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华北克拉通地壳上地幔结构

作 者: 武岩
导 师: 丁志峰;朱露培
学 校: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专 业: 固体地球物理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接收函数 地壳减薄 地幔动力学模型
分类号: P542.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华北克拉通的“去根”作用是克拉通活化的代表。研究其内部动力学对于了解华北克拉通的“去根”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了全球范围内的地幔动力学模式以及前人对于华北克拉通的地质、岩石圈、各向异性以及地幔过渡带等研究结果,以及通过层析成像和各向异性的研究结果所推测出的华北克拉通的动力学模式,介绍了接收函数以及其波形模拟、H-盯的叠加以及CCP叠加方法的基本原理。本文利用布设在华北克拉通的东部和中部地区以及西部陆块部分地区的200个呈密集面状分布的台站记录的近二三年的远震数据,采用接收函数波形模拟方法获得华北克拉通盆地地区的沉积层结构,根据接收函数的H-K叠加方法以及CCP叠加方法获取华北克拉通的地壳以及上地幔结构,以期通过对华北克拉通各圈层结构的研究,探讨华北克拉通的深部动力学模式。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华北克拉通内的盆地,渤海湾盆地和大同盆地在结构和形成方式上略有不同:虽同为新生代裂陷盆地,但渤海湾盆地的结构更为复杂,盆地内不同块体的沉降程度不同,块体内沿断层方向东西两侧不对称,东侧的沉积层厚度大于西侧的沉积层厚度,体现了地垒(半地垒)-地堑(半地堑)的构造模式,目且沉积层厚度与老第三系地层的厚度相关。盆地内形成隆起带和坳陷带相间排列的格局。沉积层S波的平均速度与盆地厚度成正对应关系,波速比与盆地厚度成反对应关系。推测与老第三系地层较高的波速和较低的波速比有关。地热分布地区与局部高波速比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同盆地则是以下窝寨和后所两个地区为中心进行沉降,中间厚周边溥,且沉积层较厚地区的波速比也较高,推测为地幔物质上涌地壳扩张形成的盆地。2)华北地区地壳厚度西厚东薄,泊松比与地壳厚度存在较为复杂的对应关系:中部陆块的泊松比与地壳厚度呈负线性关系,而渤海湾盆地周围的台站则与地壳厚度的关系较为复杂,其受地壳厚度的影响大于中部陆块,即随着地壳厚度的减薄,泊松比快速增加。说明克拉通东部地区的减薄是由拉伸作用造成的,且地幔底部没有地幔高铁镁物质的补充,中部造山带地区地壳减薄过程中存在地幔高铁镁物质的补充,使得其泊松比升高速度小于东部地区,推测重力梯度带区域内地壳快速减溥地区存在部分熔融和上地幔物质上涌。3)太平洋俯冲板块的停滞板块的边缘可以延伸到重力梯度带附近,且停滞板块对过渡带下界面的影响远远大于对上界面的影响。繁峙附近和研究区域西北侧过渡带厚度较薄,推测分别由向东的地幔上升流和破碎下沉的停滞板块造成的地幔上升流造成的。SEE方向的地幔上升流最终导致了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拉伸和大同盆地的扩张。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目录  9-11
第一章 引言  11-16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2
  1.2 地球圈层的结构介绍  12-16
    1.2.1 地球圈层的主要物质组成  12-14
    1.2.2 板块运动的动力学机制  14-16
第二章 华北克拉通的地质背景和研究现状  16-25
  2.1 华北克拉通的地质背景  16-17
  2.2 已有的研究成果  17-25
    2.2.1 华北克拉通地壳研究成果  17-19
    2.2.2 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厚度  19-21
    2.2.3 上地幔各向异性  21-22
    2.2.4 上地幔过渡带结构以及深部动力学机制  22-25
第三章 接收函数计算方法  25-35
  3.1 接收函数的提取  25-29
  3.2 基于接收函数的地层结构计算  29-35
    3.2.1 沉积层结构的计算  29-31
    3.2.2 接收函数的H-K叠加方法  31-33
    3.2.3 接收函数的CCP叠加成像方法  33-35
第四章 利用接收函数的波形模拟方法研究华北克拉通沉积层结构  35-50
  4.1 研究区的地质背景  35-37
  4.2 远震数据及其接收函数的计算  37-39
  4.3 相邻算法计算得到的沉积层结构  39-48
    4.3.1 沉积层台站下方沉积层结构的计算  39-40
    4.3.2 渤海湾盆地沉积层结构  40-46
    4.3.3 中部造山带沉积层结构  46-48
  4.4 结论与讨论  48-50
第五章 利用接收函数的H-K叠加方法和CCP叠加方法  50-69
  5.1 接收函数的H-K叠加方法计算  50-54
  5.2 CCP叠加方法背景模型的建立  54-59
  5.3 华北克拉通地壳结构  59-66
  5.4 华北克拉通地区的泊松比分布  66-68
  5.5 结论  68-69
第六章 华北克拉通上地幔过渡带结构及地壳上地幔动力学分析  69-89
  6.1 华北克拉通上地幔过渡带结构  69-74
  6.2 结论和讨论  74-78
  6.3 利用多次波验证地壳结构  78-83
  6.4 沉积层、地壳和上地幔过渡带相互作用关系  83-88
    6.4.1 地壳减薄与沉积层结构的关系  83-87
    6.4.2 过渡带结构与地壳结构之间的关系  87-88
  6.5 结论  88-89
第七章 结论  89-92
  7.1 华北克拉通沉积层结构  89
  7.2 华北克拉通地壳结构  89-90
  7.3 华北克拉通上地幔结构  90-91
  7.4 华北克拉通地幔动力学模型  91-92
参考文献  92-101
作者简历、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文章  101-102
致谢  102

相似论文

  1. 车镇凹陷新生代成盆—成藏构造过程及华北克拉通破坏,P542
  2. 利用被动源地震剖面研究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的深部结构,P631.4
  3. 中国东部部分地区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成因,P542.5
  4. 郯庐断裂带中段周边挤压应力场演变过程,P542.2
  5. 华北东、西板块的古元古代拼合,P542
  6. 华北克拉通主要变质核杂岩晚中生代花岗岩时代、成因类型对比及意义,P588.121
  7.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壳的接收函数方法研究,P315.73
  8.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鄂尔多斯东南缘地壳与上地幔结构特征,P542.5
  9.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渤海湾盆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P542.5
  10. 应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海南及其邻区地幔转换带结构,P542.5
  11. 中国东部承德盆地大北沟高Ti安山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意义,P511.4
  12. 辽西台里地区花岗质岩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P597.3
  13. 川西地壳接收函数各向异性的初步研究,P315
  14. 华北地区地震层析成像研究,P315
  15. 柴西狮子沟地区地震层析成像研究,P631.4
  16. 太原西山煤田杜儿坪垒状断裂带的几何学与运动学分析,P618.11
  17. 华北克拉通西部岩石圈地幔的性质:河北阳原新生代玄武岩中幔源包体提供的信息,P588.145
  18. 辽西早白垩世四合屯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P594
  19. 苏鲁地区超高压变质带深部磁性结构研究,P318
  20. 中条山—嵩山地区ca. 1.75Ga基性岩墙群的成因与构造环境,P588.124
  21. 首都圈地壳上地幔三维S波速度结构的接收函数研究,P315.3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构造运动 > 深部构造、深部地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