以来的禅法传统,又有创新性,在强调“禅非意想”、“回光返照”、“直下承当”等说法形式上也带有时代特色,是对传统的细化与深化,为其弟子大慧宗杲提倡“看话头”禅法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些观点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与人生智慧。他的公案禅,强调不管字面上的意思如何,都是通过举公案来摄心,达到开悟的目的,公案只有开悟的契机的作用(敲门瓦子),悟到了就不必拘泥于公案。大慧宗果则基于这一思想活动创造了看话禅,但实际上在圆悟克勤的时代,已经可看出几乎所有的看话禅的因素。第五章“文字禅”思想与诠释实践。圆悟克勤是“文字禅”的代表人物,他对禅与语言文字的关系有深刻的见解,并在用语言文字诠释禅与公案方面身体力行,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认为,在对待语言文字方面,圆悟克勤很有创新性,他把解释公案、颂文和阐述经教三者结合起来,用评唱直截了当地进行解说,容易为人们所理解,这种经典的流传,既是传禅,也是传教,既顺应了文字禅的发展潮流,又开创了融合经教的新途径。第六章圆悟克勤禅学的历史影响。圆悟禅学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是他对公案的创造性诠释,消解了公案的具体意义,把公案仅仅作为一种“理”的象征,并用作一种修心手段,这些影响了后来的看话禅与默照禅;另一方面,他文字禅的体例及诠释方式一直是后来类似作品的典范,比如评唱,一直被后世解读公案者所运用。结语这部分对圆悟克勤的禅学思想及其贡献进行了简单总结与评价。我们认为,圆悟克勤既是前人禅学思想的总结者,又是新禅法的开创者,更是是善于说禅的诠释者,他的禅学特色正是体现了禅学范式变化的过渡性特征,为后面出现的看话禅和默照禅奠定了基础,深入分析、研究圆悟禅学及其历史影响,是弄清中国禅宗发展演变及其范式变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关节点,也是理解整个中国禅宗兴衰的重要环节。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3
引言  13-20
  一、研究缘起  13-14
  二、研究方法  14-17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难点  17-18
  四、论文逻辑结构  18-20
第一章 宋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宋代禅宗  20-30
  第一节 宋代社会的政治文化  20-23
    一、宋代的政治特色及佛教政策  20-22
    二、宋代的文化与经济及其对佛教的影响  22-23
  第二节 文化融合背景下宋代禅宗的特色  23-30
    一、宋代禅宗的儒学化  24-26
    二、宋代禅宗的社会化  26-30
第二章 生平与活动  30-38
  第一节 修道历程与悟道因缘  30-33
    一、修道历程  30-31
    二、悟道因缘  31-33
  第二节 住持交游与学识人品  33-38
    一、住持交游  33-35
    二、学识著作  35-38
第三章 "人人脚跟下本有此段大光明"的心性论  38-55
  第一节 对传统"心性论"的继承与发挥  38-44
    一、"心性论"的界定  39-41
    二、对传统"心性论"的继承与发挥  41-44
  第二节 "人人跟脚下本有此段大光明"的核心命题  44-55
    一、"人人跟脚下本有此段大光明"命题的内涵  45-51
    二、世界宗教文化背景下的"光明"问题  51-55
第四章 "转迷为悟"的工夫论  55-91
  第一节 迷与悟  55-62
    一、"妄想翳障"的自性遮蔽  56-58
    二、"如暗得灯,如贫得宝"的觉悟状态  58-62
  第二节 "念兹在兹,真参实究"的公案禅  62-68
    一、关于"公案禅"  62-65
    二、"念兹在兹,真参实究"的参禅要求  65-68
  第三节 "无事禅"批判与渐修履践  68-75
    一、"无事禅"批判  68-71
    二、在批判的基础上强调渐修与履践  71-75
  第四节 "回光返照"思想  75-91
    一、"回光返照"思想的经典背景  76-79
    二、"回光返照"的内涵  79-85
    三、"回光返照"思想所蕴含的哲学意义及生命智慧  85-91
第五章 "文字禅"思想与诠释实践  91-140
  第一节 "文字禅"的语言世界  91-101
    一、关于"文字禅"的定义  92-94
    二、"文字禅"源流考  94-97
    三、"文字禅"背后的禅宗语言哲学思想透视  97-101
  第二节 "文字禅"思想与诠释方式  101-122
    一、圆悟的"文字禅"思想  102-111
    二、圆悟的"文字禅"诠释方式  111-122
  第三节 "文字禅"诠释内容之分析  122-140
    一、藉教说禅  123-131
    二、历史考证  131-135
    三、引诗论禅  135-140
第六章 圆悟禅学思想的历史影响  140-151
  第一节 圆悟禅学与大慧"看话禅"和宏智"默照禅"  140-147
    一、圆悟禅学与大慧宗杲"看话禅"  140-143
    二、圆悟禅学与宏智"默照禅"  143-147
  第二节 圆悟禅学对后世"文字禅"的影响  147-151
    一、对国内"文字禅"的影响  147-149
    二、对日本禅文化及茶道的影响  149-151
结语  151-153
主要参考文献  153-160
附录一:圆悟克勤禅学思想研究文献综述  160-166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166-167
后记  167-169

相似论文

  1. 《碧岩录》助词研究,H141
  2. 马祖道一禅学思想研究,B948
  3. 宋代僧人书法初探,J292.1
  4. 以言意观为中心的北宋文字禅研究,I206.2
  5. 论情感对山水画境界的影响,J212.05
  6. 《碧岩录》的禅学思想及其美学意义,B948
  7. 义玄禅学与临济寺塔研究,B949.2
  8. 雪窦重显禅师研究,B948
  9. 董其昌鉴赏思想研究,J209.2
  10. 紫柏大师的佛学思想研究,B94
  11. 秦观作品专题研究,I206.2
  12. 《碧岩录》介词研究,H146.2
  13. 《碧岩录》趋向词“来”、“去”研究,H141
  14. 北宋“文字禅”研究,B948
  15. 黄庭坚书学研究,J292.1
  16. 心学与禅学,B948
  17. 武家社会与日本养神之道,R212
  18. 盛中唐禅学流变中王维白居易的诗歌创作,I207.22
  19. 老庄性情、禅宗境界,I206.2
  20. 禅学流变中的盛中唐诗人,I206.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佛教 > 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