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研究

作 者: 聂晓晴
导 师: 赵万民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 特征 机制 效应 途径
分类号: TU984.1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98年李鹏委员长在关于三峡工程建设工作指示讲话中明确指出移民安居已成为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移民安居是一个涉及广泛的问题,既涉及区域范围的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也包括各个城市范围内移民搬迁后的居住条件、日常生活、就业、邻里关系等方面。就城市而言,承载移民生活的城市居住空间是移民安居的基本保障,并且与就业、日常生活品质、邻里交往有着紧密关联,可以说城市居住空间是移民安居的核心问题,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的成败。由此明确了本次研究的对象。1993年启动的三峡工程让“在三峡库区20个县市范围5万多平方公里水陆域面积上,数百万人的生产、生活因为三峡工程建设而经历一次大变迁和大调整。①”与此同时,影响深远的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的工业化转型也在进行着,包括中央地方政府的分权化改革、住房市场分配体制改革、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制度变革。在三峡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制度改革的双重背景下,经过十几年建设,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新建构起来,形成了中心边缘分化、高收入群体对优美景观的占据、低收入群体聚居在城市边缘、门面住区等特征和规律,也产生了个体移民就业障碍、居住群体之间对社区资源占有差异等矛盾和问题。本文从结构层面因素和能动层面因素对上述现象和问题的形成作出解释,分析了在结构层面的移民安置制度、住房市场分配制度、工业产业发展、消费文化等因素构成的制度框架下城市居住空间重构发生的过程。从能动层面,分析了地方政府、市场资本、单位移民、个体移民和中高收入群体在结构层面因素建构的制度框架下,相互协作和相互协调推动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行为过程。本文认为移民安置制度塑造了三峡库区城市中心边缘分化格局,住房市场分配制度推动了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向中心边缘分化加斑块格局演替的进程。由地方政府搭建的多方利益联盟促成了门面住区、渐变住区等现象的形成。总体来讲,在双重住房分配制度下,有着各自需求的参与主体相互协调和相互协作的行为过程是推动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主体机制。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产生的主要问题在于中心边缘分化的负面效应和对社区资源的占有差异,总体来讲是在各个居住群体之间存在利益享有差异。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利益主体趋于多元化,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利益冲突和利益享有差异不可避免,是客观存在。对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了缩小利益差距,促进利益共享的总体解决思路。由此,也明确了利益共享是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长期目标。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11
图表目录  11-17
1 导论  17-47
  1.1 研究缘起  17-18
  1.2 城市居住空间概念辨析  18-23
    1.2.1 偏重于物质空间属性的城市居住区  18-20
    1.2.2 偏重于社会经济属性的城市社会空间  20-21
    1.2.3 对城市居住空间的再认识  21-23
  1.3 国内外城市居住空间研究进展和启示  23-37
    1.3.1 国外关于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和小结  23-33
    1.3.2 国内关于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和小结  33-37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37-45
    1.4.1 研究目的  37-38
    1.4.2 “重构”的四层含义  38-42
    1.4.3 研究路线框图  42-43
    1.4.4 研究范围和调查  43-45
  本章小结  45-47
2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特征  47-99
  2.1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类型  47-54
    2.1.1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群体的主要社会经济特征  48-51
    2.1.2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类型  51-54
  2.2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社会空间的特征  54-80
    2.2.1 三峡库区城市社会经济水平和规模结构分类  55-62
    2.2.2 高端城市居住社会空间的特征——万州  62-74
    2.2.3 中间城市居住社会空间的特征——云阳、开县  74-78
    2.2.4 低端城市居住社会空间的特征——巴东  78-80
  2.3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形态空间的特征  80-90
    2.3.1 功能形态特征  80-85
    2.3.2 街巷形态特征  85-87
    2.3.3 景观形态特征  87-90
  2.4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特征  90-96
    2.4.1 从均质无序到差异有序的演进趋势  90-91
    2.4.2 中心边缘分化模式  91-92
    2.4.3 高收入群体在城市优良景观区域聚居  92-93
    2.4.4 低收入群体在城市边缘空间聚居  93-94
    2.4.5 旧城混合住区存在向低收入化演替的趋向  94
    2.4.6 个体移民住区外来人口比例由内向外递减  94-96
  本章小结  96-99
3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影响机制  99-153
  3.1 移民安置制度对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影响  101-117
    3.1.1 移民安置制度的3 个层次及其影响  101-103
    3.1.2 移民住房分配制度产生了中心边缘分化模式  103-107
    3.1.3 移民住房建设制度塑造了居住形态空间差异  107-110
    3.1.4 移民资金使用制度推动城市居住空间规模“刚性”扩张  110-113
    3.1.5 移民补偿制度加重了城市边缘空间低收入化  113-117
  3.2 城市工业产业发展对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影响  117-124
    3.2.1 城市工业产业空虚化加剧了城市边缘空间低收入化  117-120
    3.2.2 城市工业产业复兴与衰退推动城市居住空间有差别的“相对”扩张  120-124
  3.3 地方政府对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影响  124-141
    3.3.1 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城市居住空间规模扩张  126-132
    3.3.2 地方政府塑造了“门面住区”  132-135
    3.3.3 地方政府间接引导和直接参与城市居住空间演变的四个案例  135-141
  3.4 市场资本对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影响  141-146
    3.4.1 市场资本逐渐成为推动城市居住空间演替的主导力量  141-144
    3.4.2 消费社会下市场资本将居住形态空间推向多样化  144-146
  3.5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结构-行动机制  146-151
    3.5.1 移民安置制度是中心边缘分化模式产生的根本原因  146-147
    3.5.2 住房市场分配制度推动了中心边缘加斑块模式的演变  147-148
    3.5.3 参与主体相互协作和协调促成了“门面住区”、“渐变住区”的产生  148-150
    3.5.4 双重住房分配制度下参与主体相互协作和协调的行为过程是推动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主体机制  150-151
  本章小结  151-153
4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效应  153-185
  4.1 边缘化空间引发的效应循环  154-164
    4.1.1 边缘化空间带来的就业困难  154-157
    4.1.2 边缘化空间强化了对社区资源不平等占有  157-160
    4.1.3 边缘化空间带来“规范真空”  160-162
    4.1.4 边缘化空间引发的效应循环  162-164
  4.2 模式化空间与个体移民日常生活行为不匹配  164-176
    4.2.1 模式化设计与日常生活行为独特性的矛盾  164-165
    4.2.2 模式化空间与个体移民休闲和消费行为不匹配  165-170
    4.2.3 个体移民住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及其启示  170-176
  4.3 差异化空间影响个体移民群体的邻里交往  176-182
    4.3.1 搬迁后个体移民群体邻里交往的基本情况  176-177
    4.3.2 空间分布差异对邻里交往的影响  177-178
    4.3.3 个体移民群体构成差异对邻里交往的影响  178-182
  本章小结  182-185
5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途径  185-207
  5.1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社会空间重构的途径  186-189
    5.1.1 迈向多中心城市格局,缓解中心边缘分化的负面影响  186
    5.1.2 促进混合居住,避免居住空间隔离加剧  186-188
    5.1.3 推进多维度的后期扶持措施  188-189
  5.2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形态空间重构的途径  189-194
    5.2.1 整治绿化环境和建筑景观  189-191
    5.2.2 提升个体移民住区公共空间品质  191-193
    5.2.3 更新规划设计参与过程,提高个体移民参与程度  193-194
  5.3 案例分析  194-206
    5.3.1 开县永兴联户自建个体移民住区建设——城市中心混合居住的建设实践  194-196
    5.3.2 奉节宝塔坪片区建设——多中心城市格局的建设实践  196-200
    5.3.3 重庆渝中区人民村片区改造——环境整治和居民参与的建设实践  200-206
  本章小结  206-207
6 结论  207-211
  6.1 结语  207-209
    6.1.1 利益共享是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长期目标  207
    6.1.2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途径就是对居住形态空间和居住社会空间进行批判性修正的过程  207-208
    6.1.3 绿地景观重构是近期工作的重点  208-209
  6.2 今后研究方向  209
  6.3 创新点  209-211
致谢  211-213
参考文献  213-221
附录  221-257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221-222
  附录 B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222-229
  附录 C 问卷调查  229-246
  附录 D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  246-257

相似论文

  1. 基于巨磁阻抗效应磁测传感器及地磁匹配算法研究,P318
  2. 煤制液体燃料过程中可弃型催化剂的设计与实验研究,TQ529.1
  3. 基于SVM的高速公路路面浅层病害的自动检测算法研究,U418.6
  4.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5. 钢在建筑中的技术表现力研究,TU-0
  6. 电网电压不平衡时复合型PWM整流器控制策略的研究,TM461
  7. HID灯整流效应的研究,TM923.32
  8.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9. 民国时期北平城市粮食市场区位分布及其等级研究,K291
  10.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11. 多重ANN/HMM混合模型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TN912.34
  12. 空间目标ISAR成像仿真及基于ISAR像的目标识别,TN957.52
  13. 基于用户兴趣特征的图像检索研究与实现,TP391.41
  14. 基于三维重建的焊点质量分类方法研究,TP391.41
  15. 基于句法特征的代词消解方法研究,TP391.1
  16. 基于特征的软构件建模方法及其在VMI管理系统中的应用,TP311.52
  17. 胆囊炎和肾病综合症脉象信号的特征提取与分类研究,TP391.41
  18. Q学习在基于内容图像检索技术中的应用,TP391.41
  19. 森林防火系统中图像识别算法的研究,TP391.41
  20. 统计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词对齐及相关融合策略研究,TP391.2
  21. 直推式支持向量机研究及其在图像检索中的应用,TP391.4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布局 > 居住区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