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北周石窟造像研究

作 者: 吴荭
导 师: 郑炳林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历史文献学
关键词: 北周 石窟寺 单体造像 南朝造像 信仰
分类号: K87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7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北朝晚期石窟寺是中国石窟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石窟北魏、唐两大高峰的过渡时期。以地域而言,又可分为东魏、北齐统治的中原东部地区和西魏、北周管辖的北方西部地区。这两个区域的佛教文化除了在大的历史背景中发展外,各自因政治、文化的差异,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北周在继承北魏、西魏佛教思想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石窟寺及造像艺术形成了鲜明的特点。本论文所涉及到的北周石窟寺主要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天水麦积山、固原须弥山、武山拉梢寺等大中型石窟,另外,永靖炳灵寺、庆阳北石窟也存有一定数量的北周窟龛,也属于本研究的范围。石窟寺的分期研究,是其它研究的基础,本论文首先对各地石窟进行分期研究,以确定各期的年代及特征。北周石窟寺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所受的文化影响的差异,各石窟在文化面貌上呈现出很大的不同。敦煌地近西域,是接受外来佛教文化的前沿,同时它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侵染,文化上具有一种双重性,东西两方的因素很明显的反映在石窟造像中。长安是西魏、北周的文化中心区,佛教发展的历史十分久远,它的佛教造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并代表着当时最高水准,这种模式通过文化的传播辐射影响周围地区。麦积山,地近中原,其佛教文化自始至终都受到中原因素强烈的影响,加之,地处丝路重镇,通过丝路外来文化也给予它极大的影响。南朝的佛教艺术也通过秦蜀间的交往对麦积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形成了麦积山北周石窟造像多元文化交汇的特色。固原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文化面貌极其复杂,东西文化在此交流碰撞,受此影响,其地佛教造像的样式也与众不同。第三章对各地石窟内容及造像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成因。单体的佛教造像是北周佛教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北周单体造像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不论从造像形式、造像内容上,与其它时期不同,既有北魏以来的传统,也有吸收北齐、南朝造像特点而产生的新内容、新样式,对此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地了解北周佛教艺术的面貌。故笔者收集了大量的单体造像,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其反映的佛教思想及信仰。南北朝时期,南北虽存在着地缘上的距离,政治对峙、分裂,但经济、文化上的联系并没完全隔断,两地间文化始终不断的相互吸收、融合。南北统治者又均崇佛,佛教文化的交流就成为两地文化交流的重点。这种交流融合不仅使得造像样式发生了变化,题材内容也与之前不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中国佛教北方重禅观实践,南方偏义理的格局,出现逐渐融合的趋势,为隋唐统一后佛教造像的一体化打下了基础。此时南朝佛教以其先进性,对北方造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新题材、新内容、新样式都通过此时南北的交往得以传播影响到北方地区,尤其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地区对西部地区北朝晚期石窟、造像影响深远。本论文在第五章中对此作了具体分析。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6
Abstract  6-12
第一章 绪论  12-17
  第一节 本选题的界定及意义  12-14
  第二节 本选题研究史回顾  14-16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6-17
第二章 北周石窟寺类型分析  17-86
  第一节 敦煌北周石窟  17-34
    一、前人研究成果  17-19
    二、洞窟类型  19-28
    三、分期及年代  28-34
  第二节 麦积山北周石窟  34-44
    一、前人研究成果  34-36
    二、洞窟类型  36-41
    三、分期及年代  41-44
  第三节 须弥山北周石窟  44-54
    一、前人研究成果  45-46
    二、洞窟类型  46-54
  第四节 水帘洞石窟群北周洞窟  54-73
    一、前人研究状况与成果  54-56
    二、洞窟类型  56-73
  第五节 其它地区  73-86
    一、炳灵寺石窟  74-79
    二、庆阳北石窟  79-84
    三、石拱寺石窟  84-86
第三章 北周各石窟寺比较  86-143
  第一节 敦煌地区  86-109
    一、背景  87-89
    二、洞窟形制、造像壁画内容及特点  89-93
    三、题材  93-109
  第二节 长安地区  109-111
    一、背景  109-111
    二、造像特点  111
  第三节 须弥山石窟  111-124
    一、背景  111-113
    二、造像特点  113-124
  第四节 麦积山石窟  124-132
    一、背景  124-126
    二、洞窟形制  126-128
    三、题材内容  128-132
  第五节 水帘洞石窟  132-143
    一、背景  132-133
    二、题材内容及相关问题  133-143
第四章 北周单体造像研究  143-217
  第一节 造像形式及组合内容  145-200
    一、造像碑  145-154
    二、圆雕造像  154-161
    三、背屏式造像  161-163
    四、造像塔  163-167
    五、完像  167-168
    六、佛座  168-200
  第二节 北周单体造像的内容及思想内涵等相关问题  200-211
    一、净土信仰  201-203
    二、卢舍那佛与华严信仰  203-206
    三、观音菩萨像  206-209
    四、小结  209-211
  第三节 北周单体造像的渊源及其成因  211-217
第五章 南朝造像对北周石窟及单体造像的影响  217-281
  第一节 南朝造像的背景及其特点  219-231
    一、背景  219-223
    二、成都南朝佛教造像的特点及源流  223-231
  第二节 南朝造像对西部地区石窟及造像的影响  231-281
    一、对长安单体圆雕造像的影响  232-243
    二、南朝造像对拉梢寺北周及隋代造像的影响  243-252
    三、南朝与麦积山的关系  252-270
    四、南朝造像对敦煌的影响  270-277
    五、小结  277-281
参考文献  281-294
  一、典籍文献  281-282
  二、图录  282-284
  三、专著、文集、资料汇编  284-287
  四、期刊论文  287-294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294-295
  一、承担的科研课题  294
  二、发表的论文  294
  三、参与编写的主要著作  294-295
后记  295

相似论文

  1.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2. 中国农民政治信仰碎片化问题的研究,D422.6
  3.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困惑与引领路径研究,G641
  4. 两型社会建设中企业家的道德责任研究,B82-053
  5.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代县的基督教与民间信仰,B979
  6.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G641
  7. 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G641
  8. 走西口移民交汇区蒙汉民间信仰研究,B933
  9.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J314.2
  10. 浅析民间信仰与宗族聚居村落维系,K892
  11. 北魏平城民间佛教信仰心态研究,B948
  12.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G641
  13. 高职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G711
  14. 古代山东的海神信仰研究,B93
  15. 追寻与虚无,I561.074
  16. 柳田国男的氏神信仰论,K893.13
  17. 渥雷·肖因卡戏剧中的死亡主题研究,I437.073
  18. 宗教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与对策研究,G641
  19. 陕西高校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研究,G641.5
  20. 当代高校教师教育信仰问题研究,G645.5
  21. 求子信仰的变迁研究,B933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文物考古 > 中国文物考古 > 美术考古 > 石窟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