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问题研究

作 者: 徐扬
导 师: 何泽荣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国际货币合作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 货币整合 区域货币合作
分类号: F832.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经过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在经济上的崛起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2009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4.9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7%,排在全球第三位。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为2.4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3.3%,全球近三成的外汇储备为我国所持有。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需要广泛参与国际货币合作,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货币环境。首先,我国要重视与发达经济体之间进行国际货币政策协调。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与发达经济体经济交往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经济的相互依赖会加速货币政策的国际传递,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向我国的传递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我国能否通过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其次,我国不仅要重视同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货币政策协调,也要立足于本地区,加强同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促使了东亚各国开始关注区域货币合作,因为金融危机的肆虐曾给东亚各国的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各国货币纷纷贬值、资本大规模流出、经济急速下滑,东亚各国最初探讨进行区域货币合作的动机就是为了避免类似的危机再度爆发。最后,我国除了要参与以上两个层次的国际货币合作之外,更要注重与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合作,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合作如果能有所突破,一方面可以为我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提供可靠的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我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论文首先总结了国际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从中寻找、分析国际货币合作原因,选择国际货币合作形式,以及评价国际货币合作效果的理论依据。其次回顾了国际货币合作历史,剖析总结国际货币合作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我国进行国际货币合作提供借鉴和参考。然后分析了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需求和障碍,以及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成本和收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开展多层次国际货币合作的设想。本论文共设计了五章的内容,构成了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问题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一章国际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本章总结了分析国际货币合作需求,选择国际货币合作方式,以及评价国际货币合作效果的相关理论。本章旨在为下文分析我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需求与障碍,以及评价我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成本与收益提供理论的依据。第二章国际货币合作的历史回顾。本章分别总结了二战后的经济恢复时期、上个世纪70年代的经济动荡时期以及2008年全球陷入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货币合作情况,并评价了各个时期国际货币合作的效果。本章旨在从国际货币合作的历史发展中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分析我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需求和障碍,以及评价我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成本与收益提供现实的依据。第三章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需求和障碍分析。本章分别分析了我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参与东亚货币合作以及进行两岸三地货币合作的需求和障碍。本章所阐述的我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需求、我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制约因素,是为下文分析我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成本和收益打下基础。第四章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成本和收益分析。本章分别回顾了我国参与各个层次国际货币合作的历程,分析了我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参与东亚货币合作以及进行两岸三地货币合作的成本和收益。总体来看我国在参与国际货币合作中的收益是大于成本的,国际货币合作的成本多是短期和一次性的,国际货币合作的收益是长期和持续的。第五章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目标及战略。本章站在中国的视角,提出的中国在当今参与货币合作的目标及战略选择,包括我国在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加强与大国的国际货币合作,为两岸三地的货币整合、东亚货币合作的顺利进行,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二是要通过积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并在其中要发挥主导的作用;三是要重视与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合作,完成人民币与港元、澳元以及新台币的货币整合,为日后的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可概括为:①从表面上来看,中美两国在货币政策上看起来似乎是矛盾重重,好像没有合作的可能性,其实情况正好相反。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国和美国在货币政策上不太可能进行对抗,两国之间的货币政策协调才有可能带来双赢的局面。先站在我国的角度来看,如果从根本上改革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对我国并没有好处,尤其是在我国持有巨额美元储备的情况下。理由很简单,因为人民币还没有实现国际化,还不是国际储备货币,现在削弱美元的同时就是在扶持欧元,最大的受益人可想而知就是欧盟。周小川行长的提议更多的是在为我国在G20峰会上的谈判争取主导权,同时也是在表达对我国持有的巨额外汇储备可能会受损的担忧。接下来我们站在美国的角度来看,美国一直以来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让类似中国的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美国的肆无忌惮正是因为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样做,只能是自食其果。我国的外汇储备有相当一部分是以美国政府发行的债券来持有的,如果我国开始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抛售我国持有的美国债券,无疑会加大美国的通胀压力;又或者是我国可以将手中持有的美元用来进行战略资源的储备,以此来缓解巨额外汇储备的压力,这样做的结果也是美国所不愿意看到的,如果美国认识到这一点是不会不采取合作的态度的。我国目前比较务实的做法是,调整我国外汇储备结构,将手中的美元储备转换成石油、黄金以及欧元等储备,同时参加各个层次的国际货币合作,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当美元危机再次来临时做好充分的准备。②我国与欧盟的货币合作既有政治基础也有经济基础。从政治上来看,我国与欧盟建交30周年,双方领导人都表示了希望能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意愿。从经济上看,欧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经济贸易往来活动日益活跃,欧盟希望开辟中国市场带动地区经济的复苏,我国也希望借助欧盟摆脱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另外,在现行的美元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中国与欧盟加强货币合作也可以起到制衡美国的作用,对美国滥发美元的行为能够起到震慑作用。我国和欧盟的货币合作将是一个双赢举措,一方面可以巩固欧元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另一方面可以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我国与欧盟的货币合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我国可以适当调整现有的外汇储备结构,改变美元占我国外汇储备绝大部分的格局,美元的持续贬值使我国的外汇储备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可以通过货币互换机制适当增加欧元储备。二是我国可以适当调整与欧盟地区进行贸易往来的计价货币,中欧贸易往来用美元这种币值极不稳定的货币来计价,有损双方的利益,可以考虑部分贸易项目用欧元来计价,部分项目用人民币来计价,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规避汇率风险,还可以扩大双方货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影响力。三是我国可以利用欧洲发达的金融市场,加强与欧盟地区的金融合作。我国可以借助欧洲金融市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以此来扩大境外人民币的投资渠道。③中国和日本能否进行货币合作,既取决于中日之间能否在政治上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也取决于两国是否有共同的利益。可以说中日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似性是比较明显的,两国都热衷于依靠出口来带动经济,尤其是向美国出口,虽然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结果都是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储备。另外,两国的汇率制度都受制于美国,1985年日本被迫遵守广场协议让日元升值,中国也于2005年实行了汇率体制改革,让人民币进入了升值通道,到目前为止两国货币与美元仍然保持密切的联动性。一旦美元发生危机,两国持有的美元储备都将缩水,两国的货币都面临被迫升值的局面。因此中日两国进行货币合作的主要目标是保持两国货币汇率的稳定性,降低两国货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脆弱性。除此之外,中日两国在推动东亚货币合作中也有必要密切配合,只有两个国家认识到推动区域的货币合作对防止和应对未来频繁的货币金融危机的重要性,两国才可能达成合作的意愿。随着日本与中国区域内货币合作趋势开始增强,建立东亚区域内货币稳定机制才有可能实现。两国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货币合作:一是在发生短期资本急剧流动有引发货币危机的可能性时,通过货币互换的方式来相互提供干预资金:二是相互交换经济与外汇方面的信息,进行货币政策上的协调;共同倡导建立一个预防性的货币危机的监督机构;共同倡导在东亚地区建立一笔备用贷款基金,在金融危机发生时执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出资额可以按照参与国的外汇储备持有量来确定。④目前的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比较重视信息上的交流,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货币政策上的协调,例如各国政府在金融监控方面的信息交流以及政策上的配合,这一类的合作既不会过多涉及到各国经济政策主权的让渡,又能在彼此的交流和合作中加深了解和强化信任。不过随着东亚货币合作的深入,必然会进入建立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机制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逐步完善东亚各国之间的货币互换体系,各国共同出资建立一个充当最后贷款人的区域性管理机构,该机构的职责之一是防患于未然,监督和约束各国的经济动向,协调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尽量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和传播;职责之二是充当危机的救援机构,为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各国提供必要的资金帮助。我国在这个阶段要起到主导作用,既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在货币政策上的合作稳定区域经济,还要适度动用我国部分外汇储备来配合区域管理机构的行动,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良好的区域环境。另外,我国想要提高人民币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还得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一是要继续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提高我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尤其是要力争取代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地位,成为东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以此来扩大人民币作为区域性贸易结算货币的影响力;二是要与相关国家合作建立人民币业务的离岸市场,推进国内利率的市场化和汇率的市场化,以及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以此来扩大人民币作为区域投资货币的影响力;三是要继续与东亚各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为人民币成为区域储备货币创造条件。⑤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较低,我国还存在着诸多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金融障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必然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站在全球的视角上来进行战略安排。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阶段目标为实现周边化,两岸三地的货币整合将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这一阶段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现阶段应该着力整合我国内地与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地区的经济、金融力量,实现两岸三地在经济上的融合、金融上的合作,再实现货币上的整合。在这个过程中促使人民币成为两岸三地重要的结算、支付和储备货币,以此来推进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创造条件。当然在货币整合的过程中,要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分步整合的战略。首先,香港和澳门地区可以先行进行货币整合,这主要是因为香港和澳门经济联系紧密,地理位置相连,历史与文化背景相同,还有澳门本身实行的就是钉住港元的汇率制度,因此可以考虑先行统一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地区的货币。其次,要加强我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的货币合作,尤其是在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的前提下,可以在香港建立人民的境外清算中心,成立境外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以及境外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市场,以此来促使人民币成为两岸三地的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为人民币日后的区域化和国际化奠定基础。外国的贸易商可以利用在香港建立的清算中心来进行人民币结算,境外人民币持有人可以利用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来规避汇率风险,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国家可以在香港投资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最后,当两岸三地货币关系更加稳定时,香港和澳门的货币整合完成,可以考虑整合人民币、港元和澳门元,在三个地区使用人民来进行贸易的结算、资产的投资以及货币的储备。当然出于政治原因,台湾短期内加入统一货币区的可能性不大,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应致力于建立两岸共同市场,以此来促进两岸的经济贸易往来,同时鼓励两岸金融市场的开放,以此来促进两岸的金融合作。随着两岸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两岸金融合作的程度提高,两岸的货币合作也将有新的进展。本论文可能的创新点有:鉴于本人的学术水平有限,仅就自己关注的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第一,在全球金融危机频繁以及发达经济体对我国经济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本文分别从影响我国内外经济均衡、人民币汇率稳定以及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三个方面分析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外溢效应,提出了货币政策目标的差异、发达经济过分强调货币政策独立性以及我国与发达经济体难以建立政治上的互信是阻碍我国与其进行货币政策协调的主要障碍。第二,本文站在我国的视角对比分析了东亚货币合作的人民币模式、日元模式和亚元模式,认为我国在参与东亚货币合作过程中,应该推进以人民币为主导的东亚货币合作模式。人民币主导下的东亚货币合作如果能够实现,我国将要面对以下两个方面的成本,一是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义务会削弱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二是境外人民币的频繁流出与流入可能会引发我国金融市场的动荡。第三,本文认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具备形成最优货币区的条件,但与欧元区发行新的单一货币不同,内地与港澳台地区货币合作最终结果应该是人民币逐步取代港元、澳门元和新台币。本文认为这种形式的货币整合能否顺利进行并得以延续,主要取决于能否有效评估和控制可能发生的宏观经济调节成本,尤其是当四个地区所受到的外部冲击不一致时,或者四个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周期不一致时,政策调节自主性的削弱会增加宏观经济调节的成本,很可能导致货币合作的失败。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10
Summary  10-19
0. 导论  19-27
  0.1 选题的意义  19-23
    0.1.1 选题的理论意义  19-21
    0.1.2 选题的现实意义  21-23
  0.2 论文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23-25
    0.2.1 论文的写作思路  23-25
    0.2.2 论文的研究方法  25
  0.3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25-27
    0.3.1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25-26
    0.3.2 论文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26-27
1. 国际货币合作的理论依据  27-50
  1.1 国际货币合作需求的理论分析框架  28-35
    1.1.1 国际相互依赖理论  28-32
    1.1.2 货币政策与外汇市场外溢效应理论  32-35
  1.2 国际货币合作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  35-44
    1.2.1 霸权稳定货币合作论  36-39
    1.2.2 最优货币区理论  39-44
  1.3 国际货币合作效果的理论分析框架  44-50
    1.3.1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效果评估  45-47
    1.3.2 外汇市场联合干预效果评估  47-50
2. 国际货币合作的历史回顾  50-68
  2.1 国际货币合作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50-58
    2.1.1 国际货币合作条件、目的、方式和历程  50-55
    2.1.2 国际货币合作的形式反映了各国在不同时期的利益  55-58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合作历史回顾  58-68
    2.2.1 战后世界经济恢复时期的国际货币合作  59-62
    2.2.2 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动荡时期的国际货币合作  62-64
    2.2.3 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货币合作  64-68
3.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需求与障碍分析  68-102
  3.1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需求与障碍分析  68-84
    3.1.1 我国与发达经济体进行货币政策协调的背景分析  69-74
    3.1.2 我国与发达经济体进行货币政策协调的需求分析  74-78
    3.1.3 我国与发达经济体进行货币政策协调的障碍分析  78-84
  3.2 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需求与障碍分析  84-94
    3.2.1 东亚地区需要中国参与货币合作  84-87
    3.2.2 中国需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  87-90
    3.2.3 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障碍分析  90-94
  3.3 两岸三地货币合作的需求与障碍分析  94-102
    3.3.1 两岸三地货币合作的需求分析  95-100
    3.3.2 两岸三地货币合作的障碍分析  100-102
4.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102-131
  4.1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102-113
    4.1.1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实践  102-107
    4.1.2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成本分析  107-109
    4.1.3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收益分析  109-113
  4.2 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113-121
    4.2.1 东亚货币合作现状  113-116
    4.2.2 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成本收益分析  116-121
  4.3 两岸三地货币合作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121-131
    4.3.1 两岸三地货币合作现状  121-124
    4.3.2 两岸三地货币合作成本分析  124-127
    4.3.3 两岸三地货币合作收益分析  127-131
5.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目标及战略选择  131-155
  5.1 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分析  131-139
    5.1.1 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分析  132-134
    5.1.2 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需求  134-138
    5.1.3 人民币国际化的政治需求  138-139
  5.2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判断  139-145
    5.2.1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140
    5.2.2 人民币国际化的状况  140-142
    5.2.3 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  142-143
    5.2.4 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分析  143-145
  5.3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目标及战略选择  145-155
    5.3.1 中国与发达经济体进行货币合作的目标及战略选择  145-148
    5.3.2 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目标及战略选择  148-151
    5.3.3 两岸三地货币合作的目标及战略选择  151-155
结论  155-157
参考文献  157-164
后记  164-165
致谢  165-167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167-168

相似论文

  1. 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研究,F833.1
  2. 东亚货币合作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F832.6
  3.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及进程研究,F823.1
  4. EAMF构想,F823
  5. 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理论、实践及中国的作用,F823
  6. 国际区域货币合作的拉美美元化模式研究,F821
  7.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及我国的对策研究,F823
  8.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研究,F823
  9. 国际区域货币合作模式研究,F821
  10. 东亚货币合作及其模式研究,F821.6
  11.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理论与可行性研究,F224
  12. 基于国际货币合作视角的人民币区域化路径研究,F832.6
  13. 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合作,F821
  14. 东亚货币合作与货币竞争问题研究,F821
  15. 国际区域货币合作的欧元模式研究,F825
  16. 融资融券对我国证券市场股票交易影响研究,F832.51
  17. 中国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的汇率风险暴露研究,F832.6
  18. 私募股权投资在医药行业的案列研究:B公司的项目评价研究,F832.48
  19. 证券经纪合同研究,F832.51
  20. 试论我国创业板市场的风险法律防范,F832.51
  21. 我国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分析,F832.51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汇兑、对外金融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