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我是谁?”到“我们是谁”:论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中的美国黑人身份认同

作 者: 黄坚
导 师: 费春放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奥古斯特·威尔逊 社会身份 非洲性 美国黑人身份
分类号: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身份认同的问题无处不在。在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历史时期,身份认同的问题导致了一定的社会裂痕和种种冲突。鉴于它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此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经过多年发展与完善,身份认同研究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黑人身份认同的困惑是美国文化与文学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它体现在以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种族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社会中黑人对自身文化身份认同的迷惘。这种迷惘不仅是生理上的,亦是心理上的。很多早期的黑人文学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这个现象,其中尤以杜波依斯提出的黑人身份的二重性最具概括性。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政府对外宣传民主政策、对内推行种族歧视,这种巨大的社会差异激发了黑人强烈的种族意识。美国文坛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黑人作家,以犀利的文笔针砭社会弊端。拉尔夫·艾利森、理查德·赖特、艾丽斯·沃克、阿米尼·巴拉克、托尼·莫里森,奥古斯特·威尔逊等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佼佼者。他们的作品无一例外地触及了美国社会中的黑人处境,也无一例外地探讨了黑人身份认同的主题。奥古斯特·威尔逊被视为继尤金·奥尼尔、阿瑟·米勒、田纳西·威廉斯后美国最杰出的剧作家,他花费了二十余年撰写的十个系列剧如实地反映了美国二十世纪每十年的社会变迁,堪称世纪之作。其创作不仅诠释了剧作家对美国非裔文化的深刻反思,亦激起了美国黑人正视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勇气。身份认同即是关于“我是谁”的问题。不少美国黑人对自身身份倍感困惑,甚至刻意回避,而威尔逊却自豪地对此予以承认。他希望黑人同胞能够积极地正视自己的身份,并将这种想法付诸于他的世纪之作。威尔逊创造了许多生动的戏剧人物,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美国黑人的生活现状,促使观众、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并思考美国黑人身份认同的问题。本文以亨利·泰弗尔和詹姆斯·J·特纳的社会身份认同理论为主要理论参考,从黑人的以往经历、南方情结、布鲁斯音乐及对上帝的接受与否这四个方面对奥古斯特·威尔逊剧作中黑人身份的建构进行分析。美国黑人的以往经历实则就是他们的命运抗争史。个体的身份认同与其经历密不可分。每个群体中的个体所经历的一切与该群体的其他个体的经历汇总,从而进一步巩固了该群体的身份认同。在过去的一百年中,美国黑人经历了大迁徙、大萧条、民权运动、黑人权利运动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威尔逊的剧作不仅能让他的同胞记住自己经历的以往,同时也展示了美国黑人族群的独特性,进一步巩固了黑人的身份认同。南方情结是威尔逊戏剧的一大特征。美国黑人眼中的南方与白人眼中的南方可谓大相径庭。某种意义上,南方既是黑人的梦魇,又是黑人的梦乡。内战结束后,许多黑人选择了离开,在北方重新开始自己的新生活。然而他们身处北方,南方却如影相随。他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乃至名字,都深深地烙上了南方的印记。上世纪六十年代伊始,南方种族关系的改善及就业机会的增加导致不少黑人渴望回归南方并付诸于行动,这种行为见证了他们对南方的再次认识。与此同时,地域之于身份认同的作用在黑人身份认同上得到了有力的印证。将布鲁斯音乐融入戏剧创作是威尔逊的一大创举。布鲁斯音乐以其个性化的歌词、和谐的节奏、即兴的发挥以及忧郁的旋律吸引了众多的听众。该音乐发展至今,已经被纳入主流音乐的行列,它的许多元素被广泛地运用到摇滚乐及流行音乐当中。对于黑人来说,布鲁斯音乐是一种宣泄情感的方式、一剂抚慰灵魂的良药,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黑人的文化,为黑人认识自我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对上帝的接受与否反映了美国黑人的宗教观。从数百年前黑人漂洋过海,被逼为奴的那一天开始,黑人即被剥夺了一切,他们的语言、文化、宗教均遭受了白人社会的冲击。自身宗教的丧失,造成了黑人精神依托的缺损。社会的不公、经济的拮据、地位的低下迫使他们渴望灵魂救赎。在面对白人宗教影响之际,一部分黑人表现出顺从和接受,也有不少黑人坚决予以抵制。威尔逊塑造的人物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这一社会现状。无论他们是消极接受或是坚决抵制都本能地捍卫了自己的非洲性,同时也间接地巩固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文章结尾部分肯定了威尔逊在戏剧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威尔逊通过他的世纪之作完成了自我身份的认同。同时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剧作家,他引导美国黑人去寻找自我并鼓励他们完善自我,逐步完成从“我是谁”到“我们是谁”这一黑人身份认同的转变。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  7-8
Abstract  8-12
中文摘要  12-16
Introduction  16-33
  August Wilson and His Century Cycles  16-18
  Review of Related Literature  18-24
  Writing Purpose and Methodology  24-27
  Overview of Chapters  27-30
  Notes  30-33
Chapter One From Identity to African American Identity  33-63
  Ⅰ.Scientific Disciplines on Identity Study  33-34
  Ⅰ.ⅰ.Knowing Identity from Western Philosophical Aspect  34-38
  Ⅰ.ⅱ.Knowing Identity from Social and Cultural Aspect  38-40
  Ⅰ.ⅲ.Knowing Identity from Political Science Aspect  40-42
  Ⅰ.ⅳ.Knowing Identity from Social Psychological Aspect  42-48
  Ⅰ.ⅴ.The Forming and Predicament of African American Identity  48-61
    Ⅰ.ⅴ.ⅰ.Old Negro-From Slave to Freeman  49-54
    Ⅰ.ⅴ.ⅱ.New Negro-From Freeman to African American  54-61
  Notes  61-63
Chapter Two Recalling the Past  63-93
  Ⅱ.ⅰ.On the way  66-72
  Ⅱ.ⅱ.Beginning of New Life  72-80
  Ⅱ.ⅲ.Struggling for Rights  80-91
  Notes  91-93
Chapter Three Back to the South  93-120
  Ⅲ.ⅰ.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of Southernness  93-98
  Ⅲ.ⅱ.The Blacks and the South  98-102
  Ⅲ.ⅲ.The South: Nightmare for African Americans  102-109
  Ⅲ.ⅳ.The South.Home of African Americans  109-117
  Notes  117-120
Chapter Four Eternal Blues from the Soul  120-148
  Ⅳ.ⅰ.The Blues and African Americans  122-127
  Ⅳ.ⅱ.The Blues: The Representation of African Americans' Life  127-137
  Ⅳ.ⅲ.The Artistic Influence of The Blues on Wilson's Plays  137-147
  Notes  147-148
Chapter Five Grappling with Religion  148-171
  Ⅴ.ⅰ.Early Religions of Africa and New Arrivals  149-153
  Ⅴ.ⅱ.Christianity and African Americans  153-156
  Ⅴ.ⅲ.God's Devout Disciples in Wilson's Plays  156-162
  Ⅴ.ⅳ.Non-Adherents in Wilson's Plays  162-169
  Notes  169-171
Conclusion  171-176
  Notes  175-176
Selected Bibliography  176-189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189

相似论文

  1. 论美国黑人族群的身份认同,I712.074
  2. 消费时代的异国之恋,I207.42
  3. 社会身份:关于社会记忆的研究,C912
  4. 城市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B844.1
  5. 大学生群体的汉语恭维语应答策略研究,H13
  6. 艰辛的身份探索历程——试析《看不见的人》,I712.074
  7. 从女权主义视角看美国黑人身份:评托尼·莫里森的新作《乐园》,I712.074
  8. 北方士族的身份特征和政治文化功能,K235
  9. 黑人身份的“还原”,I712
  10. 秦汉妇女权益和地位研究,K232
  11. 四川大学生对四川话和普通话的语言态度研究,H102
  12. 唐代画家的社会身份与绘画职业的地位,J209.2
  13. 综合材料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J120.9
  14. 看不见的人 看得见的身份,I712
  15. 社会变迁中的集体所有制单位员工的社会身份重构,C913.3
  16. 从《土生子》到《所罗门之歌》,I712
  17. 论“译者个人特质”对“翻译决定”的影响,H059
  18. “寻找自我”—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解读库切之《耻》,I712.074
  19. 论迁徙自由权,D921
  20. 论广告对消费主体身份的重新建构,F713.8
  21. 情感、身份确认与社会身份的再生产,D814.1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