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 者: 杨海芳
导 师: 刘茂才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脑卒中 中风 吞咽障碍 电视荧光透视检查 标准吞咽功能评估法 电针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分类号: R246.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脑卒中所导致的吞咽障碍为功能性吞咽障碍。资料研究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可达30%-65%,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如吸人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塞以及出现社会隔绝、抑郁等负性社会心理,从而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不同的诊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防止病情反弹是现在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几年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针刺加康复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由于诊断方法及评估方法的不标准、未采取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样本量小及未进行随访等问题,使研究结果缺乏科学性及信度。目的通过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与已被公认存在确切疗效的单纯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进行比较,评价电针联合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试图初步研究电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并提供循证医学依据,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做基础性探讨。方法用随机盲法对照试验的方法,3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试验组)结束后与单纯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疗效评价标准为SSA评分及VFSS评分,并比较两种评价方法的相关性,及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自身前后比较,SSA总分均降低而VFSS总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SSA总分降低及VFSS总分升高差值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FSS评分中,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各阶段分值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FSS评分各阶段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试验组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入选患者按头颅MR结果分为含有脑干组和不含脑干组两类患者。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不同病灶分类组SSA评分及VFSS评分结果,含脑干损伤类患者较不含脑干损伤类患者的吞咽障碍总体情况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到吞咽障碍各期情况而言,含脑干损伤类患者口腔期障碍较不含脑干损伤类类患者轻,而咽期及误咽情况较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疗效分析来看,从VFSS总分及SSA总分前后差值比较可以得出两类病灶损伤患者接受试验组治疗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从VFSS评分各阶段来看,两组治疗方法对于两类病灶损伤患者口腔期改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试验组相对于两类病灶损伤的患者咽期改善的疗效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对于含脑干损伤患者的误咽改善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不含脑干病灶损伤患者的误咽改善两治疗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吞咽障碍评估方法SSA法及电视荧光透视VFS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过程中,除2例患者出现针刺后皮下瘀斑外,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组。吞咽障碍评估方法SSA法及电视荧光透视VFSS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9
引言  9-11
文献研究  11-28
  一、吞咽障碍神经生理、病理基础  11-13
    (一) 吞咽过程的生理分期  11-12
    (二) 吞咽的神经生理机制  12
    (三) 卒中后吞咽障碍  12-13
  二、现代医学对于吞咽障碍的研究  13-21
    (一) 吞咽障碍的评估  13-17
    (二) 吞咽障碍的现代医学治疗  17-21
  三、传统医学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  21-28
    (一) 中风的病因病机  21-23
    (二) 现代中医对于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  23-28
临床研究  28-60
  一、研究对象  28-29
    (一) 研究对象来源  28
    (二) 入选病例标准  28-29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29-31
    (一) 样本计算  29
    (二) 试验方案  29-31
  三、技术路线  31-32
  四、结果  32-51
    (一) 一般资料分析  32-34
    (二) 不同治疗组对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  34-41
    (三) 两治疗组对于不同病灶部位脑损伤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  41-44
    (四) SSA评分与VFSS评分的相关分析  44-45
    (五) 5例延髓背外侧损伤患者的病例报道  45-50
    (六) 安全性评估  50-51
  五、讨论  51-60
    (一) 不同病灶损伤所致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特点分析  51-53
    (二)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作用机制讨论  53-59
    (三) SSA评分与电视荧光透视检查VFS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59-60
结语  60-62
参考文献  62-70
附录  70-75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5-76
致谢  76

相似论文

  1.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R246
  2. 分期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R246
  3.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4. 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记忆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5.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R246.1
  6. 涤痰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R277.7
  7. Heath-Carter法在脑卒中患者体型特征评定中的应用研究,R743.3
  8. 86例青年脑卒中的DSA分析及病因探讨,R743.3
  9. 脑卒中患者不同方式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R743.3
  10. 不同脑部损伤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实验研究,R743.3
  11. 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及相关生化hs-CRP和LDL-C的变化,R743.3
  12. 脑卒中临床特征与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研究,R743.3
  13.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研究,R743.3
  14. 迷走神经刺激和电针对脑缺血大鼠学习和运动机能的影响,R245
  15. 强化运动疗法治疗青年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R743.3
  16. DTI及DTT技术与NIHSS评分系统在急性脑梗塞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对比研究,R743.3
  17.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R743.3
  18. 调肝化瘀通络法联用SSRIs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症(PSD)疗效观察,R749.1
  19. miRNA-146a和EPHX2基因多态性与长沙地区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R743.3
  20. DETA-NONOate对卒中后大鼠NADPH氧化酶介导的氧化应激的影响,R743.3
  21. 不同部位梗死所致失语病人9例的临床分析,R743.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 神经精神病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