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南黄海中部隆起海相地层油气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

作 者: 吴志强
导 师: 李庆忠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海洋地质
关键词: 南黄海 海相地层 地震勘探 关键技术 速度特征 多次波压制 反射特征 模拟
分类号: P631.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19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南黄海中-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起步晚,针对性的地震勘探技术研究程度低,制约了该区油气勘探的进程。通过近几年对南黄海中部隆起海相地层的地震勘探攻关研究,主要从理论方法、正演模拟及关键勘探技术三个方法进行了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地震反射特征研究、海上采集技术研究与实践、多次波形成机理及压制技术研究、基于地震叠加速度的模拟及精细速度分析研究,以提高深层弱反射信号品质的关键处理技术研究与实践,形成了针对南黄海中部隆起中-古生界海相地层的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系列。通过攻关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如下4项创新及技术成果:1.建立了地震反射波特征综合模拟分析技术首次综合运用Zoeppritz方程、Snell定律和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吸收衰减规律,全波波动方程和地震物理模型实验等技术方法,对地震反射波特征进行了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等综合分析,总结了影响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地震反射波品质的主要因素,得出了长排列、高覆盖次数的地震采集参是获得高质量的海相深部地层有效地震反射信号资料的基础,正确的叠加速度是获得高品质剖面成果的关键。2.海上地震采集参数综合设计与评价技术研究分析了气枪、电缆不同沉放深度组合的子波特征参数与穿透力、传播距离的关系;提出了依据地震勘探目标,需综合考虑子波各特征参数、特别是能量、主频、最低保护频率、最高保护频率和子波波形等参数,才能选择准确适用的震源子波。采用理论研究与海上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地震资料海上采集试验,验证了地震子波参数理论模拟的正确性,建立了针对南黄海海相地层地震勘探的采集参数系列,即长排列、高覆盖次数、较深的气枪和电缆沉放深度;得到了测线必须与构造走向平行或近似平行,才能获取品质好的深部反射的有效信号的结论。3.基于速度特征模拟的精细速度分析技术通过对测井速度资料理论计算分析,首次进行了地震速度、多次波机理等模拟分析,研究了速度突变、层间多次波条件下的叠加速度变化规律,分析了高速地层与多次波生成及二者对叠加速度的影响,发现了T2界面折射波速度分析,是确定地震叠加速度特征、地震反射品质和多次波发育程度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参考T2界面的折射波速度资料,指导地震速度分析的技术思路;建立了速度分析、多次波压制、DMO倾角校正循环迭代精细速度分析流程。4.突出深层弱反射信号的地震处理关键技术系列在分析了影响南黄海地震资料品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方法研究、软件开发和处理试验,形成了针对南黄海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技术。关键技术包括:层间多次波特征研究与识别、自行开发的高精度抛物线拉东变换的多次波压制技术、基于速度特征模拟的精细速度分析技术、深层弱反射能量综合提升及精确成像偏移技术。通过技术方法研究和科研生产实践,地震勘探效果显著。在中部隆起上首次获得了波组特征清晰、信噪比高的海相地层有效反射,实现地震勘探的突破,为南黄海海相地层油气地质前景研究提供了资料支撑。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5
0 前言  15-22
  0.1 课题依据及意义  15-16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8
    0.2.1 国外研究现状  16-17
    0.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7-18
  0.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8-21
    0.3.1 主要研究内容  18-19
    0.3.2 技术路线  19-21
  0.4 主要创新点  21-22
1 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22-43
  1.1 区域地质特征及油气前景  22-29
    1.1.1 区域构造背景  22-25
    1.1.2 构造区划  25-26
    1.1.3 盆地演化  26-28
    1.1.4 中部隆起海相地层油气前景  28-29
  1.2 中部隆起地震勘探历程和现状  29-35
    1.2.1 我国地震勘探历程和现状  30-33
    1.2.2 韩国地震勘探历程和现状  33-34
    1.2.3 勘探效果分析  34-35
  1.3 勘探的重点和难点  35-36
    1.3.1 勘探的重点  35
    1.3.2 勘探的难点  35-36
  1.4 地震地质条件  36-43
    1.4.1 自然环境  36
    1.4.2 岩石地球物理特征  36-43
2 地震反射特征模拟分析  43-75
  2.1 地震反射振幅计算  43-49
  2.2 地震反射波场正演模拟  49-51
  2.3 地震物理模型实验研究  51-66
    2.3.1 地震物理模型建造的理论依据  51-54
    2.3.2 地震物理模型建造  54-58
    2.3.3 物理模型实验研究  58-61
    2.3.4 地震叠加速度对成像品质影响分析  61-66
  2.4 观测系统与反射特征关系分析  66-72
    2.4.1 覆盖次数对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  68-69
    2.4.2 排列长度对地震剖面品质的影响  69-72
  2.5 小结  72-75
3 地震资料采集技术  75-102
  3.1 震源子波特征模拟分析  75-82
    3.1.1 模拟分析理论  75-78
    3.1.2 震源子波模拟  78-82
  3.2 采集试验参数选择  82-83
  3.3 采集参数试验  83-98
    3.3.1 试验位置  83-84
    3.3.2 试验内容  84-85
    3.3.3 试验原始资料品质分析  85-91
    3.3.4 试验成果分析  91-98
  3.4 偏移距与深部反射资料品质  98-100
  3.5 小结  100-102
4 多次波与速度场特征  102-128
  4.1 多次波形成机理  102-103
  4.2 多次波特征  103-114
    4.2.1 海水鸣震多次波特征  103-106
    4.2.2 海水鸣震多次波正演模拟  106-110
    4.2.3 强能量层间多次波特征  110-114
  4.3 速度场特征  114-126
    4.3.1 速度计算方法  114-115
    4.3.2 地震叠加速度特征分析  115-120
    4.3.3 T2 反射界面折射波速度特征及对资料品质的影响  120-126
  4.4 小结  126-128
5 弱反射能量与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  128-155
  5.1 影响地震资料品质因素分析  128-132
  5.2 目标层地震数据处理技术流程  132-134
  5.3 多次波压制技术  134-144
    5.3.1 多次波的压制技术简述  134-139
    5.3.2 高精度抛物线拉东变换消除强多次波  139-144
  5.4 精细速度分析  144-147
  5.5 高速屏蔽下的弱反射能量增强处理  147-149
  5.6 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成像  149-150
  5.7 处理效果分析  150-152
  5.8 小结  152-155
6 结论及建议  155-158
  6.1 结论  155-157
  6.2 建议  157-158
参考文献  158-171
致谢  171-173
个人简历  173-174
发表的学术论文  174-175
研究成果  175

相似论文

  1.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2.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3. 高强度钢板冲压件回弹的研究,TG386
  4. 筒形件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TG386
  5. 硬质合金与钢连接工艺及机理研究,TG454
  6. 自动变速器负载模拟器的设计与研究,TH132.46
  7. 具有非对称端壁的涡轮叶栅气膜冷却数值研究,V231.3
  8. 复杂形体的高速气动对流及耦合换热研究,V215.4
  9.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10. 循环流化床内颗粒聚团的传热特性研究,TK124
  11. 生物质直接再燃的数值模拟,TK16
  12. 670t/h四角切圆锅炉炉内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3. 1000MW超超临界褐煤锅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4. 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TK173
  15. 周向浓淡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TK223.23
  16. 中心回燃式燃烧室燃烧特性研究,TK223.21
  17. 迷宫式汽封和薄叶式汽封的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TK263.2
  18.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综合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应用,TM73
  19. HID灯整流效应的研究,TM923.32
  20. 永磁直驱风电系统中网侧变换器控制与风机模拟技术研究,TM46
  21. 低轨卫星移动信道特性模拟硬件实现,TN927.2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地质、矿产普查与勘探 > 地球物理勘探 > 地震勘探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