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

作 者: 胡友培
导 师: 丁沃沃
学 校: 南京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小型商业 自发城市形态 形态机制 自上而下 系统建模
分类号: F2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8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沿街道自发生长的小型商业现象是当代中国城市中一种普遍现象。它较典型的体现了城市空间实践中自下而上(bottom-up)或自发(spontaneous)的实践逻辑。小型商业系统为研究该类自发现象和形态,提供了一个理想研究素材。自发的日常都市现象是城市相关学科的一个新兴课题。部分学者从社会学的视角关注其中的非正规性(informality);也有部分汇集在‘日常都市主义’主题下的研究,以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德·塞途(Michel de Certeau)的日常生活理论为工具,挖掘其中的社会批判性内容;建筑学背景的研究者倾向于关注其中的形式美学问题,延续的是‘民间建筑学’的传统,宣言多于分析。与以上研究视角不同,本文采取的是一种‘物质性’的客观视角,始终关注:物质形态及其自下而上机制问题。因为,相比于美学、意识形态、社会学议题,我们认为物质形态问题是基础。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基础却少有人问津。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这个基础问题有所贡献,以为那些拓展的主题(美学、意识形态主题等)打下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本文研究问题是小型商业现象的物质形态及其机制,由3个相关问题与内容组成。1.首先是关于对象的宏观形态问题。以普遍接受的中心地理论形态来解释小型商业现实,难以令人满意。城市中小型商业分布是何种态势(宏观形态)是未知的。本文通过对城市中小型商业的真实分布状况进行调研,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地图化工作,而使其宏观形态得以呈现。用事实否定了之前默认的理想形态,而获得了关于小型商业宏观形态的新知识。2.小型商业宏观形态的成因或机制是第二个问题,微观如何自发为宏观?本文以系统建模的方法为研究工具,对小型商业宏观形态的机制展开了建模与验证。模型以精确的方式描述了系统自下而上的生成机制,证明宏观形态的出现,并非由于存在‘无形的上帝之手’也非单纯由局部加和为整体,而是来自于局部相互作用基础上的涌现。系统内部具有反馈机制,使得宏观形态不再是一种静止形态,而成为动态,具有在时间中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变化的能力。形态机制的理论模型还揭示出某些形态特征与个别环境因素之间不易察觉的紧密联系,以及更为有趣的,系统机制内部潜伏的可进化维度。作为本文建构的关于小型商业宏观形态机制的理论,模型不仅描述了常态下的形态机制,还在小型商业与高等级商业业态差异巨大的形态背后,揭示出二者的可进化关系。3.第三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延伸性质的问题,由宏观尺度转化到自发现象的微观局部,研究宏观形态的微观表现形式——商业界面的呈现形态(特征)、机制,及其与宏观尺度的联系。研究揭示出影响界面形态的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在宏观形态与微观表现之间发现了二者的相关性。与宏观形态研究相比,界面形态机制难以形式化,本文采取定性描述,并通过实证的方式对其进行了验证。在以上问题基础上,本文综合宏观、微观的研究,对小型商业系统自下而上的实践逻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讨论与建构。综合分析表明,‘自下而上’并非是由微观局部逐渐向上汇聚为宏观的单向逻辑,而是一种在时间中‘涌现’的逻辑:发端于局部的微观实践,汇聚出具有全局意义的整体后,再由上而下,由整体而至局部,对微观层面施加总体性的影响,如此往复、反馈,使得整体层面的实践可以通过局部的不断调整而适应新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或自身的变化),由此产生新的内容与新的意义。这种对‘新’的生成能力,正是自发现象的魅力所在。而其中对新的生成逻辑,正是涌现的逻辑。对自发城市形态机制的研究,一方面启发对该类现象的调控方式,另一方面也触动对自上而下实践的反思。这是本文研究在现实实践层面的积极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绪论  11-25
  1.1 研究问题——作为一种城市自发物质形态的沿街小型商业  11-14
  1.2 相关研究领域概述  14-19
    1.2.1 日常建筑学与都市主义研究  14-16
    1.2.2 城市形态学中的相关研究  16
    1.2.3 经济地理相关研究  16-17
    1.2.4 商业建筑界面相关研究  17-19
  1.3 研究工具与方法——系统建模的方法  19-22
    1.3.1 基本概念  19-20
    1.3.2 理论建模的逻辑  20-22
  1.4 研究路径  22-25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5-43
  2.1 国内商业研究综述——基于中心地理论的理想形态  25-33
    2.1.1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25-27
    2.1.2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相关规范与研究  27-30
    2.1.3 城市商业体系研究  30-33
  2.2 案例研究综述——可演化的形态  33-35
    2.2.1 南京市湖南路的演化研究  33-34
    2.2.2 上海市漕宝路的演化研究  34-35
  2.3 研究方法综述——形态生成机制的建模  35-41
    2.3.1 克鲁格曼模型的基础  35-37
    2.3.2 克鲁格曼的产业集聚模型  37
    2.3.3 克鲁格曼的边缘城市模型  37-41
  2.4 本章小结  41-43
第三章 调研与宏观形态的呈现  43-65
  3.1 调研1——城市范围小型商业现状调研  43-50
    3.1.1 案例城市与调研方法  43-46
    3.1.2 形态的呈现与分析  46-50
  3.2 调研2——典型街区小型商业现状调研  50-62
    3.2.1 调研范围——街区  50-51
    3.2.2 案例街区与调研方法  51-55
    3.2.3 形态的呈现与分析  55-58
    3.2.4 店铺个体行为调研与分析  58-62
  3.3 本章小结  62-65
第四章 宏观形态的成因分析  65-79
  4.1 形态涉及因素  65-69
    4.1.1 城市环境因素  65-66
    4.1.2 活动人流要素  66-68
    4.1.3 小型商业实体要素  68-69
  4.2 机制的分析与构架  69-75
    4.2.1 构架1.1  69-70
    4.2.2 构架2.1  70-72
    4.2.3 构架3.1  72-75
  4.3 构架的开放与分解  75-77
    4.3.1 构架的开放  75-76
    4.3.2 构架的分解  76-77
  4.4 本章小结  77-79
第五章 宏观形态成因的理论模型验证  79-113
  5.1 理论‘模型世界’的设定  79-82
    5.1.1 ‘模型世界’范围——具有局部、全局含义的街区  79-80
    5.1.2 ‘模型世界’范围的基本设定  80-82
  5.2 模型组件1——人流分布组件  82-85
    5.2.1 全局人口的分布  82-83
    5.2.2 局部人口的分布  83-85
  5.3 模型组件2——线模式组件  85-90
    5.3.1 基本原理  85-86
    5.3.2 模型实现  86-90
  5.4 模型组件3——点模式组件  90-95
    5.4.1 基本原理  90-92
    5.4.2 模型实现  92-95
  5.5 小型商业系统模型的组装  95-99
    5.5.1 组装顺序  95
    5.5.2 模型实现  95-99
  5.6 理论模型验证1  99-103
    5.6.1 各因素的理论模型验证  99-102
    5.6.2 综合因素的理论模型验证  102-103
  5.7 理论模型验证2  103-111
    5.7.1 动态进化机制的建模  104-105
    5.7.2 模型实现与验证  105-111
  5.8 本章小结:点与线的混合  111-113
第六章 微观界面形态呈现与成因分析  113-143
  6.1 界面的双重属性及其描述方法  113-122
    6.1.1 文丘里相关理论综述与解读  113-116
    6.1.2 店铺界面相关法规与管制的综述  116-117
    6.1.3 调研案例简介  117-119
    6.1.4 案例的描述工具  119-122
  6.2 界面规模的分布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22-127
    6.2.1 典型案例研究  122-125
    6.2.2 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25-127
  6.3 界面元素的组成形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  127-136
    6.3.1 典型案例研究  127-133
    6.3.2 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33-136
  6.4 界面元素的信息传递形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  136-141
    6.4.1 典型案例研究  136-139
    6.4.2 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39-141
  6.5 本章小结  141-143
第七章 结语与讨论:涌现之逻辑  143-153
  7.1 小型商业形态与机制  143-146
    7.1.1 宏观形态的呈现  143
    7.1.2 宏观形态的机制  143-144
    7.1.3 微观界面形态与机制  144-145
    7.1.4 研究方法的探索与贡献  145-146
  7.2 小型商业自发形态与机制的综合讨论  146-153
    7.2.1 宏观、微观的综合机制  146-149
    7.2.2 ‘涌现’  149-153
致谢  153-155
主要参考文献  155-165
图表索引  165-169
附录一 理论模型的程序脚本  169-179
附录二 丹凤街小型商业界面图码描述附图  179-181
附录三 丹凤街小型商业界面图码组成分析图  181-184

相似论文

  1. 功能语法的投射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H319
  2. 空调系统的优化运行策略研究,TU831.3
  3.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对电网运行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研究,TM615
  4. 含风电场电网的电压稳定性研究,TM712
  5. 杭州市管道燃气安全评价研究,TU996.9
  6. 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发球旋转判断过程中神经心理机制的研究,G846
  7.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流动性风险分析与对策,F224
  8. 我国地区GDP估算的统计方法研究,F124
  9. 基于规则的计算机兵棋系统技术研究,E911
  10. 基于Ajax的网上图书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1. 中小企业级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2. 基于供应链的敏捷物流系统Petri网建模与仿真,F224
  13. 基于SVM的聚氯乙烯汽提过程预测控制方法研究,TQ325.3
  14.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水轮机调节系统建模研究,TV734.1
  15. 变风量空调系统解耦控制研究,TM925.12
  16. 基于IDEF0及Petri网的县(区)级民兵组织建设过程研究,E282
  17. 基于ECA规则的售后服务系统实施的建模及实现,TP311.52
  18. 兖矿大陆机械公司ERP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辅助软件设计,TP311.52
  19. 具有尺度不变性的图像特征点提取系统的SystemC建模,TP391.41
  20.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研究,TN713.8
  21. 水泥回转窑的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TQ172.62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