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苗族古歌传承的田野民族志

作 者: 罗丹阳
导 师: 朝戈金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民俗学
关键词: 苗族 古歌 瑟岗奈 传承 文本化 语境 歌师 口头演述 田野民族志
分类号: J60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1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全文由导语、正文四章、结语和参考文献、附录、后记组成。作为论文阐述的补充性说明,文中附有图表112幅,文后附有古歌演述片段、摘选的田野日志、田野访谈,以及本人实地拍摄的苗族古歌演述DVD光碟等。导语部分简要交代了苗族古歌方法论思考、研究对象与资料来源、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和术语阐释等问题。第一章回顾国内外苗族古歌的相关研究情况,梳理与本项研究直接相关的学术史。基于苗族古歌传统及其文本流存情况的系统阐述,重点对苗族古歌传承人的研究进行评述。第二章主要关注苗族古歌的传承人。通过田野实地调查,与凯里、施秉、台江和剑河等县市的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地方学者和传承人进行田野访谈,对苗族古歌的传承人形成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考察。从田野调查地的选点策略,到受访人的“自我”呈现,本章对古歌的流传环境、文化语境、传唱人群和传承现状等方面进行民族志描述。第三章结合参与性观察,对龙光学、张老岔、潘灵芝和刘昌吉等歌师演述的古歌“瑟岗奈”(Seib Gangx Neel)进行民族志写作。本章运用口头传统研究方法,尝试制作符合民俗学规范的几个“瑟岗奈”文本,同时也关注到创造并提供文本的歌师及其演述特征等层面,力图更加切近地呈现传统中的苗族古歌风貌,并将其传统置于活形态的语境中去加以分析,进而对当下语境中实际发生的古歌演述进行阐释。第四章主要从双井村歌师的现场授徒过程来探析苗族古歌的传承方式及其特征。通过对新寨歌师张老革教唱古歌“瑟岗奈”、水井边苗族歌师龙光杨教唱古歌“瑟岗奈”的过程进行参与性观察,借助苗族民间的传统术语来对古歌传承的特征进行概括和阐述,重点关注龙和先、龙光基、龙光勋和万老秀等歌师的成长经历、习艺过程及其演述实践,阐述了歌师、古歌传承及其文化语境之间的内在关联。结语部分通过反思田野研究,阐述了田野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过程,以及在田野研究中须关注的田野伦理问题,并从“自观”和“他观”的角度对田野民族志写作中如何探寻本真性等问题进行探讨。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9
图表目录  9-12
导语  12-22
  一、研究对象与资料来源  14-15
  二、选题意义和探研目的  15-17
  三、研究方法:田野调查和文本分析  17
  四、术语阐释  17-22
第一章 苗族古歌的相关研究情况  22-56
  第一节 苗族古歌搜集和整理情况  22-30
    一、苗族古歌始兴于20世纪初  23-24
    二、苗族古歌繁盛于20世纪50至80年代  24-28
    三、苗族古歌20世纪80年代至今搜集情况  28-30
  第二节 被记述下来的苗族古歌传承人  30-54
  小结  54-56
第二章 田野研究中的苗族古歌传承人  56-110
  第一节 走进剑河:在田野中寻访文本背后的传承人  58-82
    一、地方文化部门工作人员视野中的苗族古歌传承人  58-66
    二、剑河县文化部门对传承人保护的情况  66-69
    三、寻访剑河县苗寨的古歌传承人  69-82
  第二节 转战台江:寻访苗族古歌的传承人及田野访谈  82-93
    一、台江地方学者对传承人的保护和关注情况  82-89
    二、对台江县施洞镇传承人的田野访谈  89-93
  第三节 回到施秉:对田野选点地古歌传承人的重点寻访和关注  93-109
    一、施秉县双井村的地理文化环境  94-99
    二、施秉县双井村的古歌传唱区域和婚姻圈  99-103
    三、对施秉县杨柳塘镇屯上村歌师的田野访谈  103-109
  小结  109-110
第三章 苗族古歌"瑟岗奈"演述中的传承人  110-181
  第一节 四次演述事件中歌师和受众的基本情况  111-138
    一、第一场古歌演述中的传承人档案:以龙光学、张老革等为代表  112-120
    二、第二场古歌演述中的传承人档案:以龙光祥、龙光林等为代表  120-126
    三、第三场古歌演述中的传承人档案:以潘灵芝、龙光基等为代表  126-133
    四、第四场古歌演述中的传承人档案:以刘昌吉、刘远英等为代表  133-138
  第二节 苗族古歌演述事件的田野观察一览表  138-154
    一、2009年8月31日第一场古歌演述的田野观察  138-142
    二、2009年9月1日第二场古歌演述的田野观察  142-146
    三、2009年9月2日第三场古歌演述的田野观察  146-149
    四、2010年8月25日第四场古歌演述的田野观察  149-154
  第三节 从演述中产生的文本"瑟岗奈"来分析古歌的传承境况  154-179
    一、古歌演唱形式从"一问一答"演变成了"自问自答"  156-160
    二、古歌演述时发生的几次"换歌师"现象  160-164
    三、古歌演述中的"男女对唱"演变成了"男女合唱"  164-169
    四、水井边歌师传唱古歌"瑟岗奈"与新寨歌师比试  169-179
  小结  179-181
第四章 苗族古歌传承人的传习活动素描  181-253
  第一节 双井村歌师和学徒对古歌的传承情况  182-202
    一、双井村水井边组(Eb Ment)的古歌传承情况  183-192
    二、双井村新寨组(Baot Jux)的古歌传承情况  192-197
    三、双井村老上组(Ned Haot)的古歌传承情况  197-202
  第二节 新寨与水井边歌师对古歌的传习活动之比照  202-215
    一、歌师传习活动的缘起不同  203-207
    二、歌师视学徒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207-215
  第三节 借助歌师的视角来探析苗族古歌的传承问题  215-251
    一、从对歌师演唱内容的访谈经历看歌师传承的记忆模式  215-222
    二、歌师所总结的本土术语之"歌花"和"歌骨"  222-236
    三、歌师传习和演述中的"问"与"答"  236-251
  小结  251-253
结语: 民族志写作与田野关系之思考  253-271
参考文献  271-280
附录  280-419
  附录1: 黔东苗文转写规则,双井苗语中古歌相关词汇苗汉文对照表  280-282
  附录2: 2009年8月13日双井村新寨组苗族歌师演述的 “瑟岗奈”文本(共105行)  282-290
  附录3: 2009年9月1日双井村新寨组苗族歌师演述的 “瑟岗奈”文本(共203行)  290-305
  附录4: 2009年9月2日双井村河边组苗族歌师演述的 “瑟岗奈”文本(共162行)  305-317
  附录5: 2010年8月52日双井村新寨组苗族歌师演述的 “瑟岗奈”文本(共160行)  317-328
  附录6: 2011年2月81日新寨歌师张老革教唱的古歌 “瑟岗奈”文本(共108行)  328-332
  附录7: 2011年2月20日水井边苗族歌师龙光杨教唱古歌 “瑟岗奈”的文本(共216行)  332-341
  附录8: 1990-1929年龙林搜集的歌师龙和先唱的古歌 “瑟岗奈”文本(共966行)  341-374
  附录9: 龙林搜集整理的新寨歌师张老革唱的古歌“瑟岗奈”(共284行)  374-386
  附录10: 对苗族古歌传承人的田野访谈(节选)  386-393
  附录11: 苗族古歌传承人小传(节选)  393-395
  附录12: 田野日志(节选)  395-418
  附录13: 苗族古歌传唱的DVD光碟  418-419
后记  419-42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23-424

相似论文

  1. 金源文化影响下的阿城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TU984.114
  2. 新世纪高层建筑形式表现研究,TU971
  3.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4.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5.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6. 科学语境论浅析,N02
  7. 模糊性问题的语境论解释,N02
  8. 维特根斯坦语境论探究,B521
  9.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语境分析及哲学意义,B842.1
  10. 社会科学中的语境问题,C0
  11. 农耕体育文化传承的变迁与当代危机,G807.4
  12. 西南地区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G852.9
  13. 语境认识论初探,N02
  14. 语境论世界观的初探,N02
  15. 语境论真理观探究,N02
  16.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现状及保护策略研究,G122
  17. 山西省文水县“文水鈲子”的民俗主体与民俗传承调查研究,K892.4
  18. 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现状与前景刍议,J212
  19. 装饰绘画的传统情节,J219
  20. 碎片化语境下的消费者信息选择路径研究,G206
  21. 威风锣鼓及其民俗学考察,J632.5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理论 > 民族音乐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