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政策性银行业务模式改革研究

作 者: 杨童舒
导 师: 赫国胜
学 校: 辽宁大学
专 业: 政策性金融学
关键词: 业务模式 政策性银行 商业化运作 股份制改革
分类号: F832.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政策性金融作为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平稳运行的特殊使命。众多年来,政策性银行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在各国的金融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国的三家政策性银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弥补市场经济缺陷、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等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三农”和对外贸易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4年以来,在国有商业银行启动股份制改革以后,中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也逐步展开。在理论界,有些学者提出了政策性银行的转型论、弱化论、取消论、合一论等观点。在实践中,国务院于2008年3月批准了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的方案,并最终于2008年12月16日挂牌成立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为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提供了向导,加上2007年初全国工作会议中对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提出的“深化内部改革,为全面改革创造条件”改革精神,驱使两家银行的政策性业务逐步萎缩转而由商业性业务替代,政策性功能出现弱化趋势。然而,结合我国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需求,“去政策化”并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宏观上,无论是经济环境还是资源环境都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石油、大宗商品、航运等价格上涨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国际因素,土地、水、钢、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在世界上均处于较低水平;微观上,在“三农”、中小企业融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灾后重建、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等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的领域都存在着大量的资金供给缺口,是需要政策性金融业务支持的主要领域。深刻思考中国政策性银行的基本定位、职能调整路径、完善运作模式和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当务之急,对中国政策性银行的业务模式改革进行研究和探索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改革与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和转轨经济学等理论角度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研究方法,借鉴国外政策性银行的成功发展经验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业务模式改革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在对政策性银行现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以及其他业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政策性银行外部监管、资金来源方式、资金投向、风险管理体系和资产与负债的角度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现存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采用三因素杜邦(DuPont)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 Approach,DEA)两种数量研究方法,通过对净值收益率ROE、成本效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指数的变动等指标进行测度来对三家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寻找政策性银行效率低下的原因,也为业务模式改革设计提供了实证基础。从短期看,考虑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与国情,政策性银行不适宜进行完全的商业化转型,而应在微观上对资产业务与资金筹集业务进行商业化运作,通过拓宽中间业务的开展范围、加强对中小企业和“走出去”支持力度与创新支持模式,从准入制度和运营机制角度完成局部变迁。从长期看,股份制改革是中国政策性银行的未来发展之路。为了降低改革成本,基于有利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政策性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平稳过渡和可持续发展,针对政策性银行股份制改革中的约束条件,在借鉴国外政策性银行转型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改革要渐进式过渡,向低政策多元化业务模式发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兼顾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实行分账经营;国家信用逐步退出,保持银行债权债务的连续性。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5
第1章 绪论  15-24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5-16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6-20
    1.2.1 对政策性金融概念的界定  16-17
    1.2.2 对政策性金融及政策性银行存在的必要性研究综述  17-18
    1.2.3 对政策性银行改革的研究综述  18-20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安排  20-22
    1.3.1 研究思路  20-21
    1.3.2 论文结构安排  21-22
  1.4 研究方法  22
  1.5 创新点与不足  22-24
第2章 政策性银行业务模式改革的理论阐述  24-28
  2.1 改革与经济增长  24-25
  2.2 发展经济学理论  25-26
  2.3 转型经济学理论  26-28
第3章 中国政策性银行业务模式及问题剖析  28-63
  3.1 中国政策性银行成立的背景  28-30
    3.1.1 政策性银行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产物  28-29
    3.1.2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需要政策性银行的支持  29-30
    3.1.3 政策性银行是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需要  30
  3.2 中国政策性银行业务模式分析  30-55
    3.2.1 政策性银行资产业务  30-40
    3.2.2 政策性银行负债业务  40-50
    3.2.3 政策性银行其他业务  50-55
  3.3 中国政策性银行业务现存问题分析  55-63
    3.3.1 外部监管制度缺失  55-58
    3.3.2 资金来源渠道和资金筹集有限  58-60
    3.3.3 资金投向不均衡、对行业支持力度不够  60-61
    3.3.4 缺少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61-62
    3.3.5 资产与负债失衡  62-63
第4章 中国政策性银行效率分析  63-100
  4.1 政策性银行效率测度的理论基础  63-72
    4.1.1 政策性银行效率的界定  63-64
    4.1.2 政策性银行效率测定前沿分析法介绍  64-72
  4.2 中国政策性银行经营效率单要素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72-87
    4.2.1 三家政策性银行经营状况财务分析  72-85
    4.2.2 基于ROE 的三家政策性银行经营效率分析  85-87
  4.3 中国政策性银行效率实证分析  87-100
    4.3.1 样本的选择及数据的来源  87-88
    4.3.2 投入与产出变量的界定  88
    4.3.3 实证结果  88-91
    4.3.4 政策性银行效率比较分析  91-98
    4.3.5 结论  98-100
第5章 中国政策性银行业务商业化运作模式构想  100-111
  5.1 中国政策性银行业务模式商业化运作的必要性  100-103
    5.1.1 商业化运作是金融深化的内在要求  100-101
    5.1.2 商业化运作是解决与商业银行不公平竞争的必然选择  101-102
    5.1.3 商业化运作是解决其自身制度缺陷的有效手段  102-103
  5.2 中国政策性银行业务模式商业化运作现状  103-104
    5.2.1 走国际化道路  103-104
    5.2.2 积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  104
  5.3 中国政策性银行业务模式商业化运作对策  104-111
    5.3.1 股本投资模式  104-105
    5.3.2 完善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进一步降低筹资成本  105-107
    5.3.3 拓宽资金来源,将外汇储备纳入融资范畴  107-109
    5.3.4 资产证券化  109-111
第6章 中国政策性银行组织模式改革对策——基于业务模式视角  111-124
  6.1 中国政策性银行股份制改革现状  111-113
  6.2 中国政策性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影响分析  113-117
    6.2.1 股份制改革将对政策性银行筹资成本带来影响  113-115
    6.2.2 股份制改革将使政策性银行丧失发放软贷款的竞争优势  115-116
    6.2.3 股份制改革将对政策性金融业务产生影响  116-117
  6.3 中国政策性银行股份制改革对策  117-124
    6.3.1 渐进式过渡,向低政策多元业务模式发展  117-120
    6.3.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20-121
    6.3.3 兼顾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实行分账经营  121-122
    6.3.4 国家信用逐步退出,保持银行债权债务的连续性  122-124
第7章 中国政策性银行业务范围改革对策  124-144
  7.1 中国政策性银行中间业务创新  124-132
    7.1.1 中国政策性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125-128
    7.1.2 中国政策性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  128-132
  7.2 中国政策性银行支持“走出去”业务改革  132-138
    7.2.1 中国政策性银行支持企业“走出去”现状  133-135
    7.2.2 政策性银行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重点领域  135-137
    7.2.3 政策性银行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区位选择  137-138
  7.3 中国政策性银行支持中小企业业务改革  138-144
    7.3.1 中国政策性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39-141
    7.3.2 政策性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设计  141-144
第8章 推动中国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对策  144-150
  8.1 健全政策性银行内部控制机制  144-145
  8.2 完善政策性银行外部监督体制  145-147
    8.2.1 完善法制法规建设  145-146
    8.2.2 加快外部监管体系建设,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146-147
  8.3 加强银行与银行之间合作  147-150
    8.3.1 中国政策性银行未来合作的业务领域  147-149
    8.3.2 加强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合作  149-150
附录  150-152
参考文献  152-160
致谢  160-16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161-162

相似论文

  1.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运作模式及绩效评价研究,F832.4
  2. 中国政策性银行商业化问题的法律研究,F832.3
  3. 湘西地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问题研究,F832.2
  4. IP多业务模式在农村信息化中的应用,TP399-C4
  5. 股改后山南农行商业化经营与服务“三农”的兼容路径,F832.2
  6. 零部件制造业E公司发展新业务模式的研究,F426.4
  7. 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后组织结构体系研究,F832.2
  8. 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业务冲突的法律协调,F832.3
  9. 非营利组织参与保障型扶贫的商业化动作模式研究,C913.7
  10.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风险及其管理研究,F832.4
  11. 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及其模式研究,F832.2
  12. 伊斯兰金融风险管理与新疆引进方案分析,F832.7
  13. 政策性银行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研究,F832.4
  14.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模式研究,F832.35
  15. 中部地区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F832.2
  16. 国有岩土公司股份制改革案例分析,F276.1
  17. 房地产企业网站的设计与实现,TP393.092
  18. 需求管理在政策性银行软件项目开发的应用研究,TP311.52
  19. 试论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制度的构建,F832.3
  20. 对X汽车零配件公司物流系统再造的研究,F259.2
  21. 我国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商业化运作模式研究,F842.6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金融组织、银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