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内分泌干扰物TCDD与PCBs联合暴露复合效应代谢组学研究

作 者: 卢春凤
导 师: 邹莉波;彭双清
学 校: 沈阳药科大学
专 业: 药理学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物 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 多氯联苯 复合效应 代谢组学
分类号: R11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2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ors,EDs)是我国广泛存在、危害效应十分严重的环境与食品污染物。目前,EDs已成为全世界广泛关注的安全卫生问题之一,特别是其联合暴露的复合效应更是令人担忧。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和多氯联苯类(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化合物是典型的EDs,由于它们广泛分布并共存于环境中,具有可生物蓄积、难以降解、远距离迁移及高毒等特性,已成为环境毒理学研究的热点。但有关EDs的危险性认识及相关毒理学研究主要关注单一污染物的效应,且研究手段仍主要沿用传统的毒性评价方法,而对于它们联合暴露的复合效应还没有进行系统研究。基于我国多种EDs共存污染的现状,应用新技术开展对多种环境与食品污染物复合毒性效应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的代谢组学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毒理学研究。因此,本研究拟将代谢组学技术与传统毒性评价技术相结合,对我国环境污染中危害较严重的内分泌干扰物TCDD与PCBs联合暴露的复合毒性效应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复合效应作用模式及作用机制,寻找复合效应的候选生物标志物,并探讨代谢组学技术在EDs复合效应研究中的应用前景。首先,建立针对EDs毒性研究的代谢组学技术平台。采用2×2析因设计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PCBs单独染毒组(Aroclor1254 10 mg/kg)、TCDD单独染毒组(TCDD 10μg/kg)和联合染毒组(TCDD 10μg/kg+Aroclor1254 10 mg/kg),每组5只。灌胃染毒,每天1次,连续3 d。用代谢笼收集各组大鼠染毒前、染毒过程中每天24 h的尿液,对其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分析,建立特征代谢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各组间进行的PCA分析结果显示,各样本基本集中分布于得分图的椭圆形(95%置信区内)的4个区域,各染毒组大鼠尿液代谢组轨迹能够明显地与对照组分开,单独与联合染毒组大鼠尿液代谢组轨迹也能明显分开,提示各组大鼠尿液的代谢组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本研究表明,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能够很好地表征和描述TCDD与PCBs联合暴露导致的代谢变化,并能对其复合毒性效应进行说明,表明已成功地建立了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平台。代谢组学方法的灵敏性优于传统毒性评价方法,该技术用于EDs复合效应研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利用所建立的代谢组学技术平台,结合传统毒性评价方法对TCDD与PCBs联合暴露复合毒性效应进行了研究,观察联合暴露后大鼠尿液的代谢模式的变化及其与血液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寻找复合效应的候选生物标志物,探讨TCDD与PCBs联合暴露毒性效应机制。SD大鼠每天灌胃染毒1次,连续6 d。用代谢笼收集各组大鼠尿液,测定~1H NMR谱,并进行血清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和组织氧化损伤检测。结果表明,各染毒组大鼠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表现为:体重下降、脏器系数与血清生化指标改变、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组织发生氧化损伤,这些毒性效应在联合染毒组表现更为明显。运用~1H 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TCDD与PCBs联合暴露对大鼠尿液代谢产物谱影响的结果表明:各组在不同染毒条件下的代谢模式可明显区分开,自染毒第一天起,各染毒组大鼠的代谢组就明显偏离对照组和染毒前的代谢组成分,且各染毒组的代谢组轨迹不同,提示其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不同。大鼠尿液~1H NMR谱改变及其相对位置与其毒性呈较强的对应关系。通过对两种评价方法结果的对比,可发现不同染毒代谢组的改变以及毒性发生发展过程中代谢组的改变均与常规毒性检测指标相符。尿样~1H NMR谱PCA分析结果表明,大鼠尿液中2-酮戊二酸、柠檬酸、琥珀酸、肌酸、乳酸、N-氧三甲胺(trimethylamine-N-oxide,TMAO)、马尿酸、2-羟异戊酸、牛磺酸、二甲胺(dimethylamine,DMA)、肌酐、葡萄糖等代谢产物水平在染毒后发生了改变,且联合暴露组的改变更明显。这些改变了的代谢成分可能成为研究复合毒性效应候选生物标志物。另外,提示联合暴露的毒性效应可能与线粒体功能受损、三羧酸循环的能量代谢异常以及葡萄糖、脂肪和氨基酸代谢紊乱有关。进而对TCDD和PCBs联合暴露复合效应的作用模式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SD大鼠每天灌胃染毒1次,连续12 d。染毒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血清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取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检测组织脂质过氧化和组织中细胞色素P450 1A1(cytochromeP450 1A1,CYP1A1)、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TCDD与PCBs单独及联合染毒均引起明显的毒性效应,表现为:动物体重明显下降、脏器系数与血清生化指标改变、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组织发生氧化损伤、诱导组织CYP1A1和HSP70蛋白高表达,且这些毒性效应在联合染毒组表现更为明显。通过芳烃受体诱导组织CYP1A1高表达,导致氧化损伤在TCDD和PCBs复合毒性效应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e,GSH-Px)、CYP1A1和HSP70蛋白可能成为TCDD与PCBs复合毒性效应的候选分子生物标志物。析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TCDD与PCBs的复合效应很复杂,在本实验条件下,对于不同的毒性评价终点联合作用模式表现不一,既有相加作用,又有协同和拮抗作用。综合本研究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可以得到如下结论:①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区分不同毒性作用机制的代谢表型,代谢组学技术用于EDs复合效应研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②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与常规检测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具更多优势。③TCDD与PCBs单独及联合暴露均可引起大鼠毒性效应,联合暴露的复合毒性效应更显著。④TCDD与PCBs复合效应的作用模式复杂,主要表现为相加或协同作用。⑤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结合传统毒性评价方法筛选出了一些复合效应候选生物标志物。⑥通过芳烃受体诱导组织CYP1A1高表达,导致氧化损伤在TCDD和PCBs复合毒性效应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另外,复合毒性效应可能还与线粒体功能受损、三羧酸循环中能量代谢异常以及葡萄糖、脂肪和氨基酸的代谢紊乱有关。

全文目录


摘要  11-14
ABSTRACT  14-18
前言  18-24
第一章 绪论  24-60
  第一节 内分泌干扰物的毒理学研究概述  24-39
    1.二噁英毒理学研究现状  24-31
    2.多氯联苯毒理学研究现状  31-37
    3.EDs复合效应评估的意义  37-39
  第二节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39-47
  参考文献  47-60
第二章 内分泌干扰物TCDD与PCBs联合暴露复合效应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的建立  60-81
  1.实验材料  60-61
  2.实验动物与饲养条件  61-62
  3.实验方法  62-63
  4.实验结果  63-73
  5.讨论  73-77
  6.小结  77-78
  参考文献  78-81
第三章 采用基于~1H NMR代谢组学方法对内分泌干扰物TCDD与PCBs联合暴露复合效应的研究  81-118
  1.实验材料  81-82
  2.实验方法  82-88
  3.实验结果  88-109
  4.讨论  109-114
  5.小结  114-115
  参考文献  115-118
第四章 内分泌干扰物TCDD与PCBs联合暴露复合效应作用模式及机制的探讨  118-154
  1.实验材料  118-120
  2.实验方法  120-123
  3.实验结果  123-141
  4.讨论  141-148
  5.小结  148-149
  参考文献  149-154
结论  154-155
主要创新点  155-156
问题与展望  156-157
英文缩略词表  157-160
致谢  160-161
附录  161-164

相似论文

  1. 脑梗塞血瘀证的肽组学和代谢组学初步研究,R277.7
  2. 松萝酸与依托红霉素致肝脏毒性的GC-MS代谢组学研究,R965
  3. 基于质谱的雷公藤甲素肝脏毒性代谢组学研究,R285
  4. Rhodococcus sp.R04联苯水解酶性质及反应动力学研究,Q55
  5. 淮南市平山头水厂中分泌干扰物的去除特征研究,TU991.2
  6. 钱塘江沉积物多氯联苯的释放规律及其污染控制研究,X524
  7. 随机森林特征选择,TP311.13
  8. 水体中甾体雌激素水平对生物群落的毒性与生物降解特性研究分析,X171.5
  9. 基于UPLC-Q/TOF和1H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在乳腺癌步研究中的应用,R737.9
  10. 基于GC-MS的术后认知障碍老龄大鼠代谢组学研究,R749.2
  11. 酞酸酯类化学物与妇科疾病的相关性研究,R711
  12. 孕妇体内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水平及其暴露因素的研究,R714.2
  13. 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尿液代谢组学的研究,R587.1
  14. 基于核磁共振的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血清代谢组学分析,R587.1
  15. 维吾尔族MODY家系成员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及营养调查研究,R587.1
  16. 乙肝病毒性肝硬化的血清代谢轮廓分析,R512.62
  17. 维吾尔医异常黑胆质性糖尿病病症模型代谢组学研究,R29
  18. 核磁共振谱信号参数的RJMCMC估计,O482.532
  19. 邻苯二甲酸酯和多氯联苯类化合物的超声微波协同萃取色谱分析,X830.2
  20. 煤矸石井下填充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有机污染的影响研究,X523
  21. 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析方法研究,X13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卫生基础科学 > 卫生毒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