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电视的文化责任问题研究

作 者: 孔令顺
导 师: 胡智锋
学 校: 中国传媒大学
专 业: 广播电视艺术学
关键词: 中国电视 文化责任 文化安全 文化自觉 文化战略
分类号: G22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852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产业化、数字化、娱乐化等等时代大潮的冲击之下,中国电视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文化身份,严峻的现实迫切呼唤中国电视对文化责任的担负。就此问题,需要从学术理论上进行研究,从实践路径上进行探讨。鉴于文化的丰富内涵,具体来讲,本文中国电视的文化责任可以包含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的文化责任同时包括政治责任、民族责任、社会责任和狭义的文化责任等等。中国电视的政治责任主要表现为传播主流的意识形态,营造和谐稳定的舆论氛围,维护国家的电视文化安全;民族责任表现为对内培养国民的民族和国家认同感,对外塑造良好的国家和民族形象,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和交流;社会责任表现为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培养和健康社会风尚的引导;而狭义的文化责任主要表现为对古今中外文明成果的传承发展和对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多元需求的有效满足。由于狭义的文化责任与政治责任、民族责任和社会责任等在很多情况下较难进行截然和清晰的区分,因此在本文中,大多使用的是文化责任的广义概念。本文除导论和结语外,正文部分共包括六章。大致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展开。第一章,首先从基本概念入手,在社会责任理论的基础上界定了何谓电视的文化责任,接着从电视的本质属性出发论述了为什么要承担文化责任的问题,最后阐明中国电视所应担负的具体文化责任,明确对文化责任的担负是中国电视的神圣使命。第二章,从电视对受众的涵化培养、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对国家文化安全的维护等方面,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电视文化一体两面的复杂存在,认为电视既不是完美的天使,也不是恶毒的魔鬼,而是一个利弊兼具、善恶杂糅的复合体,需要我们理性地审视和科学地把握,从而兴利除弊,使之更好地担负文化责任。第三章,从电视行业的管理者、从业者和研究者三个方面力图对中国电视进行一次认真而又全面的“文化体检”,以求真实地反映我国电视的文化生态及对文化责任的担负现状,以期发现“病灶”,引起“疗救者的注意”,而不是简单地成果展示甚至于歌功颂德。第四章,通过对本土文化的爬梳剔抉、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吸收和电视文化的走出去战略等,具体论述了中国电视担当文化责任的渠道与路径。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电视若要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必须进行冷静而深入的“清产核资”,认真地分析甄别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资源和一切人类优秀的文化创造,明确自身在世界电视文化格局中的地位和责任,做到清醒的“文化自觉”。第五章,论述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电视对文化责任的担负,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规划,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基本思路无非两条:轻装上阵与快马加鞭,即在给中国电视努力减负的同时强力助推。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法律规章制度的完善、电视文化人才战略和民众电视媒介素养教育三个方面。第六章,论述中国电视文化责任担负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电视文化生态的和谐,即要在文化层面上实现多元文化的均衡发展,在经济层面上实现文化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在政治层面上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国际层面上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做出中国独特的贡献。本文综合运用了国内外的理论成果和方法创新,既有对问题的现实分析,解剖了若干具体的个案,又有对问题的学理追问,努力做到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性思维与艺术思维相结合,力争在理论、实践、历史和现实四个维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由于该课题的研究需要深厚的理论储备、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敏锐的现实观察,囿于个人的能力与精力,文章尚存在着种种不足与缺憾,但深信这是一个有着强烈现实意义的理论命题。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2-4
Abstract  4-10
导论  10-15
  一、研究的缘起  10-11
  二、研究的价值  11
  三、研究的框架  11-12
  四、研究的方法  12
  五、研究的难度  12-13
  六、研究的现状  13-14
  七、几点说明  14-15
第一章 中国电视的神圣使命:文化责任的赋予  15-27
  第一节 文化责任  15-18
    一、何谓文化责任  15-17
    二、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理论  17-18
  第二节 电视的文化责任  18-22
    一、电视是一种信息传播媒介  18-19
    二、电视是一个文化创造主体  19-21
    三、电视是一种美学意识形态  21-22
  第三节 中国电视的文化责任  22-27
    一、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  23-24
    二、进行审美教育,满足文化需求  24-25
    三、促进文化交流,消除文化隔阂  25-27
第二章 天使还是魔鬼:电视文化的一体两面  27-69
  第一节 精神导师:电视对人的涵化培养  27-40
    一、拟态环境与社会偏见的形成  27-30
    二、人的社会化  30-36
    三、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  36-40
  第二节 是门镜也是窗口:电视对国家形象的塑造  40-53
    一、电视对国家形象的塑造  41-46
      1. 洞察他国的“门镜”  41-43
      2. 展示本国的“窗口”  43-46
    二、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和平崛起  46-53
      1. “妖魔化中国”与刻板印象  46-48
      2. 和平崛起与复兴之路  48-50
      3. 电视的责任与使命  50-53
  第三节 边界的交错与游移:国家的电视文化安全  53-69
    一、世界是平的  54-56
    二、文化霸权与文化多样性  56-64
      1. 从文化全球化到文化美国化  56-58
      2. 从文化霸权到媒介帝国主义  58-61
      3. 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  61-64
    三、文化版图与文化主权  64-69
第三章 文化的缺席与失语:中国电视责任的文化体检  69-97
  第一节 电视官方文化管理的缺位  69-75
    一、电视媒体的文化责任不明确  69-70
    二、电视文化管理体系的不健全  70-73
      1. 政策缺乏合法性与合理性  71
      2. 政策缺乏连续性和严肃性  71-72
      3. 政策缺乏明确性与标准性  72-73
    三、电视文化安全系统的不完善  73-75
  第二节 电视业界文化精神的迷失  75-92
    一、电视节目人文精神的缺失  75-79
      1. 人文精神的缺位  76-78
      2. 人文精神的错位  78-79
    二、公共领域的话语霸权  79-82
      1. 公众表达权的剥夺  80-81
      2. 公众代言人的变调  81-82
    三、对电视产业化的警惕  82-88
      1. 电视产品与艺术作品  83-86
      2. 电视商品与意识形态  86-88
    四、对电视工具理性的防范  88-92
      1. 电视神龛  89-90
      2. 技术主义  90-92
  第三节 电视学界文化批评的失范  92-97
    一、电视批评的失范  92-95
      1. 批评主体  92-94
      2. 批评方法  94-95
    二、电视批评的规范  95-97
第四章 不卑不亢的清产核资:中国电视的文化自觉  97-141
  第一节 对本土文化的爬梳剔抉  98-116
    一、电视化保护  99-103
      1. 电视记录的影像档案  99-101
      2. 文化遗产的中国记忆  101-103
    二、电视化宣传  103-106
      1. 聚焦文化事件  103-104
      2. 策划媒介活动  104-106
    三、电视化吸收  106-109
      1. 传统文化题材  106-107
      2. 传统文化符号  107-108
      3. 传统文化意蕴  108-109
    四、电视化改造  109-113
      1. 娱乐的深度:对高端学术的位移  110-112
      2. 深度的娱乐:对浅薄娱乐的反驳  112-113
    五、电视化发展  113-116
      1. 梨园飞歌,老树新枝  113-115
      2. 不因不生,不革不成  115-116
  第二节 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吸收  116-132
    一、电视节目的均衡引进  117-121
      1. 不同国家地区的均衡  118-119
      2. 不同类型风格的均衡  119-121
    二、引进节目的本土化改造  121-125
      1. 内容的编辑加工  121-122
      2. 版式的改造处理  122-125
    三、逐步开放电视传媒特区  125-132
      1. 开放特区的必要性  126-128
      2. 开放特区的可行性  128-132
  第三节 电视文化的“走出去”战略  132-141
    一、走出去的主体  132-133
      1. 宏观层面:国家政府  132
      2. 中观层面:电视机构  132-133
      3. 微观层面:公司个体  133
    二、走出去的客体  133-136
      1. 内容:充分代表中华文化  133-135
      2. 形式:适应境外审美习惯  135-136
    三、走出去的途径  136-139
      1. 境外落地  136-137
      2. 网络传播  137-138
      3. 影带光盘  138
      4. 交流评奖  138-139
    四、走出去的意义  139-141
      1. 贡献东方智慧,塑造国家形象  139
      2. 促进文化交流,消除文化隔阂  139-141
第五章 轻装上阵与快马加鞭:国家电视文化发展战略  141-163
  第一节 法律规章制度的完善  141-152
    一、《广播电视法》的出台  141-144
      1. 制定《广播电视法》的必要性  141-143
      2. 制定《广播电视法》的可行性  143-144
    二、电视媒体身份的明晰  144-147
      1. 世界主要电视体制类型  144-146
      2. 各就各位方能各司其职  146-147
    三、建立电视文化安全预警系统  147-152
      1. 建立预警系统的必要性  147-148
      2. 建立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148-152
  第二节 电视文化人才战略  152-160
    一、从业者人文素养的提升  152-154
    二、知识分子走近电视  154-160
      1. 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154-155
      2. 电视知识分子的尴尬  155-157
      3. 电视知识分子的超越  157-160
  第三节 受众电视媒介素养教育  160-163
    一、电视媒介素养教育  160-161
    二、三种主要教育范式  161
    三、我国理论实践现状  161-163
第六章 文化责任的实现:电视文化生态的和谐  163-175
  第一节 多元文化的均衡发展  163-167
    一、电视文化的均衡发展  163-165
    二、媒介文化的均衡发展  165-166
    三、社会文化的均衡发展  166-167
  第二节 文化责任的担负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  167-169
  第三节 和谐的电视文化生态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构成  169-172
  第四节 中国电视对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文化责任的担负  172-175
结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175-177
参考文献  177-187
后记  187-188

相似论文

  1. 文化安全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G120
  2. 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G120
  3. 非传统安全视野下中国文化安全保障机制研究,G122
  4. 沙因组织文化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文化建设研究,G641
  5. 生态文化自觉探析,X2
  6.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TD79
  7.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研究,G122
  8. 中国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G641
  9. 中国电视管理政策研究,G229.2
  10. 抚顺市中心医院经营战略的研究,R197.32
  11. 文化自觉的时代内涵及现实意义,G122
  12. 平武白马人“跳曹盖”仪式调查研究,G122
  13. 新时期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研究,J905
  14. 传统到现代:南京流动回族族际通婚观念研究,K892.22
  15. 长沙市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设计研究,TU244.1
  16. 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文化安全问题研究,G120
  17. 白先勇离散文学创作中的身份认同问题,I207.42
  18. 文化自觉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19. 略论欧战后中国的文化自觉,K261
  20. 新世纪日本文化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影响,G115
  21. 20世纪3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文化宣言的比较研究,G12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广播、电视事业 > 世界各国广播、电视事业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