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无尽的现象圆融

作 者: 稂荻
导 师: 邱高兴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华严 法界缘起 性起 诸法实相 事事无碍
分类号: B94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无尽的现象圆融——华严宗缘起思想研究缘起论是一种有关世间万法生起和相互关系的学说。按照这种学说,诸法依照“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缘起法则,互为因果、相互依持、彼生此灭、迁流不息。从华严宗“五教十宗”判教学说看,在佛教史中,曾存在过业感缘起、赖耶缘起、如来藏缘起等不同的缘起学说,而唯有法界缘起才是最能体现佛法精神的缘起说。法界缘起之前的缘起说为了解释世间实相和众生痛苦的根源,一直不断地向上追问缘起的本源,直到提出如来藏的概念为止。种种缘起论都是立足于世间法阐释现象界及其生成缘由。业感缘起论虽然肯定现世的真实性,但从解脱层面否定现世的价值;赖耶缘起则从否定现世的真实性出发,将现象界与本体界划分为二;如来藏缘起基于调和本体与现象的对立局面,采用一心二门的思路解释世间诸法,从同一心体开展出染污的世间法和清净的出世间法,弥合了染净诸法的差异。如来藏缘起说阐释本体与现象的割裂是由于众生自身的原因,即由无明所惑,如来藏心体随缘起用,生成有分别的生灭之相。凡圣所依心体不殊,差别仅在于不觉与觉。这些都是在流转的一边谈缘起。华严宗的缘起思想就是法界缘起观,它融合佛教缘起观和实相观于一体,以佛法身境界即还灭的一边为理论立足点,依照性起的缘起形式展现出无尽的现象圆融的诸法实相。缘起法界中,诸法因具足如来藏性,自体即因即果,依自体显现。万法随缘应机,不起则已,起则举体全现,互相融通,即入无碍,遂成无尽缘起。缘起法界依如来藏性而起,性起就是如来藏缘起在出世间的应用,是故,性起是籍如来藏缘起而论法界缘起,这是法界缘起的理论实质。华严宗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并非一成不变的,智俨、法藏和澄观没有单单将法界缘起理解为性起,而是视其为染缘起和净缘起的总合,净缘起才是性起。因此,若视法界缘起为之前种种缘起观的总结和拓展也不为过,只是法界缘起多从果位而谈性起,之前的缘起观则是从因位而论缘起。缘起法待缘而生,性起法自体即显,依据是否有资助的关系,宗密将性起抽离出缘起,按照染缘起、净缘起和性起的不同层次为众生开发出修行的路径。而不管依于何种缘起形式,诸法所持之心体同源,皆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性起与否,端在众生的主体选择。若依佛法身境界而谈性起,则缘起法界之事法,无论有为无为、色心依正、三世十方,都呈现出无尽圆融的诸法实相。就事法而论无尽的现象圆融是华严法界缘起的理论特征,这是它不同于以往缘起论的主要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征,法界缘起经历了一系列的扩充和改造,逐步完善了自身的理论建构。初祖杜顺提出三重法界观,以真空观为基础,展开了对空色、理事、事事之间关系的探讨,得出缘起法界事事无碍的结论,遂以三重法界观奠定了法界缘起的理论基调。智俨则继承了三重法界观的理论精神,提出十玄门,从十个方面就事法的相融无碍展开具体解读,并以六相说作为解读缘起法界的方法,树立起缘起法界诸法实相的理论架构。后来法藏改造了十玄门理论,并应用六相说来具体地诠明十玄门,使二者在诠释缘起法界时显得更加圆融。同时,他以事法为基础,从因、缘两方面推究圆融理论的根据,吸取三乘教理的可取之处,经分析后形成了对法界缘起之本质的阐发,展开并诠释了缘起法界之诸法实相的内涵。澄观勘定了新十玄的版本,重视并深化了华严的理事关系问题,将杜顺至法藏对这一问题的阐述进行了一番整理并使之条理化,以四法界和一心法界说来阐发法界缘起之诸法实相及其缘由。而宗密则通过确立一心为本体,延续了华严的法界说,以一真法界的精神层面统摄所有事态,建构起以心学为基础的法界缘起理论,遂使华严法界缘起的理论体系终结于此。法界缘起理论在本体论、现象论、人生论和修行实践论等方面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很值得展开进一步的思索和探讨。法界缘起思想在建构过程中呈现出的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法界缘起思想中的核心概念经历了一个转换和演进的过程,由空至理、再到心,这种转换的内在动力就是为了给众生的修行实践提供理论预设。第二,华严宗人在探讨缘起法界的诸法实相时,以无尽的现象圆融为法界缘起的理论特征,体现出肯定现实的价值取向。第三,伴随着核心范畴的转移和诸法实相的展开,法界缘起思想也表达出观法即教法、教相理论与践行功夫融合的思想意蕴,高扬了众生的主体价值。最后,华严宗法界缘起思想侧重于说明诸法现象之间的无尽圆融,阐发和解释了本体与现象之理事关系、以及现象与现象之事事关系的问题,由此引发出的理论成就对后世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学可资借鉴的重要思想来源。从理论内涵和历史逻辑判断,理事圆融对宋代理学阐释本体论的思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事事无碍则滋养了禅宗话语体系,为其实践修行提供了学理依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
Abstract  7-13
导言  13-19
第1章 缘起思想的系谱学考察  19-41
  1.1 缘起观的发端  19-27
    1.1.1 关注人生的理论旨趣  19-22
    1.1.2 十二因缘说的循环因果论  22-24
    1.1.3 反对实在论的实用性学说  24-27
  1.2 华严宗判教理路中的缘起学说  27-41
    1.2.1 小乘佛教之业感缘起  28-31
    1.2.2 大乘始教之缘起性空与赖耶缘起  31-36
    1.2.3 大乘终教之如来藏缘起  36-41
第2章 法界缘起思想的建构  41-63
  2.1 法界缘起的理论基础  41-48
    2.1.1 色空不二的真空观  42-44
    2.1.2 性相相即的理事无碍观  44-45
    2.1.3 事事无碍的周遍圆融观  45-48
  2.2 法界缘起理论的建构  48-63
    2.2.1 “性起”缘起的提出  49-55
    2.2.2 缘起实相的理论架构  55-63
第3章 法界缘起理论的确立与诠释  63-89
  3.1 “性起”与缘起的融合  63-67
    3.1.1 染缘起与净缘起的贯通  63-64
    3.1.2 佛果位的“性起”  64-66
    3.1.3 一体两面之“性起”与缘起  66-67
  3.2 缘起实相的展开  67-72
    3.2.1 “十玄无碍”的改造  67-69
    3.2.2 “六相圆融”的应用  69-72
  3.3 “就事空”的缘起因由  72-84
    3.3.1 因缘十义  72-74
    3.3.2 缘起因门六义  74-77
    3.3.3 缘起相由十义  77-82
    3.3.4 法性融通义  82-84
  3.4 真如“不变随缘”的缘起本质  84-89
第4章 法界缘起理论的演化  89-105
  4.1 法界缘起理论的完善  89-97
    4.1.1 性不断善恶的“性起”  89-91
    4.1.2 四法界观  91-95
    4.1.3 一心法界说  95-97
  4.2 法界缘起理论的终结  97-105
    4.2.1 一心之于缘起的选择  98-99
    4.2.2 “总该万有”的一真法界  99-101
    4.2.3 灵知不昧的一心本体  101-105
第5章 法界缘起的特色及其定位  105-119
  5.1 法界缘起的特色  105-112
    5.1.1 空、理、心——法界缘起核心概念的转换及演进  105-108
    5.1.2 现象圆融——肯定现实的价值取向  108-110
    5.1.3 “有教无观”?——教相理论与践行功夫的分隔与融  110-112
  5.2 法界缘起思想的历史定位  112-119
    5.2.1 “理事无碍”观对理学本体论的启发  113-116
    5.2.2 “事事无碍”观对禅宗话语的滋养  116-119
结语  119-121
参考文献  121-129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29

相似论文

  1.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研究与分析,R657.4
  2. K公司计划及预测改进对于合理库存配置的研究,F224
  3. 自变量分段连续型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收敛性及稳定性,O211.63
  4. 天然气脱酸性气体过程中物性研究及数据处理,TE644
  5. Gr/Al-Mg复合材料抗热震与抗烧蚀性能研究,TB332
  6. 超声处理RTM成型酚醛/乙醇在石英纤维表面的竞争吸附,TB332
  7. 新型银基无镉中温钎料组织性能的研究,TG425.2
  8. 煤粉再燃反应条件对NH3非催化还原NOx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X701
  9. 复合添加剂对SNCR脱硝过程的影响,X701
  10. 小型望远镜防抖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TH743
  11. 行星际间飞行的自主导航方法研究,V448.224
  12. 机载导弹的传递对准研究,V249.322
  13.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与补偿,V241.5
  14. 偏振光/地磁/GPS/SINS组合导航算法研究,V249.328
  15. 会展建筑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TU242
  16. 博物馆建筑空间整合设计研究,TU242.5
  17. 当代老年公寓建筑的适居性设计研究,TU241.93
  18. 居住区中心绿地开放性设计研究,TU985.125
  19.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20. 开关磁阻发电机供电系统仿真分析,TM31
  21. 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估与学生学习态度研究,H319.3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佛教 > 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