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和平发展与东亚地区秩序构建

作 者: 娄伟
导 师: 黄凤志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国际政治
关键词: 和平发展 地区秩序 权力结构 合作机制 观念认同
分类号: D822.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1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地区秩序是权力分配、制度构建和观念认同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经过30年的物质性成长和社会性成长,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东亚地区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实力的增长导致了中美之间的权力转移,对美日、美韩关系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牵制作用,中国的负责任行为和信任措施建设使东盟国家对中国积极进行接触,这些推动了东亚权力结构向多极化发展。中国对东亚地区合作机制的创设与参与拉动了周边国家经济增长,促进了东亚一体化进程,缓解了地区安全困境,增强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可预期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认同建构,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安全观和和谐世界是推动东亚国际政治文化演进的重要力量。和平发展的中国将会以何种方式构建东亚地区秩序?中国没有扩张和称霸的历史,现时也不具备称霸的条件,权力分配结构的失衡限制了中国的政策选择,未来东亚不会回到“以中国为中心”的过去。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东亚近年来的制度建设、认同变迁将限制中美之间形成两极均势秩序。中国的努力方向是以地区一体化推动地区整合,凸显东亚地区秩序的“自我”属性。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东亚国家的共同发展,是东亚地区崛起的新进程。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9
导论  9-25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9-11
    (一) 问题的提出  9-10
    (二) 选题的意义  10-11
  二、研究现状  11-15
  三、核心概念阐释  15-21
    (一) 和平发展  15-18
    (二) 地区秩序  18-21
  四、论文分析框架  21-23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  23-25
    (一) 研究方法  23-24
    (二) 论文创新  24-25
第一章 地区秩序构建要素的理论分析  25-57
  一、权力分配与地区秩序  26-35
    (一) 霸权与地区秩序  27-31
    (二) 两极与地区秩序  31-33
    (三) 多极与地区秩序  33-35
  二、制度构建与地区秩序  35-44
    (一) 国际制度缓解了无政府状态  37
    (二) 国际制度促进了地区合作  37-40
    (三) 战后地区秩序重建中的制度选择  40-42
    (四) 地区主义中的制度建设  42-44
  三、认同建构与地区秩序  44-57
    (一) 认同的内涵与分类  44-47
    (二) 认同的秩序意义及作用路径  47-49
    (三) 认同建构对地区秩序的影响  49-57
第二章 东亚地区秩序的历史与现实  57-79
  一、华夷秩序及一战后的东亚地区秩序  58-68
    (一) 东亚历史上的华夷秩序  58-65
    (二) 一战结束后的东亚地区秩序  65-68
  二、冷战后美国东亚霸权秩序的强化  68-79
    (一) 冷战胜利和反恐战争夯实了美国的实力基础  68-71
    (二) 美国重返东南亚  71-73
    (三) 美日、美韩同盟关系的再定义  73-79
第三章 中国和平发展与东亚权力结构转型  79-126
  一、中美之间的“权力转移”趋向  80-94
    (一) 崛起国与体系主导国之间的权力转移  81-84
    (二) 中美之间正在发生的权力转移  84-89
    (三) 中美权力和平转移的可能  89-94
  二、竞争中合作:美日同盟下的中日关系  94-103
    (一) 日本对中国和平发展的认知  94-96
    (二) 中日关系中的矛盾冲突与利益交集  96-99
    (三) 中日关系的未来  99-103
  三、在联盟和伙伴之间:中韩关系发展与韩国的战略选择  103-114
    (一) 冷战后中韩关系的发展  104-107
    (二) 美韩同盟裂痕与韩国一度出现的“疏美亲华”现象  107-110
    (三) 韩国的外交选择:现实与未来  110-114
  四、平衡与接触:东盟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应对  114-126
    (一) 东盟利用美日平衡中国  115-117
    (二) 东盟国家对中国的“接触”  117-122
    (三) 平衡与接触的选择:威胁认知对东盟对华政策的影响  122-126
第四章 中国和平发展与东亚合作机制构建  126-153
  一、中国对东亚合作机制的构建和参与  126-133
    (一) 中国参与创设东盟地区论坛  127-128
    (二) 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128-129
    (三) 在“10+3”机制中发挥积极作用  129
    (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129-130
    (五) 中日韩合作  130-131
    (六) 中国促成六方会谈  131-133
  二、中国参与、构建东亚地区合作机制的动力  133-141
    (一) 奠定中国和平发展的地区性根基  133-135
    (二) 构筑稳定、平衡的大国关系  135-139
    (三) 扩大对外开放和优化经济结构  139-141
  三、中国构建地区合作机制的绩效  141-153
    (一) 推进了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  141-143
    (二) 缓解地区安全困境  143-146
    (三) 拉动东亚国家经济增长  146-149
    (四) 建立信任措施和消除“中国威胁论”  149-153
第五章 中国和平发展与东亚地区认同建构  153-183
  一、儒家文化复兴与东亚地区意识胎动  155-161
    (一) 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儒家文化复兴的重要原因之一  155-157
    (二) 儒家文化复兴与东亚价值观的提出  157-161
  二、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地区身份建构  161-169
    (一) 相互依存  161-163
    (二) 共同命运  163-165
    (三) 同质性  165-166
    (四) 自我约束  166-169
  三、中国角色身份转变与东亚国际政治文化演进  169-183
    (一) 建国后中国角色身份的转变  171-173
    (二) 崛起中大国在国际政治文化演进中的作用  173-176
    (三) 东亚国际政治文化演进中的中国因素  176-183
结论 中国和平发展与东亚地区秩序的未来  183-194
  一、东亚不会回到以中国为中心的过去  183-185
  二、东亚难以生成中美两极均势体系  185-188
  三、中国的努力方向是构建东亚共同体  188-190
  四、中国和平发展是东亚地区崛起的新进程  190-194
参考文献  194-216
读博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16-218
后记  218-219
中文摘要  219-221
ABSTRACT  221-222

相似论文

  1. 日本区域环境外交研究,X321
  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府际合作研究,F127
  3. 中国和平发展视野下的邓小平对日外交思想研究,D820
  4. 另类乡村精英的地位获取和权力运作,C912.82
  5. 民间合会的合作机制探讨,F224
  6. 我国跨区域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研究,D630
  7. 利益、制度、观念,D822.3
  8. 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机制研究,F416.2
  9. 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若干问题研究,D924.392;D925.2
  10. 论反渎职侵权检察权的完善,D926.3
  11. 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东亚地区体系的转变,D820
  12. 中美俄新三角关系对中国发展进程的影响研究,D822.3
  13. 摩根索现实主义与华尔兹现实主义的比较,D80
  14. 构建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研究,D618
  15. 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合作机制研究,F592.7
  16. 网络化治理机制研究,D523
  17. 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保护儿童权利公约履约机制研究,D997
  18. 论违宪审查制度的平衡功能,D921
  19. 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国家形象塑造问题研究,D820
  20. 崛起背景下的中国国际责任问题研究,D820
  21. 和平发展思想与“和谐世界”理念的关系研究,D820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外交、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 对外关系 > 与各国政府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