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微小浸润癌的临床分析

作 者: 刘钰
导 师: 李从铸
学 校: 汕头大学
专 业: 妇科肿瘤学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阴道镜活检 冷刀锥切术 子宫切除术
分类号: R737.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和目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近年来,临床上对CIN潜在恶变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探究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成为流行病学调查的热点,并且伴随着各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与改进,使得CIN能够被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但在CIN诊断程序标准化和治疗规范化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子宫颈微小浸润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 of cervix, MIC):是指Ⅰa1期、Ⅰa2期宫颈癌。Ⅰa1期宫颈癌是指间质浸润深度不超过3mm,宽度不超过7mm的镜下浸润癌;Ⅰa2期宫颈癌是指间质浸润深度在3~5mm,宽度不超过7mm的镜下浸润癌。临床上诊断为MIC的患者越来越多。如何正确理解MIC的概念、如何评价阴道镜活检和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在MIC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如何基于锥切病理选择后续处理方法是妇科医生经常面对的问题。本课题对我院19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早期浸润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早期宫颈病变的诊治方法,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规范化及个体化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95年11月至2010年9月间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宫颈原位癌及宫颈早期浸润癌患者共19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记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预设为α=0.05。结果1、宫颈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为89.43%(110/123)。假阴性率为10.57%(13/123)。2、宫颈细胞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的符合率LSIL 16.67%(3/18), HSIL 94.87%(37/39),HSIL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LSIL(P<0.05)。3、宫颈早期病变中共28例患者行HPV检测,22例阳性,阳性率78.57%。4、阴道镜下活检对CIN/CIS/MIC的诊断符合率是55.14%。宫颈锥切术与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术两种检查方法所得的病理结果之间差异率为24%(6/25),经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5、宫颈锥切术对宫颈早期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是96.25%,治愈率是16.25%,病灶残留率是83.75%。经统计,锥切术的治疗效果在CIN/CIS/MIC的不同级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重要,常规筛查必不可少。2、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治疗前对高危型HPV(+)患者应高度重视。3、阴道镜下活检是对早期宫颈病变作出筛查和初步诊断的一个简单、准确、有效的方法,但它不能代替锥切术,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确诊还是以锥切的病理结果为准比较妥当。在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对于较高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应首选锥切术治疗,而后根据病理结果和患者的要求等因素来决定进一步处理方案。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12
第1章 前言  12-14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14-20
  2.1 一般资料  14
  2.2 宫颈细胞学检查指征、方法和结果诊断标准  14-15
    2.2.1 指征  14
    2.2.2 方法  14-15
    2.2.3 结果诊断标准  15
  2.3 阴道镜检查指征、方法  15-16
    2.3.1 阴道镜检查指征  15-16
    2.3.2 方法  16
  2.4 宫颈活组织检查指征、方法及诊断标准  16-17
    2.4.1 宫颈活组织检查指征  16
    2.4.2 方法  16
    2.4.3 诊断标准  16-17
  2.5 宫颈冷刀锥切术指征、方法  17-18
    2.5.1 冷刀锥切指征  17-18
    2.5.2 方法  18
  2.6 宫颈取样 H PV - D NA 检测  18
  2.7 治疗方法  18-19
  2.8 随访  19
  2.9 统计学方法  19-20
第3章 结果  20-28
  3.1 细胞学检查结果  20
  3.2 宫颈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关系  20-21
  3.3 H PV 检测  21
  3.4 术前、后病理结果诊断比较  21-25
    3.4.1 单纯锥切术术前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21-22
    3.4.2 直接进行子宫切除手术的病理结果及其分析  22-23
    3.4.3 锥切术后追加子宫切除手术的病理结果及其分析  23-25
  3.5 切缘情况  25
  3.6 发病年龄分析  25-26
    3.6.1 不同发病年份平均年龄分析  25-26
    3.6.2 发病年龄分布情况  26
  3.7 宫颈糜烂情况  26-27
  3.8 随诊  27-28
第4章 讨论  28-34
第5章 结论  34-35
参考文献  35-39
综述  39-54
  参考文献  48-54
附录  54-59
  参考文献  57-59
致谢  59-60
发表论文情况  60-61
个人简历  61

相似论文

  1. P63、CK14及CK8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R737.33
  2.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7在宫颈鳞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与意义,R737.33
  3. 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宫颈疾病213例临床分析,R737.33
  4. RKIP和VEGF-C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7.33
  5. VEGF-C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及血清中表达的临床研究,R737.33
  6. PDCD5、Survivin、p53、Tip60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表达及意义,R737.33
  7. CD1a和E-cadherin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7.33
  8. CK8和CK1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33
  9. 高危HPV亚型感染患者端粒酶检测对CIN诊断和随访的临床意义,R737.33
  10. 探讨相应Leep术式治疗不同宫颈疾病相关问题,R737.33
  11.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33
  12. 4-1BBL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7.33
  13. 宫颈癌组织中Annexin A2、NF-κBp65及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R737.33
  14. 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表达的研究,R737.33
  15. bFGF与Ets-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7.33
  16. 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转归及其相关因素研究,R737.33
  17.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年轻患者的临床研究,R737.33
  18. TCRC及CKC在宫颈CINⅢ诊治中的评价,R737.33
  19.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微小浸润癌行宫颈锥切术后的临床观察及分子标志物检测,R737.33
  20. E-cadherin、β-catenin、MCM7、FHI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R737.33
  21. RAD21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3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泌尿生殖器肿瘤 > 女性生殖器肿瘤 > 子宫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