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东晋“新体”书法成因研究

作 者: 杨涛
导 师: 王镛
学 校: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 业: 美术学
关键词: 新体 旧体 魏晋 思想潮流 政治因素 文化风尚 工具材料 世家 王羲之
分类号: J292.2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8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之所以被称之为“书圣”,那是因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新体”草书、楷书、行书都成熟于他的笔下,晋唐以来习书者无不受其沾溉;并且我们当前广泛用于书法创作和日常手写的字体依然属于“新体”范畴。因此,对“新体”的研究,尤其是对它形成原因的探求,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全文除绪言、结语、附录外,正文由七章组成。第一章是对“新体”的概念进行定义,由此指出区分于“旧体”的标准是草、行、楷字体中是否具有篆、隶属性,有之则是“旧体”,无之则为“新体”。并且通过两者之间比较,说明它们不同特征、不同审美之中又存在着渊源上的联系。第二、三、四章着重从当时大的社会背景上,分析研究给“新体”形成带来影响的诸如思想潮流、政治因素文化风尚等方面因素。魏晋时期,儒学的衰落、玄学的兴盛以及道、释等的共同作用下,所引发人的意识觉醒和个性解放,并由此带来书法的自觉与审美的变化,这是“新体”形成的思想基础;而此时的政治因素,体现在诸如政体、政局等方面的,都直接或间接地为新书风的推行和地位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当时政治背景下的“南迁”活动造成了历史上最广泛的文化传播,由它所带来的环境变化、文化融合等因素则为“新体”的诞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魏晋的文化风尚主要体现在文人的文艺与生活两个方面,前者构成并代表了社会整体上的艺术审美认同,后者则是人们表达审美认知的具体行动。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为“新体”形成建立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社审美环境。第五章从工具材料的发展、变革及书写方式的研究入手,探讨“新体”的形成,与汉魏以来物质、非物质因素之间的联系。笔、墨、纸、砚等工具和材料的改进发展,给书法表现提供更大的空间,为“新体”书法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此外,书写姿态、执笔方式等因素,对“新体”书法的笔法、结构、体势等方而所发挥的作用同样也是不可或略的。第六、七章从书法本体出发,闸述“新体”创造主体是由以世家为中坚力量和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领袖人物共同组成。世家优越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这就意味着他们在书法上的探索成果能够很快引起世人的关注与认可,并能迅速转化为社会效仿的时风,这保障了“新体”形成的所必要的受众基础和传播渠道。而王羲之作为他们中的杰出者,无论对“新体”技法的最终完善,还是对“新体”审美法式的充分建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5-6
Abstract  6-8
目录  8-11
导言  11-14
  一 研究意义  11-12
  二 研究现状  12-13
  三 研究方法  13-14
第一章 "新体"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  14-25
  第一节 "新体"与"旧体"  14-17
    一 "新体"、"旧体"的概念  14-16
    二 "新体"与"旧体"比较  16-17
  第二节 "旧体"到"新体"的过程  17-25
    一 草、楷、行的萌发  17-19
    二 草、楷、行的演进  19-23
    三 "新体"的形成  23-25
第二章 魏晋思潮与书法自觉  25-37
  第一节 魏晋思潮与"新体"  25-31
    一. 儒、玄的影响  25-28
    二. 道、释的影响  28-31
  第二节 书法的自觉  31-37
    一 从"字学"到"书学"  32-33
    二 理论批评的崛起  33-37
第三章 魏晋政治因素与"新体"  37-52
  第一节 政体、政举与"新体"  37-42
    一 高压、门阀制度与隐逸之风  37-38
    二 九品中正制与书法品第  38-40
    三 官吏选拔与书法  40-41
    四 书法教育与推行  41-42
  第二节 "南迁"与"新体"  42-52
    一 南人、北人与"新体"  42-44
    二 南北文化与"新体"  44-46
    三 碑帖分野的实质  46-52
第四章 魏晋文化风尚与"新体"  52-67
  第一节 魏晋文艺风尚与"新体"  52-60
    一 文学、音乐、绘画与"新体"  52-55
    二 魏晋书法的文化生态  55-60
  第二节 魏晋生活风尚与"新体"  60-67
    二 服饰仪容与服药饮酒  61-63
    二 文人雅好与雅集  63-67
第五章 工具材料、书写方式与"新体"  67-77
  第一节 工具材料  67-73
    一 笔的制作与作用  67-69
    二 纸的制作与应用  69-72
    三 墨、砚的工艺发展  72-73
  第二节 书写方式  73-77
    一 书写姿态  73-74
    二 执笔方式  74-77
第六章 魏晋书法世家与"新体"  77-90
  第一节 书法世家及其社会地位  77-84
    一 书法世家的构成与师承关系  77-83
    二 书法世家的社会地位  83-84
  第二节 世家书法的学习途径与实践  84-90
    一 世家书法的学习途径  84-86
    二 世家的书法实践  86-90
第七章 王羲之与"新体"  90-99
  第一节 王羲之生平、书艺及书学思想  90-94
    一 王羲之其人其书  90-92
    二 王羲之的书学思想  92-94
  第二节 王羲之于"新体"的践行  94-99
    一 "新体"笔法的完建  94-97
    二 "新体"体势、章法的完建  97-99
结语  99-103
  一 "新体"成因总结  99-100
  二 关于"新体"概念的界定  100-101
  三 关于碑帖、南北的问题  101-103
文中用图附录  103-130
主要参考文献  130-135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一览  135-137
致谢  137

相似论文

  1. 阮籍易学思想研究,B221
  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K235
  3. 魏晋南北朝妇女研究,K235
  4. 魏晋名士身体观之形成与变迁,I206.2
  5. 魏晋诗歌中露意象研究,I207.22
  6. 夏承焘词作综论,I207.25
  7. 从郭璞及其作品透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信仰,I206.2
  8. 唐末五代道教思想的社会历史观研究,B958
  9.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艺术特色之研究,K879.41
  10.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太子监国制度研究,K235
  11. 制衡与错位,J212.05
  12. 庄子对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影响,I207.22
  13. 论曹丕的文学理论建树及其创作实践,I206.2
  14. 新文学语境下的周作人旧体诗研究,I207.25
  15. 《搜神记》史料价值研究,I207.41
  16. 论贸易保护主义的长期性,F741.2
  17. 魏晋园林艺术中的玄学山水观及其当代价值,TU986.1
  18. 北魏平城时期墓葬壁画研究,K878.8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侠与任侠之风,K235
  20. 嘉峪关魏晋墓室砖画研究,J209.2
  21.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服饰研究,J523.5

中图分类: > 艺术 > 书法、篆刻 > 中国书法、篆刻 > 碑帖、书法作品:按时代分 > 魏、晋、南北朝书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