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童寯建筑实践历程探究(1931-1949)

作 者: 朱振通
导 师: 张十庆
学 校: 东南大学
专 业: 建筑历史与理论
关键词: 童寯 建筑实践历程 1931-1949 三阶段
分类号: TU-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92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是关于童寯先生1931-1949年建筑实践历程的探究。童寯先生在国内的建筑实践主要从1931年加入赵深、陈植建筑事务所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止共约18年时间。期间,由于世局变化及建筑创作环境的变更,其建筑实践历程又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抗日战争前(1931-1938)、中(1938-1946)和后(1946-1949)。论文第一章着重探讨了童寯先生国内建筑实践之前奏,即在东北家乡时的境遇。归乡、任教及南迁为此时他所作的三项重大选择。其原因值得探析。第二至四章分别从个人历程,社会关系,建筑实践背景,典型项目分析,到作品列表归类等诸方面对童寯先生在1931-1949年间的上述三阶段建筑实践历程进行具体探究。第五章在前四章的基础上浅析了童寯先生的建筑实践观。首先从实践观之基——近代建筑师的生存机制和童寯先生的经济状况进行考察,然后探讨了童寯对待历史机遇、本土文化和工程业主的态度,最后指出了童寯先生建筑实践观背后的深厚背景基础,以待进一步探究。全文约6.3万字,图表101幅。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前言  8-11
第一章 建筑实践历程之前奏:归乡、任教与南迁(1930—1931)  11-17
  第一节 归乡发展动机  11-14
  第二节 接受任教邀请之因  14-15
  第三节 南迁——战时下的无奈之举  15-16
  小结  16-17
第二章 建筑实践历程之一:立足上海,稳定创作(1931-1938)  17-42
  第一节 立足上海  17-20
    一 个人经历  17-18
    二 社会关系  18-20
  第二节 “华盖”运行机制及童寯工作状况  20-26
    一 “华盖”运行机制  20-25
    二 童寯工作状况  25-26
  第三节 抗战前建筑实践背景  26-29
    一 上海  26-28
    二 南京  28-29
  第四节 典型建筑实践项目——南京外交部大楼工程  29-37
    一、童寯到上海参与的第一个项目  29-30
    二、南京外交部大楼及官舍工程  30-37
  第五节 建筑作品归类分析  37-41
    一 建筑项目数量与年份  37
    二 建筑项目类型  37-39
    三 建筑设计风格归类  39-41
  小结  41-42
第三章 建筑实践历程之二:转入西南,艰苦创业(1938—1946)  42-56
  第一节 转入西南  42-45
    一 个人经历  42-45
    二 社会关系  45
  第二节 战时西南地区建筑实践背景  45-48
  第三节 两个典型规划  48-51
    一 资源委员会三工厂  48-50
    二 贵阳花溪大夏大学  50-51
  第四节 战时建筑实践项目归类分析  51-55
    一 建筑项目数量与年份  51-52
    二 建筑项目类型  52-53
    三 建筑设计风格归类  53-55
  小结  55-56
第四章 建筑实践历程之三:重返南京,壮心不已(1946—1949)  56-64
  第一节 重返南京  56-57
    一 个人经历  56-57
    二 社会关系  57
  第二节 抗战后南京建筑实践背景  57-58
  第三节 典型建筑项目——南京美军顾问团公寓  58-59
  第四节 建筑实践项目归类分析  59-61
    一 建筑项目数量与年份  59-60
    二 建筑项目类型  60-61
    三 建筑设计风格归类  61
  第五节 建筑实践的尾声  61-63
  小结  63-64
第五章 童寯建筑实践观探析  64-76
  第一节 实践之基:生存法则与经济状况  64-66
  第二节 历史际遇下的执着  66-69
  第三节 本土文化上的回应  69-70
  第四节 业主关系中的依附与引导  70-74
  第五节 建筑实践观的背后  74-75
  小结  75-76
结语  76-77
主要参考文献  77-79
图表目录  79-82
附录一 作品列表  82-104
附录二 部分访谈摘录  104-112
附录三 其他资料  112-116
后记  116

相似论文

  1. 复合微生物菌剂三阶段接种及牛粪堆肥中木质纤维素降解研究,S141.4
  2. 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F224
  3. 社会转型期企业突发事件的博弈分析,F224.32
  4. 基于DEA三阶段模型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X效率研究,F224
  5. 青岛邮电博物馆项目工程质量控制研究,TU712.3
  6. 基于三阶段DEA的上海市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F832.33
  7. 局部泛化误差模型的改进及其在特征选择中的应用,O157.5
  8.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超女粉丝团名称和成员身份认同的关系,H0-05
  9. 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相关机制及临床意义与实验研究,R739.5
  10. 科技型中小企业切入国际产业链的路径与策略研究,F276.44
  11. 多阶段供应链契约协调模型研究,F274
  12. 神东矿区开采煤层自燃及预防基础研究,TD752
  13. 长寿命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技术研究,U416.217
  14. 双高矿井采场自燃与爆炸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TD712.7
  15. 三阶段真空减压保鲜绿芦笋工艺与机理研究,TS255
  16. 后发优势与后发国家发展路径研究,F061.3
  17. 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F224
  18. 我国东西部地区对口帮扶效应研究,F127
  19. 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价值分析,F832.51
  20. 黑色素瘤微循环模式及微环境变化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R739.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理论 > 建筑史 > 中国建筑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