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洞穴到光明的旅程

作 者: 赵丽娜
导 师: 朱岩岩
学 校: 北京交通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洞穴 光明 黑人女性 自我身份
分类号: B502.2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这篇论文意在通过柏拉图的哲学著作“洞的寓言”来研究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在对这两部作品的对比研究的过程中,作者发现“洞的寓言”中囚徒对真理的探索之路与《他们眼望上苍》中的主人公詹尼自我身份的实现之旅在过程和思想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作者将“洞的寓言”作为一个理论框架来研究《他们眼望上苍》。“洞的寓言”是西方著名的哲学作品,柏拉图凭借其对人性的洞察和他的创造性,用具体的形象来体现他的哲学思想。囚徒从黑暗的洞穴光明世界的一步步探索就代表了人类对于真理的探索,而对于《他们眼望上苍》中的詹尼来说,她要探索的真理就是她——作为一个受压抑的黑人女性——在这个世界中真正应该有的身份和真正幸福的生活。论文以囚徒从黑暗洞穴到光明世界的不同阶段为标志来逐次研究詹尼的自我探寻之旅,从而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了詹尼由一个受压抑和束缚的黑人女性最终变为个坚持自我释放自我的独立女性的人生历程。詹尼其实就是那个被束缚在洞穴中的囚徒,她需要挣脱束缚的枷锁,冲破禁锢她个性的种种压力,释放个性,找到自我,走向光明,走向幸福的生活。论文通过运用“洞的寓言”中体现出的哲学思想去重新解读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不仅使主人公詹尼的人生经历变得更加清晰,而且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到这部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深刻的哲学意义,它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詹尼一样走出自己的洞穴探求人生的真谛。

全文目录


Abstract (Chinese)  6-7
Abstract (English)  7-9
Acknowledgements  9-12
Introduction  12-21
  0.1 "The Allegory of the Cave"  14-15
  0.2 Zora Neal Hurston and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15-17
  0.3 Literature Review  17-19
  0.4 The Structure of the Paper  19-21
Chapter 1 Janie's Cave  21-27
  1.1 The Cave Scenario  21-22
  1.2 The Cave Janie lives in  22-27
    1.2.1 The Chained Prisoner-----Nanny  23-24
    1.2.2 Puppeteers in the Cave-----Logan Killicks and Joe Starks  24-27
Chapter 2 Janie and the Prisoner  27-31
  2.1 The Ascended Prisoner-----Janie  27
  2.2 Janie's Specialty as a Cave Dweller  27-31
    2.2.1 Janie as a Special Child  28-29
    2.2.2 Janie's Own Truth  29-31
Chapter 3 On the Way Upwards  31-37
  3.1 The Prisoner's Ascendance  31-32
  3.2 Janie's Ascendance  32-37
    3.2.1 Primary Attempts  32
    3.2.2 Be Freed  32-34
    3.2.3 Teacake-the Guide  34-35
    3.2.4 The Ascendance  35-37
Chapter 4 Into the Upper World  37-43
  4.1 Symbols of Transformation  38-41
    4.1.1 From "Apron" "Head Rags" to "Overalls"  38-39
    4.1.2 Searching for Voice  39-41
  4.2 "Seeing" the Absolute Truth  41-43
Chapter 5 Back into the Cave  43-47
  5.1 Back Physically,not Intellectually  44-45
  5.2 The Mission of Janie as an Ascended Prisoner  45-47
Conclusion  47-49
References  49-51

相似论文

  1. 论《爵士乐》的黑人女性主义,I712.074
  2. 浅析莱拉·拉森《流沙》中性政治的表现及应对,I712.074
  3. 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的柏拉图主义,I561
  4. 论《秀拉》中的狂欢化人物与精神,I712
  5. 《看不见的人》象征主义与主题关系研究,I712
  6. 城市设计在深圳市光明中心区法定图则编制中的应用研究,TU984
  7. 放归扬子鳄的家域、野外可见率及洞穴的位置选择,S863
  8.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的主体性诉说:《紫颜色》的叙事策略,I712.074
  9. 黑人女性主体性的重建,I712
  10. 《紫色》中西丽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I712
  11. 《柏油娃娃》中美国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I712
  12. 自我身份的不断追寻,I561.074
  13. 基于《紫色》的黑人妇女觉醒和解放过程的研究,I712.074
  14. 大部制改革下区级政府行政效能研究,D630
  15. 新农村示范点的乡村旅游机制研究,F592.7
  16. 解析电影《紫色》中导致美国黑人女性身份危机的原因,J905
  17. 托尼·莫里森小说《爱》中黑人女性的主体性建构,I712.074
  18. 从《梅丽迪安》解读艾利斯·沃克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I712.074
  19. 通向自我与自我实现的旅程,I712
  20. 黑暗中的守望者—论珍妮通过婚姻重获自我,I712.074
  21. 《秀拉》中黑人女性心理初探,I712.074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欧洲哲学 > 古代哲学 > 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繁荣和衰落时期(公元前5~前4世纪) > 唯心论哲学学派 > 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前347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