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南方原始瓷研究

作 者: 王汇文
导 师: 张朋川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 南方 原始瓷
分类号: K876.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75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南方原始瓷产生,至东汉中晚期原始瓷消失的流变过程为线索,剖析原始瓷不同时期所根植的文化生态背景及中原礼制文化对南方原始瓷烧造的推动作用;揭示原始瓷各个区域之间的传播渠道与文化交流现象;归纳原始瓷烧造技术的发展演变路径;从宏观、多层次的角度进行研究,以探究原始瓷的孕育发生、发展、兴盛、蜕变的演变规律。商代原始瓷的初步发展,是建立在印纹陶长期对其孕育的基础上,以致形成与印纹硬陶同胎共生的典型时代特征。伴随着中原文化对南方地区的浸润,可分成以中原文化主体和土著文化主体的原始瓷区域;烧制技术的交流则越过区域之别,至商晚期,原始瓷遍及南方地区,且以圆窑和龙窑并存的现象为代表。跨入西周,原始瓷步入独立自省的发展道路,早期与印纹硬陶初步分工,以小型器物为大宗;两周之际,出现对青铜礼器的模仿的尝试,并为原始瓷经典工艺的代表;历经持久而不间断的发展,工匠已经专门使用龙窑烧造原始瓷,随着烧造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原始瓷造型、纹饰以简洁为妙,呈现出材质本体之美感;此时,各区域文化的一体化进程,导致南方原始瓷呈现出统一的形态和风格。春秋中晚期,随着越国的崛起,东南地区形成吴越争霸的局面。对中原礼制文化的推崇,是以勾践等诸侯建构其社会伦理秩序的需要为前提,而对青铜礼器的需求与原料的匮乏之间的矛盾又再次使陶瓷礼器成为青铜礼器的替代者。越国原始瓷礼乐器的基本形制、编列、数量、组合等,基本传承中原青铜礼乐制度,但纹饰却蕴含了越人以蛇为图腾的审美心理和王权象征。借此契机,原始瓷烧造工艺已达致臻,为其千年发展史的顶峰。与先秦时期吴越地区原始瓷的平稳而持续的发展轨迹不同,时局的频繁更迭,致原始瓷经历了战国中晚期的基本断烧、战国末期恢复生产、西汉中期的低谷、东汉中晚期原始瓷消亡的过程。此时是承继先秦原始瓷,开启东汉成熟瓷的一个阶段,早期原始瓷器物组合受楚礼制文化影响甚多,西汉中晚期,原始瓷造型和种类体现了由礼制文化向世俗生活观念的转变;时代审美之风的偏移,汉代瓷器开始对漆器的模仿,黑、褐釉瓷开始登上大雅之堂;加之烧造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东汉中晚期实现了由原始瓷向瓷的成熟跨越,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总之,对原始瓷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文化的有机构成,进行探本求源,以完善中国陶瓷史上的这片缺环,是有益的裨补。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9
Abstract  9-12
第一章 绪论  12-24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选题的缘起和原始瓷的研究现状  12-14
    一、选题的缘起  12-13
    二、原始瓷研究的现状  13-14
  第二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18
    一、研究思路  15-16
    二、研究方法  16-18
  第三节 本文涉及的基本范畴与概念  18-24
    一、时期和地域的界定  18
    二、关于原始瓷的定义问题  18-20
    三、印纹硬陶与原始瓷的关系  20-21
    四、原始瓷南北产地的争议  21-24
第二章 瓷之源——原始瓷的萌芽与初步发展(商前期至商晚期)  24-59
  第一节 原始瓷产生的渊源  24-27
    一、南方几何形印纹陶的发展及白陶、硬陶的出现  24-27
      (一) 赣江流域几何形印纹陶的发展  25
      (二) 南方其他区域印纹陶的兴起与传播  25-27
  第二节 原始瓷胎釉的形成与炉窑烧造技术发展  27-39
    一、商代原始瓷胎的化学组成——胎的变化  28-29
    二、原始瓷釉的起源  29-31
    三、原始瓷制作工艺  31-35
    四、炉窑的演变历程(龙窑的产生)  35-39
  第三节 共时与历时——原始瓷各区域的不平衡发展  39-58
    一、文化生态环境  39-41
      (一) 地理气候条件  39-40
      (二) 原始瓷与印纹陶的主人——从三苗到百越的种族变迁历程  40-41
    二、南北文明交汇的初融——商代南方原始瓷的多元一体化趋势  41-53
      (一) 与青铜器造型风格交融——吴城文化原始瓷  42-51
      (二) 继承印纹陶风格——赣东北、太湖和富春江流域原始瓷  51-53
    三、商代原始瓷的几何形印纹装饰艺术  53-58
      (一) 原始瓷几何形装饰纹样的来源及构成形式  55-57
      (二) 原始瓷装饰纹样的艺术特征  57-58
  本章小结  58-59
第三章 共生至裂变——原始瓷的独立发展(西周至春秋晚期)  59-90
  第一节 西周至春秋时期原始瓷制作与烧造技术的发展  60-66
    一、西周晚期至春秋晚期的龙窑  60-61
    二、西周至春秋时期原始瓷的制作工艺  61-62
    三、西周至春秋原始瓷胎、釉质的发展  62-66
  第二节 西周至春秋原始瓷器物类型及特征  66-83
    一、黄山-天目山——宁镇与太湖——杭州湾地区原始瓷  66-80
      (一) 仿青铜礼器类原始瓷  67-71
      (二) 饮器类原始瓷  71-73
      (三) 食器类原始瓷  73-78
      (四) 储存器类原始瓷  78-80
    二、南方其他地区原始瓷日趋统一  80-83
      (一) 赣闽地区原始瓷  80-82
      (二) 粤湘地区原始瓷  82-83
  第三节 西周至春秋原始瓷的装饰艺术  83-89
    一、“线的艺术”——原始瓷几何形纹饰的演变  83-86
    二、原始瓷的堆贴装饰与尚鸟习俗  86-89
  本章小结  89-90
第四章 瓷藏礼乐——原始瓷烧造的高峰(春秋末期至战国中期)  90-156
  第一节 以环太湖流域为中心地区的原始瓷  90-94
    一、吴越文化生态环境  90-92
    二、青铜器物需求的剧增现象  92-94
  第二节 吴越礼乐制度与原始瓷礼乐器  94-136
    一、礼制文化的形成与吴越礼乐制度的发展  94-96
      (一) 礼制文化的形成  94-95
      (二) 吴越礼乐制度与中原礼制文化的融合  95-96
    二、原始瓷乐器与越国悬乐制度  96-117
      (一) 原始瓷由实用器向礼器的转化  96-97
      (二) 越国原始瓷礼乐器的等级制度  97-99
      (三) 原始瓷乐器的种类及概况  99-107
      (四) 越国原始瓷编悬乐器的数列组合与排列方式  107-112
      (五) 军旅乐器及其他乐器类别概况  112-117
    三、原始瓷礼器与越国饮食习俗  117-136
      (一) 越国原始瓷礼器类型与组合状况  118-134
      (二) 原始瓷礼器的使用习俗  134-136
  第三节 越国蛇图腾崇拜与原始瓷装饰艺术  136-143
    一、越人的蛇图腾崇拜  136-138
    二、越国原始瓷装饰艺术  138-143
  第四节 越国制陶瓷业的蓬勃发展  143-155
    一、工商业发展对制陶瓷业的促进  143-144
    二、越国官窑和民窑制陶业的分化  144-149
    三、战国时期原始瓷的制作工艺  149-151
    四、战国时期原始瓷的胎釉及烧成温度的变化  151-155
  本章小结  155-156
第五章 斗换星移——原始瓷的蜕变及青、黑釉瓷蓬勃发展(战国晚期至东汉)  156-188
  第一节 南方地区文化生态的变更  156-161
    一、楚、汉文化融合及民族结构的变迁  156-158
    二、审美风尚的变化对汉代原始瓷的影响  158-159
    三、黑、褐釉瓷的成熟与兴盛  159-161
  第二节 战国晚期至汉原始瓷器物类型与装饰艺术  161-182
    一、从礼制文化走向世俗生活的原始瓷器物组合与器形演变  161-175
    二、汉代哲学思想观念下的原始瓷装饰艺术  175-182
  第三节 战国晚期至东汉中期原始瓷的制作工艺及烧造  182-187
    一、青、褐、黑釉的施釉方法与胎质变化  182-184
    二、原始瓷器物制作工艺  184-185
    三、由原始瓷到瓷之成熟时期的龙窑及烧造方式  185-187
  本章小结  187-188
结语  188-191
参考文献  191-19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94-195
附录  195-199
后记  199-200

相似论文

  1.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2. 蓖麻提取物和淡紫拟青霉对南方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作用研究,S482.51
  3. 黄瓜渐渗系抗南方根结线虫病遗传规律及分子标记研究,S436.421
  4. 游走于荒原的灵魂叙述者美国南方女性小说异构同质的本质解读,I712.074
  5. 抑制EMD端点效应方法的研究,TN911.7
  6. 南方海相地区非常规井身结构设计研究,TE22
  7. 南方根结线虫部分FLP神经肽受体基因的克隆和初步功能分析,S432.45
  8. 南方稻田双季玉米栽培模式研究,S513
  9. 《漫漫坎坷路》与文学语境下的美国南方价值观,I712.074
  10. 南方低层低密度住区总体设计研究,TU984.12
  11. 论《喧哗与骚动》中的时间叙事艺术,I712.074
  12. 《南方人物周刊》的封面人物报道研究,G212
  13. 对《南方与北方》的女性主义解读,I561.074
  14. 苏童小说创作中的儿童视角,I207.42
  15. 抗南方根结线虫西瓜砧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S651
  16.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海气振子耦合模型的定性研究,O175
  17. 《南方都市报》网络民意报道研究,G206
  18. 从功能语法视角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英文翻译的物质过程,H315.9
  19. 防治根结线虫的溴甲烷替代技术筛选,S472
  20. 《南方都市报》杂志化倾向研究,G219.2
  21. 《南方周末》(2007年度)使用新词语情况的考察,H136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文物考古 > 中国文物考古 > 各种材料器物 > 金属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