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研究

作 者: 李景曈
导 师: 齐晓安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转换
分类号: F820.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02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从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大危机到亚洲金融危机以至于今天席卷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无一例外的都与两种经济现象有关: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是经济生活中两种根本对立的经济现象,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联系就在于特定条件下的相互转换,即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这种状态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出现在生产领域危及实体经济的发展,它的出现在分配领域进行了一次不公平的物质利益转移,它的出现会使人们投资、消费的心理预期变得萎靡不振,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现影响到国家的金融稳定和安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不仅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曾先后出现了几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而且在90年代末期遇到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的困扰。本世纪在我国经济即将走出通货紧缩的困扰之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又出乎意料的出现持续不断的攀升,并于2007年突破被认为是“严重通胀”标志的5%大关,创出了1997年2月以来的10年新高,阔别中国10年之久的通货膨胀再次卷土重来,不期而至。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我国金融稳定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关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揭示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原因,防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已经成为我国理论和实践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防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要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本文从科学界定、阐释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涵义和相关理论入手,以“转换”为核心,揭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一般规律,探究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转换的过程和特点,分析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转换的原因,提出维护我国金融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防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措施。全部内容共分五章:第一章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的考察。界定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概念,阐述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相关理论。第二章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一般轨迹、基本特征及差异的研究。揭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发生的一般轨迹: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的转换和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的转换,探究了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的一般特征和差异性。第三章是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过程及特点。阐述了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过程,通过分析每一个转换过程的表现,揭示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的特点。第四章是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原因分析。阐述了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是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过度背离及其反向运动,市场体制不完善,宏观调控失当,国际经济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第五章是我国防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对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科学发展,为防止“相互转换”奠定所需的客观基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与机制,为防止“相互转换”提供体制保障;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为防范“相互转换”提供正确的政策支撑;实现内外经济平衡发展,为防范“相互转换”创造所需的外部条件。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12
导论  12-19
  一、选题背景  12-13
  二、研究现状及意义  13-17
    (一) 研究现状  13-15
    (二) 研究的意义  15-17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17
  四、主要创新之处  17-19
    (一) 选题的原创性  18
    (二) 研究内容的创新性  18-19
第一章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19-42
  一、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相关概念  19-28
    (一) 通货膨胀的概念  19-22
    (二) 通货紧缩的概念  22-26
    (三) “转换”的涵义  26-27
    (四)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内涵  27-28
  二、关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理论考察  28-33
    (一) 马克思关于通货膨胀的理论  28-29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思想  29-31
    (三) 西方经济学中关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理论  31-33
  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相关理论的考察  33-42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理论相关论述  33-37
    (二) 西方经济学中关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理论的相关论述  37-40
    (三) 国内外关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最新成果  40-42
第二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一般轨迹、基本特征及差异  42-55
  一、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一般轨迹  42-46
    (一) 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的转换  42-45
    (二) 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的转换  45-46
  二、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基本特征  46-50
    (一)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宏观性  46-48
    (二)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周期性  48-50
    (三)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反向运动性  50
  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差异性  50-55
    (一)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宏观性上的差异  51-52
    (二)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周期性上的差异  52-53
    (三)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反向运动性上的差异  53-55
第三章 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过程及特点  55-67
  一、我国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转换的过程  55-59
    (一) 我国通货膨胀的演变  55-58
    (二) 我国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的转换  58-59
  二、我国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的转换  59-63
    (一) 我国通货紧缩的演进  59-62
    (二) 我国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转换  62-63
  三、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特点  63-67
    (一) 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具有社会转型的鲜明特点  64-65
    (二) 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相互转换体制基础不同  65-66
    (三) 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对经济危害程度不同  66-67
第四章 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原因分析  67-85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及反向运动是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直接原因  67-73
    (一)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67-69
    (二)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根源在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  69-70
    (三)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背离及反向运动导致我国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的转变  70-72
    (四)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过度背离及反向运动导致我国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的转变  72-73
  二、市场体制不完善是我国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重要原因  73-77
    (一) 市场体制不完善是推动我国通货膨胀发生的体制原因  73-74
    (二) 市场体制不完善是我国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转换的体制根源  74-75
    (三) 市场体制不完善是我国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转换的重要原因  75-77
  三、宏观调控失度是我国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政策原因  77-80
    (一) 宏观调控的适度与失度  77-79
    (二) 宏观政策调节失度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重要条件  79-80
  四、国际经济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外部因素  80-85
    (一) 国际经济是一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外部因素  80-81
    (二) 国际经济是我国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转换的重要因素  81-82
    (三) 国际经济是我国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转换的重要因素  82-85
第五章 我国防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对策  85-104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科学发展,为防止“相互转换”奠定所需的客观基础  85-89
    (一)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实体经济的科学发展  85-87
    (二)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虚拟经济的科学发展  87-88
    (三)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88-89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与机制,为防止“相互转换”提供体制保障  89-94
    (一) 积极推进资源及生产要素价格改革,完善市场体系  89-91
    (二) 加强企业制度创新  91-92
    (三) 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92-93
    (四) 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93-94
  三、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为防范“相互转换”提供正确的政策支撑  94-98
    (一) 正确认识客观实际,实施科学宏观调控  94-95
    (二) 综合利用各项经济手段和政策,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  95-97
    (三) 适时、适当的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97-98
  四、实现内外经济平衡发展,为防范“相互转换”提供所需的外部条件  98-104
    (一)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99-100
    (二) 制定合理的外资外贸政策  100-104
结论  104-105
参考文献  105-114
后记  114-115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115

相似论文

  1.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分类技术研究,V235
  2.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3. 适应多总线通讯模式的感应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TM346
  4. 面向SMDA的服务建模方法及工具实现,TP311.52
  5. 统计机器翻译中结构转换技术的研究,TP391.2
  6.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转换的研究分析,G841
  7. 中学文言文古今转换与古今对话教学方式研究,G633.3
  8. 基于尺度转换提高MODIS影像耕地解译精度的方法研究,S127
  9. 积极情绪对3-5岁幼儿认知灵活性的影响,B844.1
  10. 顺应论视角下时尚网络媒体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研究,G206
  11. 孔子教学理念操作转换研究,G420
  12. 中国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产出稳定,F124;F224
  13. ZnO杂化材料的制备、缺陷调控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TB33
  14. 新课程背景下X教师角色转换的个案研究,G635.1
  15. 大学生信用卡顾客忠诚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F832.2
  16. 保留语义约束的XML与关系数据库双向转换技术研究,TP311.13
  17. 高质量语音转换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TN912.3
  18. 一种提高固态硬盘随机写性能的cache策略,TP333
  19.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TP242
  20. 基于65nm工艺的高性能音频∑△模数转换器的研究与实现,TN792
  21. 基于IMS的远程多线程PGM研究与实现,TP393.09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货币 > 货币理论 > 通货膨胀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