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存在之由”与“变迁之故”

作 者: 李君
导 师: 董丛林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郑孝胥 1931 年以前 清遗 复辟
分类号: K26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郑孝胥深受儒学教养,又对西方事物有一定了解。他作为多位督抚大吏的重要幕僚,对晚清的商务、政事,均有所推动和影响。在辛亥革命前,他已形成有体系的施政措施、稳定的从政品质,为舆论所关注,已然为政坛英才。辛亥革命后,郑孝胥避居海藏楼,以“清国遗老”自命,完成社会身份的转变。他认为:革命破坏纲常、扰乱秩序;清政府失在纪纲不振,应该实施改革,而非革命;“共和”是“佳名美事”,但不适合中国现实。这使他在民国建立后的二十余年间,以复辟为己任。同为清末立宪领袖的张謇,则在革命中转向共和。二人对时局的认识与判断实有共同之处,但不同的价值取向,导致同志睽隔。作为遗老,郑孝胥在民国的社会生活丰富而广泛。他以遗老名节与诗书成就,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他从未放弃政治理想,始终预事复辟。他的复辟活动,分三个阶段:在1924年进入逊帝小朝廷之前,为第一阶段;1924年2月北上居京至1925年2月赴津前,为第二阶段;1925年2月赴津后至1931年11月居津期间,为第三阶段。作为逊帝溥仪的股肱之臣,郑孝胥深刻影响了清室复辟活动的面貌、发展方向及其后果。名士与居官者的双重身份,使郑孝胥表现出丰富、复杂的人生状貌。而“文”、“政”二质的生成演化,相辅相成,又导致他一生面貌的变化与侧重。自标高格、俊逸超拔,与秉道赴义、兴不可遏,共为面相。他的政治人生哲学,主要体现在“行藏”与“节义”两方面。“万人如海一身藏”,实韬匿豪气,隐中求志。“惟将节义见胸襟”,文化认同而外,更多政治标榜。个人的儒学教养及成长背景,奠就郑孝胥的思想基础。建设一个改良后的君主制国家,并以中兴宰辅的身份青史垂名,这是他一生的政治目标与人生追求。而“负气”之个性,又使他一定要找一抱负施展处。他的人生状貌,既是历史塑造,亦为自我塑造。别无选择,他只能是近代历史上的“这一个”。在他人生状貌的“变”与“不变”中,“变”的是随时代环境相应改变的社会身份、政治生活、人生结局;“不变”的是他作为儒家士大夫的价值观,包括政治文化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以及在价值观指导下的儒家士大夫的政治、人生追求。清室复辟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政治史上的醒目事变。自1912年至1945年,复辟力量作为一种势力,对中国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郑孝胥的政治追求,可谓为中国历史提供了一种发展可能,以及这一种可能的命运。儒家政治文化的内在结构,实存在着“道”与“势”的深刻矛盾。历史情景或有相似,郑孝胥式的抉择与痛苦,即使在今日,也会可能以别种面目出现。如何面对及突破,仍为难题。晚清士大夫是王朝政治文化的最后承载者,他们集体的命运、分化后的个人人生状貌与结局,是近代历史变迁的重要方面。作为这一群体中的“这一个”,郑孝胥的人生经验与教训为何,之于群体的普遍及特殊意义又在哪里,特需分析与思考。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11
绪论  11-21
  一 研究缘起  11-12
  二 学术史回顾  12-17
  三 研究内容  17-20
  四 创新与难点  20-21
第一章 辛亥革命前之郑孝胥  21-62
  第一节 知识结构  21-29
    一 儒学之涵养  21-24
    二 西学的接触与影响  24-29
  第二节 政治活动与主张  29-42
    一 主张变法  29-34
    二 参与新政  34-39
    三 鼓呼立宪  39-42
  第三节 人际之交往  42-51
    一 亲缘、乡谊  43-46
    二 城西朋好  46-48
    三 幕主及僚友  48-50
    四 立宪同志  50-51
  第四节 革命前夕之郑孝胥  51-61
    一 政治品质与追求  51-59
    二 社会形象及相关舆论  59-61
  附:郑孝胥被保举情况一览表  61-62
第二章 辛亥革命中郑孝胥社会身份的转变  62-86
  第一节 郑孝胥与辛亥风潮  62-68
    一 社会背景情状  62-65
    二 在辛亥风潮中  65-68
  第二节 观实应对  68-77
    一 影响因素  68-74
    二 革命后之应对  74-77
  第三节 郑孝胥与张謇  77-86
    一 关系渊源  77-79
    二 立宪过程中的分歧  79-82
    三 革命后之比较  82-86
第三章 “遗老”郑孝胥  86-136
  第一节 遗老身份的认同  86-95
    一 “清遗”的界定与存在  86-91
    二 “清遗”身份之确认  91-95
  第二节 日常生活与交往  95-106
    一 经济来源  95-97
    二 日常消费  97-99
    三 闲暇娱乐  99-100
    四 交游  100-106
  第三节 复辟活动与政治主张  106-136
    一 时代背景  106-108
    二 复辟中的角色  108-125
    三 政治主张  125-136
第四章 郑孝胥之人生状貌及政治人生哲学  136-161
  第一节 名士抑或政客  136-145
    一 名士  136-139
    二 居官者  139-141
    三 人生状貌  141-145
  第二节 “行藏”观  145-152
    一 早有来自的“海藏”  145-148
    二 对“时”的理解  148-152
  第三节 “节义”观  152-161
    一 遗老“节义”之表达  152-157
    二 是否“愚忠”  157-161
余论  161-169
  一 “满洲国”实质及郑孝胥的帝制努力  161-165
  二 郑孝胥研究之进一步思考  165-169
主要参考文献  169-177
后记  177-178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178

相似论文

  1. 海藏诗学研究,I207.25
  2. 1931-1936年河南省土地整理考察,K263
  3.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各界对国民会议的主张,D693
  4. 旧人物入新世界,K25
  5. 1931年-1937年间的萧振瀛,K825.2
  6. 1917年辫军祸国研究,K262.9
  7. 闽人旧族谱研究,K820.9
  8. 关于郑孝胥的诗艺追求及其与同光派之关系,I207.25
  9. 区域视野中的乡村、学校与社会,G521
  10. 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K29
  11. 《益世报》传播策略研究,G219.29
  12. 宗社党研究,K258
  13. 简析1931-1937年德王与南京国民政府关系,K264
  14. 日美东亚争夺的十年,K152
  15. 1912至1931年中国婚姻家庭问题研究的几个断面,D693
  16. 同光体代表诗人心路历程研究,I207.25
  17. 论段祺瑞的对日外交思想,K258
  18. 《说文》古文研究初探(1949年以前),H16
  19. 试论浦江人名的特点及其演变原因,H109
  20. 童寯建筑实践历程探究(1931-1949),TU-09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