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中自我身份的危机与重构

作 者: 丁礼明
导 师: 李维屏
学 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戴·赫·劳伦斯 现代主义小说 自我身份 危机与重构
分类号: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8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先驱的戴·赫·劳伦斯和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长期以来饱受世人争议。之所以能引起历代评论家的广泛非议,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所力图传达的文学主题与传统小说家的小说内涵相比是大相径庭的。尤其是劳伦斯在不同创作时期发表的四部颇具代表性的现代主义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更是由于大胆体现了他的现代主义文学精神而倍受世人关注。可以这样说,劳伦斯的文学作品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热点。但是,从现代人的身份危机和小说主人公的自我重构角度进行研究的学术成果目前还不是很多。本文希望借助弗洛伊德主义和拉康哲学思想中有关自我建构的理论视角联系劳伦斯的上述四部现代主义小说进行学术探索。旨在重点研究小说中主人公在工业社会中遭受身份危机之后如何进行自我建构和重构这一共同主题,试图发现四部小说之间的主题延伸所产生的内在联系。首先,西方现代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和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5.6-1939.9.23)和法国的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1901.04.13-1981.09.09)等人有关现代人产生身份危机的心理原因和如何建构自我的思想和观点是本文的理论框架和要点。弗洛伊德的自我说更加凸显的是个人主体和健康人格的营造。他在强调完整人格中“本我”作用的同时,也没有忽视“自我”在人的精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弗洛伊德不仅发现了现代人心理无意识层面下暗藏的情感危机和身份危机的心理原因,而且强调了自我重构的作用。而拉康的自我说则颠覆了前人的观点,他借助独创的“镜像阶段”(mirror phase)理论视角建构起全新的“拉康式的自我。”拉康认为,自我意识的出现和异化是同时发生的。表面上看,主体的建立依赖于自我的异化;但事实上,自我的建构既离不开自身,也离不开自我的对应物“他者。”他者是人的外在部分,是社会强加给人的外部成分;自我不是人存在于社会的伪装的外衣,也不是它自己的主宰。自我总是外在于我们,而且它总是作为一个他者而存在。这大概就是现代人常常发现自我身份严重缺失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自我身份与自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中自我指的是构成个人的核心部分,是人的真实存在;而自我身份则是构成个人的全部总和。自我身份具体包括自我这个个体、不同环境下的他者或者两者的互动。自我身份还指自我在集体中的身份、身体自我和关系自我几个方面。三者之间的积极共存和互为支持才可以形成完整和健康的“自我身份。”从结构上看,论文总体上有两大部分构成:引言部分和论文主体部分。其中引言部分细分为四个小部分;主体部分由四章具体的文本分析构成。最后是论文的结论。引言部分简略介绍英国作家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的文学主题和艺术成就。论文试图对劳伦斯的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内涵以及艺术成就等做个简明扼要的梳理,为进一步的文本阐释和论证打下基础。论文主体部分分别选取劳伦斯具有代表性的四部现代主义小说逐一进行阐释,它们之间在主题探索的先后顺序和深度上形成了相互衔接的四章内容。具体而言,论文的第一章选取小说《儿子与情人》作为文本进行研究,主要以小说中男主人公保罗的自我身份危机和三位情人自我身份的多重建构为重点。保罗在成长过程中与母亲发生了病态情感。长大后的保罗无法割舍与母亲之间的情感纽带,所以在与少女米丽亚姆构建正常的两性关系时陷入了严重的身份危机之中。同时,保罗的自我建构之路也是曲折的。小说中情人自我身份的多重建构集中在保罗的母亲葛楚德、农场少女米丽亚姆和女工克拉拉身上。母亲作为保罗的特殊情人,她的自我建构表现在她把情感进行不恰当的转移和把母性之爱倾泻在儿子保罗身上以寻求感情的慰藉与精神归属。米丽亚姆由于过于笃信宗教则始终坚持两性关系应该建立在“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之上。女工克拉拉则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的肉体自我。她竭力通过占有保罗的肉体达到控制他的目的,但是结果是彻底的失败。第二章研究的重点放在劳伦斯的小说文本《虹》上,该部分论文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男性自我身份的流变与重构以及女性自我身份的困惑与诉求这个主题上。首先,男性自我身份的流变指涉的是老汤姆、威尔和厄秀拉的男友安东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展示不同的男性自我,建构属于他们不同世界的自我形象,他们的自我重构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小说中不仅提到三种不同男性自我的流变与重构主题,而且也反映了女性自我的困惑与诉求。三代女性人物指第一代汤姆的妻子莉迪亚、第二代的安娜和第三代的厄秀拉。莉迪亚的身份困惑来源于她的不同国籍和她的独特家庭背景。安娜的身份困惑表现在婚前和婚后两个阶段。厄秀拉是劳伦斯笔下第一位现代女性。她的身份困惑是多重的。小说结尾处远处地平线上升起的彩虹表明她对完美自我的探索远没有结束,她需要继续努力。同样劳伦斯对身份危机和自我重构主题的探索还在继续。论文的第三章关注的是《恋爱中的女人》中两性关系的冲突以及两性关系如何建构与重构主题。两性关系冲突集中在小说中两对青年男女身上:伯金和厄秀拉、杰拉尔德与古德伦。小说中的两对男女的建构和重构两性关系过程并非顺理成章。这表明劳伦斯对现代人在两性关系中所凸显出来的身份危机和与之相应的自我重构任务没有完成,探索和谐完美两性关系之路仍将继续。论文第四章的主题集中在劳伦斯最后创作时期的代表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上。该部分论文侧重于探索主人公在工业社会中遭受到的人性扭曲和身心痛苦,旨在批判资本主义机器文明对现代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迫害,同时探讨男女主人公康妮、梅勒斯以及克利福的自我身份的重塑主题。最后一章是对论文的总结。借助拉康和弗洛伊德有关自我的理论与观点去对劳伦斯四部现代主义小说的主人公自我身份的危机与重构主题展开研究,我们不仅了解到现代社会中现代人身份危机产生的根源,而且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通过文本研究我们不仅要深刻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业文明给现代人造成的身心伤害和由此引发的严重的人性扭曲,而且要不断探索建构完整人格和健全自我的理论基础。当然,本论文的研究只是探索的开始,而且还存在些不足之处,需要以后开展更深入的理论探索和文本阐释,以期待更大的学术进步。

全文目录


Acknowledgments  4-5
中文摘要  5-8
Abstract  8-12
引言  12-31
  0.1 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主题和艺术成就  12-20
  0.2 论文的要点  20-24
  0.3 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4-26
  0.4 论文的理论框架  26-31
第一章 《儿子与情人》:自我身份危机与建构的起点  31-55
  1.1 “恋子情节”下儿子自我身份的危机  31-42
  1.2 “情人”自我身份的多重建构  42-55
第二章 《虹》:自我身份的流变与重构  55-76
  2.1 男性自我身份的流变与重构  55-69
  2.2 女性自我身份的困惑与诉求  69-76
第三章 《恋爱中的女人》:两性关系的冲突与重构  76-86
  3.1 两性关系的矛盾与冲突  76-80
  3.2 两性关系的建构与重构  80-86
第四章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工业社会中人性的扭曲与自我身份的重塑  86-99
  4.1 工业社会中人性的扭曲  87-93
  4.2 自我身份的重塑  93-99
结论  99-103
参考文献  103-106
English Summary of Dissertation  106-117

相似论文

  1. 《看不见的人》象征主义与主题关系研究,I712
  2. 自我身份的不断追寻,I561.074
  3. 论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叙事干扰现象,I207.42
  4. 通向自我与自我实现的旅程,I712
  5. 黑暗中的守望者—论珍妮通过婚姻重获自我,I712.074
  6. 自由的选择,I712
  7. 找寻自我的存在之图,I207.42
  8. 黑人女性寻求自我的艰难路程,I712
  9. “镣铐”中的独舞与苦行,I207.42
  10. 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玛莎·诺曼的《出狱》和《晚安,妈妈》,I712.073
  11. 存在着的别格——论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哲学理论对《土生子》的影响,I712.074
  12. 清王朝晚期衰败的制度性因素研究,K252
  13. 李箱小说中的自我意识研究,I207.42
  14. 从洞穴到光明的旅程,B502.232
  15. 泥土中的火花,I712
  16. 伊拉克战后国家重建困境研究,D737.7
  17. 人与自然关系和谐重构的当代意义,B03
  18. THE COLOR PURPLE: ACHIEVING A WOMANIST SELFHOOD,I712
  19. 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形象,I711
  20. Small World--A Realistic Depiction of the Academic World in Post-modern Society,I561
  21. 黑人身份的“还原”,I712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