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世俗到神圣

作 者: 孙娟
导 师: 班班多杰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宗教学
关键词: 皈依 米拉日巴 藏传佛教 宗教心理学
分类号: B94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米拉日巴是11世纪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以苦修著称的大瑜伽士,一生不建庙宇,不集僧众,即生成佛。他早年曾奉母命,为报家仇而修习恶咒,杀人毁稼造下深重罪孽;后来懊悔于此,生起坚定的求法决心;经过上师玛尔巴的八大苦行与八小苦行的严格考验,终于成为玛尔巴的传法弟子;得法后居山苦修,即身获得“大持金刚如来”的佛果。他的传记后来成为藏传佛教正信的榜样,其影响可与圣奥古斯丁对罗马天主教的皈依相媲美。目前皈依研究多集中在西方社科领域,尤其是西方心理学领域,国内鲜少涉及,译介也不多见。米拉日巴这个大瑜伽自在士的皈依历程即为现代宗教心理学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皈依个案。它在创造宗教意识和引领宗教皈依的功能上丝毫不逊色于基督教传统下的“扫罗”、“奥古斯丁”等个案的典范作用。并且,米拉日巴的皈依历程在很大程度地契合和验证了路易斯·兰博提出的整体皈依七阶段理论和洛兰夫提出的个体皈依七条件理论的基础上,展现出了藏传佛教传统下独特的皈依性质与特点,弥补了皈依心理学只在基督教传统,尤其是跨文化传教传统下研究各种皈依现象的盲点,可以丰富和拓展目前皈依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式。本论文依托《显示解脱和成佛道路瑜伽自在大士米拉日巴尊者传》,从西方心理学,尤其是兰博的皈依阶段理论和洛夫兰的皈依条件理论的研究成果出发,梳理米拉日巴皈依前的宗教身份界定,分析米拉日巴的具体皈依过程及其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与特点,以此探究米拉日巴何以能在当今世界再现强大活力。米拉日巴的皈依过程基本遵循了路易斯·兰博提出的皈依七阶段理论:语境、危机、追寻、相遇、互动、信奉和影响。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米拉日巴的皈依带有鲜明的异于基督教跨文化传教传统下皈依的特点。本论文由绪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组成。主体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本论文的主要参考资料。需要说明两个问题:目前米拉日巴传的各种版本和本文主要的几本参考书籍。第二章介绍现代对皈依现象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藏传佛教对皈依规范的界定和西方心理学对皈依的理论研究。最后,笔者勉力分析两者在“皈依研究”上的差异。第三章分析米拉日巴皈依前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准备。主要探讨推动他在世俗生活中造诸罪的各种背景因素,以此来分析造罪之后米拉日巴的皈依语境中促进皈依的各种因素,最后探讨了米拉日巴皈依前的宗教身份。第四章分析米拉日巴的具体皈依历程。第一节首先指出在相遇阶段,米拉日巴的皈依特点与兰博皈依七阶段理论存在差异;接着具体分析了米拉日巴在相遇阶段表现出来的皈依特点。第二节简要介绍了兰博的互动塑封理论,并具体分析了米拉日巴在互动阶段表现出来的皈依特点。第五章分析米拉日巴的信奉特点和皈依后的各种影响。第一节从决定、仪式、屈从、证明和动机重整四个层面分析了米拉日巴信奉阶段的特点。第二节主要分析了米拉日巴的皈依对他个人的影响和对社会历史的影响。结语部分提出了米拉日巴社会影响泛播的三个阶段,并结合米拉日巴的皈依过程细致分析了米拉日巴在当今世界广泛传播的原因。本论文首次将《洛绒教法史》里的米拉日巴传记翻译成汉文,作为主要参考文本之一,补充桑杰坚赞《传记》的缺漏;在国内首次使用兰博和洛夫兰的皈依理论来分析、解释具体的宗教皈依个案;细致分析了米拉日巴皈依前宗教身份的界定问题,指出“宁玛派”一词词义的历史发展;提出了米拉日巴社会影响三次泛播的历史阶段,细致分析了米拉日巴在当今社会泛播的原因。

全文目录


摘要  2-5
ABSTRACT  5-11
绪言  11-19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9-35
  第一节 米拉日巴传记的各类版本  19-26
    一、音像类  20
    二、文字类  20-26
  第二节 桑杰坚赞的《米拉日巴传》  26-29
    一、桑杰坚赞简介  26-27
    二、桑杰坚赞的《米拉日巴传》  27-29
  第三节 类乌齐土官才旺杰的《洛绒教法史》  29-35
    一、才旺杰简介  29-32
    二、才旺杰的《米拉日巴传》  32-35
第二章 皈依理论研究综述  35-66
  第一节 藏传佛教的皈依研究  36-44
    一、皈依的重要性  37-38
    二、皈依的基础  38-40
    三、皈依的对象/皈依处  40-41
    四、皈依的要求/皈依戒  41-42
    五、皈依的效验/功德  42-43
    六、皈依的仪轨  43-44
  第二节 心理学的皈依研究  44-61
    一、威廉·詹姆士的皈依理论  45-47
    二、埃德温·斯塔巴克的经典研究  47-50
    三、洛夫兰和斯塔克的皈依条件  50-55
    四、路易斯·兰博的皈依七阶段  55-61
  第三节 藏传佛教之"皈依"与心理学之"皈依"的差异  61-66
    一、词义的内涵与外延  61-62
    二、研究立场不同  62
    三、背景文化的质性差异  62-66
第三章 米拉日巴皈依的准备阶段  66-85
  第一节 米拉日巴在世俗生活中造罪的原因分析  67-71
    一、巨大的生活落差造成的心理疏离  67-68
    二、叔父姑母恶意欺压、不守信诺造成的愤怒与仇恨  68-69
    三、母亲的以死相逼造成的坚定与不退转  69-71
  第二节 米拉日巴早期身份的探究  71-77
    一、文献中对米拉日巴早期身份的规定  71-72
    二、本文对米拉日巴早期身份的探究  72-77
  第三节 米拉日巴的皈依背景分析  77-85
    一、宏观背景对米拉日巴皈依的促进作用  77-78
    二、微观背景对米拉日巴皈依的促进作用  78-82
    三、米拉日巴的人格特质也为皈依做了准备工作  82-85
第四章 米拉日巴皈依的互动期  85-101
  第一节 米拉日巴皈依的相遇阶段分析  85-92
    一、藏传佛教与西方心理学在相遇阶段的差别分析  85-87
    二、米拉日巴相遇阶段的特点分析  87-92
  第二节 米拉日巴皈依的互动阶段分析  92-101
    一、兰博的互动阶段理论  92-94
    二、米拉日巴互动阶段的特点分析  94-101
第五章 米拉日巴皈依的信奉与影响阶段  101-114
  第一节 米拉日巴的信奉阶段分析  101-107
    一、米拉日巴的皈依决定分析  102-103
    二、米拉日巴的皈依仪式分析  103-105
    三、米拉日巴的皈依屈从分析  105-106
    四、米拉日巴的皈依证明分析  106
    五、米拉日巴的皈依动机重整分析  106-107
  第二节 米拉日巴的影响阶段分析  107-114
    一、米拉日巴皈依的个人影响  107-109
    二、米拉日巴皈依的社会历史影响  109-114
结论  114-123
  一、米拉日巴泛播的第一阶段及原因分析  115-117
  二、米拉日巴泛播的第二阶段及原因分析  117-118
  三、米拉日巴泛播的第三阶段及原因分析  118-123
参考文献  123-129
  一、汉文  123-126
  二、藏文  126-127
  三、英文  127-129
附录  129-153
  《洛绒教法史》里的米拉日巴传汉译  129-15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53-155

相似论文

  1. 汉藏边缘藏语穆斯林现状研究,C955
  2. 迪庆藏族地区的丧葬礼仪和灵魂崇拜研究,K892.22
  3. 炳灵寺石窟藏传佛教艺术研究,B948
  4. 藏传佛教不分宗派运动的特点及影响研究,B948
  5. 彻悟外化与女性崇拜,B948
  6. 甘南藏族自治州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驱动力分析,F224
  7. 西藏建筑的前世今生,TU-092
  8. 藏传佛教“十善”中的伦理思想研究,B948
  9. 论苯教和藏传佛教对高原藏族生态文化的影响,B948
  10. 键盘上舞出的藏族音乐,J624.1
  11. 阿坝县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研究,TU252
  12. 藏传佛教象征符号研究,B948
  13. 浅析古代藏族女性与藏传佛教,B948
  14. 《米拉日巴传》的三种汉译本比较,H214
  15. 精神荒漠的希望之光,I712.074
  16.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藏传佛教节日研究,B948
  17. 玛尔巴伦理思想研究,B82
  18. 论藏传佛教对蒙古族佛教绘画的影响,B948
  19. 异域守望者的恋歌,I207.42
  20. 元朝西僧研究,K247
  21. 试论普乐寺建筑形式与造型艺术的象征意义,K879.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佛教 > 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