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作 者: 李若虹
导 师: 孙建方;周展超;曾学思;林彤
学 校: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专 业: 皮肤病与性病学
关键词: 鲜红斑痣 光动力 脉冲染料激光 脉冲强光 疗效 血管内皮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HMME 光动力治疗 血卟啉单甲醚 亚细胞结构
分类号: R758.5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光动力脉冲染料激光及强脉冲光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评价和比较光动力(PDT)、脉冲染料激光(PDL)和强脉冲光(IPL)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方法PDT以血卟啉单甲醚为光敏剂,532nm连续激光为光源,PDL为595nm激光,IPL根据不同皮损选择560nm,590nm或640nm的滤光片,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不同性别、皮损类型及皮损部位与三种治疗的疗效关系。结果患者总数共130例,其中PDT患者35例,PDL患者56例,IPL患者39例。三种治疗组在性别、皮损类型及治疗部位的构成比上无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904、0.929及0.987)。总体疗效PDT最高,其次为PDL,最后为IPL,三者的显效率分别为为54.3%、33.9%和20.5%;不同性别之间三种治疗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分别为0.225、0.821和0.145);PDT组粉红型疗效明显优于紫红型(p=0.021)和增厚型(p=0.026),紫红型和增厚型之间疗效无差异(p=0.068);PDL组及IPL组三种皮损类型之间疗效均无差异(PDL组p分别为0.226、0.400和0.946;IPL组p分别为0.803、0.095和0.069);PDT和PDL组中颈部疗效优于面部(p分别为0.002和0.004),IPL组的疗效无差异(p=0.097)。结论PDT是治疗鲜红斑痣安全有效的方法,总体疗效优于PDL和IPL。第二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对血卟啉单甲醚吸收特性的研究目的观察和比较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和角质形成细胞(HaCaT)对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MME)的吸收特性。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ECV304和HaCaT分别与50、100、150、200、250μg/ml的HMME孵育,孵育时间为16h;将150μg/ml的HMME分别与上述两种细胞孵育,孵育时间分别为15min、30min、lh、3h、8h、12h、24h。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荧光强度。结果浓度依赖性结果显示ECV304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74.00、125.57、135.24、141.99、132.09;HaCaT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93.88、102.45、112.59、108.23、10,1.70。时间依赖性结果显示ECV304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95.07、103.97、105.96、108.99、112.93、115.36、122.91;HaCaT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04.25、106.60、108.72、113.75、117.66、114.90、118.14。结论ECV304和HaCaT对HMME的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和时间范围内均呈孵育浓度和孵育时间依赖性。第三部分血卟啉单甲醚在血管内皮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中的定位及光动力治疗靶点的研究目的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MME)在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和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的亚细胞定位及光动力治疗的作用靶点。方法HMME与ECV304和HaCaT分别孵育1h和18h,荧光探针分别标记线粒体、核膜、细胞膜和过氧化物酶体,观察不同时间点下HMME与细胞器的结合率;HMME与ECV304和HaCaT分别孵育20h,给予532nm连续激光照射,比较照光前后上述细胞器中HMME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HMME与细胞器的结合率实验结果显示,ECV3041h组线粒体、核膜、细胞膜、过氧化物酶体HMME的结合率分别为1.18、0.72、0.95、0.68,18h组分别为1.35、0.83、0.73、0.91; HaCaTlh组分别为1.09、0.66、0.92、0.77,18h组分别为1.13、0.86、0.72、1.10。HMME在细胞器中的漂白率实验结果显示,ECV304分别为18.22%、10.77%、7.44%、8.56%, HaCaT分别为11.90%、5.02%、3.82%、8.90%。结论ECV304 HMME主要定位于线粒体,HaCaT定位于的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ECV304光动力的主要作用靶点可能为线粒体,而HaCaT的主要作用靶点可能为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全文目录


全文摘要  6-8
Abstract  8-11
前言  11-14
  参考文献  12-14
第一部分  14-33
  摘要  14
  Abstract  14-15
  引言  15-16
  资料与方法  16-18
  结果  18-24
  讨论  24-27
  参考文献  27-33
第二部分  33-45
  摘要  33
  Abstract  33-34
  引言  34-35
  材料和方法  35-36
  结果  36-41
  讨论  41-44
  参考文献  44-45
第三部分  45-57
  摘要  45
  Abstract  45-46
  引言  46
  材料与方法  46-49
  结果  49-53
  讨论  53-55
  参考文献  55-57
全文小结  57-59
论文相关综述  59-66
  参考文献  64-66
英语缩略词  66-68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68-69
在读期间参加学术活动  69-70
致谢  70-72

相似论文

  1. 不同能量密度HMME-PDT对防龋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R781.1
  2. 光敏剂孵育浓度对HMME-PDT防龋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R781.1
  3. 不同功率对HMME-PDT防龋效果及影响的实验研究,R781.1
  4. C666-1和CNE2细胞的HMME-PDT杀伤效应实验研究,R739.63
  5. 光敏剂HMME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体外光动力作用的实验研究,R738
  6. 基于原子力显微术的光动力杀菌机理和干细胞表面单分子识别的研究,Q813
  7. 用于光动力治疗的具有功能侧基双亲性聚合物微纳米系统的研究,R94
  8. HMME-PDT作用于人体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实验研究,R737.9
  9. 用于肿瘤治疗的新型光敏剂脂质体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285
  10. 新型光敏剂BPD-MA联合阿霉素对小鼠乳腺癌模型光动力作用的实验研究,R737.9
  11. 光动力联合阿司匹林对胆管癌QBC939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R735.8
  12. 用于MRI和PDT双功能试剂的两种锌酞菁-(DTPA-钆)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O627.23
  13. 鲜红斑痣光动力治疗的监测与治疗方案优化设计,R454.2
  14. 水溶性CdTe量子点的光稳定性研究及其应用,O471.1
  15. 卟啉及量子点光敏剂荧光光谱特性研究,O472.3
  16. N-乙酰葡萄糖胺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透明质酸合成的影响,R751
  17. 紫外线、戊二醛双重交联牛Ⅰ型胶原构建复合人工皮肤的体外试验,R751
  18. 东南沿海某部濒海训练日晒伤临床分析及凋亡机制的初探,R82
  19. 砷剂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致癌机制的研究,R751
  20. 层粘连蛋白-5γ_2链Ⅳ功能区基因克隆及蛋白表达,Q78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 皮肤病学 > 先天性皮肤病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