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生防放线菌研究

作 者: 王靖
导 师: 黄云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植物病理学
关键词: 根肿病 芸薹根肿菌 拮抗放线菌 灰红链霉菌 生物防治
分类号: S476.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严重世界性土传植物病害。1737年在英国地中海西岸和欧洲南部发现该病,近年来,呈蔓延之势,现已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日本及中国。根肿病菌寄主范围较为广泛,不仅危害十字花科蔬菜、油菜、板蓝根和山葵,还可寄生十字花科杂草。根肿病的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该病危害植株根部,严重时引起根部腐烂乃至全株枯死,一旦发生,病害逐年加重,直至绝产绝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平均产量损失达20%-30%,严重田块直接产量损失达60%以上。芸薹根肿菌现归类于原生动物界,专性寄生,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难以根除。目前,国内外对根肿病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抗病育种方面,虽已育成白菜高抗品种(如秋利皇、春福皇等),但对众多的十字花科蔬菜和油料作物尚无抗病品种;化学药剂防治虽有一定效果,但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破坏土壤微生态环境等诸多不利影响。由于根及根茎病害的病原物存在和危害根部,且土传病害的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故对此类病害进行生物防治有极大的潜力。因而,开展根肿病生物防治的应用基础研究和生防实践,对根肿病的生物防治具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从而为控制该病提供了一条有希望的途径。生防微生物的研究和开发是生物防治的重要内容,在生防微生物类群中,放线菌资源丰富,而且是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产生菌,具开发应用前景。为获得能有效防治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且性状优良的生防放线菌,本研究从根际土壤及植株体内分离并筛选放线菌入手,开展了生防放线菌的防效测定、菌株的鉴定、发酵液稳定性、抗菌谱、对防御酶系的影响、定殖状况、发酵条件的优化、活性物质的初步分离纯化及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以下结果:1.生防放线菌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鉴定试验从茶树、红豆树、银杏树、白菜及油菜的根际土壤和根、茎、叶、枝条等材料中一共分离出放线菌368株。通过测定其对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初筛得到16株拮抗放线菌,复筛获得A316和A10两个具生防潜能的菌株。采用传统分类、化学分类与分子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对根肿病菌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进行了分类鉴定。菌株A316与链霉菌中灰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r) NBRC 12873的16S rDNA同源性高达99.9%,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也与灰红链霉菌高度相似,因此,将菌株A316初步鉴定为灰红链霉菌(S. griseoruber);而菌株A10在构建发育树和16S rDNA同源性分析时与GenBank数据库中多个相似性序列的亲缘关系都较近,鉴于其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菌株A10仅能归于链霉菌中的灰褐类群(Streptomyces sp.)。菌株A316和A10在GenBank的序列登录号分别为HQ335354和HQ335355。2.菌株A316和A10对根肿病的防效及抗菌谱来自白菜根际土壤的A316和来自红豆树根部的A10对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好,其培养液的抑制率分别高达77.58%和72.60%。菌株A316和A10的发酵液及菌悬液对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萌发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2菌抑制根肿病菌的活性物质同时存在于发酵液和菌丝体中。通过传代实验表明,菌株A316和A10连续传代10次没有明显的活性退化现象,表明2种生防菌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较好。经室内盆栽试验测定有效抑制休眠孢子萌发的16株拮抗菌株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发现,菌株A316和A10的盆栽防效好于其他菌株,2菌株对白菜根肿病的室内盆栽防效分别为73.69%、70.37%,对油菜根肿病的室内盆栽防效分别达75.68%、71.65%。菌株A316和A10在大田对防治根肿病同样有效,2菌株对白菜根肿病的田间小区防效分别为65.91%、60.25%,对油菜根肿病的田间小区防效分别达67.92%、61.32%。生防菌株A316和A10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白菜的产量,其对白菜的亩增产率依次达96.1%、64.9%。抗菌谱实验表明,菌株A316和A10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玉米弯孢病菌(Curvularia lunat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及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菌株A10较A316更具广谱性。但菌体本身与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之间没有必然联系。3.菌株A316和A10的发酵液稳定性菌株A316和A10发酵液产生的活性物质在紫外线、中性或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且对蛋白酶K有较强的稳定性。pH值调到11处理后,菌株A316和A10对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下降达28.06%和32.73%。发酵液在100℃处理30 min和60 min时,A316对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仅分别下降了9.71%和13.31%,而A10的抑制率分别下降了27.69%和32.73%,因此菌株A316的发酵产物对热的稳定性也较好,菌株A10在中低温条件下稳定。菌株A316的发酵液低温储藏稳定性较好,而菌株A10发酵液的储藏稳定性不及A316,在4℃和室温下放置22 d时,菌株A316发酵液的抑制率分别下降了14.08%和28.16%,菌株A10发酵液的抑制率分别下降了25.27%和36.82%。4.菌株A316和A10对白菜防御酶系的影响通过测定白菜植株体内防御酶系的变化发现,接种根肿病菌的同时使用A316或A10的发酵液灌根后,白菜叶片的PAL、POD、PPO活性均明显上升,且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对于菌株A316,PAL、POD、PPO酶活峰值分别出现在第7d (36.87 U/g-h)、第5d (141.5 U/g-min)、第5d(28.97 U/g-min),比仅接种根肿病菌时的酶活峰值依次提高了42.63%、40.45%、53.69%;而对于菌株A10, PAL、POD、PPO酶活峰值分别出现在第9d(33.4U/g-h)、第7d (133.65 U/g-min)、第7d (26.14 U/g-min),比仅接种根肿病菌时的酶活峰值依次提高了29.21%、32.66%、38.67%。5.菌株A316和A10的定殖采用传统的抗生素标记法,设置自然土与无菌土2个处理,分别测定了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的抗利福平突变菌株在土壤中及白菜植株内的定殖能力。2菌株在土壤中及植株体内均具有较强的定殖能力。自然土中,菌株A316在土壤及白菜根、茎、叶内的最大定殖菌量分别出现在14d (6.79×106cfu/g土)、17d(4.33×104cfu/g根)、17 d (2.82×103cfu/g茎)、24 d (3.8×102cfu/g叶),菌株A10在土壤及白菜根、茎、叶内的最大定殖菌量分别出现在21 d (9.23×106 cfu/g土)、17d(9.06x103cfu/g根)、17d (3.23×102cfu/g茎)、24 d (0.981×102cfu/g叶);灭菌土中,菌株A316在土壤及白菜根、茎、叶内的最大定殖菌量分别出现在14 d(2.36×106cfu/g土)、24d(1.77×104cfu/g根)、24d(7.53×102 cfu/g茎)、24d(2.71×102 cfu/g叶),菌株A10在土壤及白菜根、茎、叶内的最大定殖菌量分别出现在21 d(5.4×106cfu/g土)、17d(3.79×103cfu/g根)、24 d(2.23×102 cfu/g茎)、24d(0.851×102 cfu/g叶)。土壤中A10的定殖能力好于A316,而在植株体内A316的定殖能力好于A10。灭菌土中2菌的定殖菌量均小于自然土中的定殖菌量,灭菌土中的菌量变化幅度大于自然土。2生防菌株在植株的根内定殖数量最大,茎中次之,叶中最少。6.菌株A316和A10的发酵优化采用正交设计法改良生防放线菌的发酵培养基,并使用单因素分析法优化其培养条件。菌株A316的较佳培养基组成为:1%葡萄糖,1%大豆粉,0.5%酵母膏;其理想的发酵培养条件为:种子液种龄36 h,接种量8%,初始pH 7,装液量40%,温度28℃,摇床转速180r/min,发酵时间5 d。菌株A10的较佳培养基组成为:1.5%葡萄糖,1%大豆粉,0.3%蛋白胨;其理想的发酵培养条件为:种子液种龄60 h,接种量10%,初始pH 7.5,装液量30%,温度28℃,摇床转速180r/min,发酵时间6 d。7.菌株A316抗根肿病菌活性物质的初步分离及鉴定灰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r) A316的发酵产物经溶剂萃取、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等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其抑制根肿病菌的活性物质。活性组分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后发现主要含有2种物质。化合物Ⅰ与通用型酚类抗氧剂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的匹配度达97.84%;化合物Ⅱ极性较大,应该是含有活泼氢的物质,与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已基酯的匹配度为74.28%。

全文目录


摘要  5-9
Abstract  9-19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9-39
  1 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研究进展  20-28
    1.1 根肿病的寄主和危害  20
      1.1.1 寄主范围  20
      1.1.2 危害及症状  20
    1.2 根肿病的病原  20-24
      1.2.1 分类地位、形态及生活史  20-22
      1.2.2 致病性分化  22-23
      1.2.3 生物学特性  23
      1.2.4 休眠孢子的分离、保存与检测  23-24
    1.3 根肿病病害发生规律  24-25
      1.3.1 病害循环  24-25
      1.3.2 发病条件  25
    1.4 根肿病的防治  25-28
      1.4.1 农业措施  25-26
      1.4.2 化学防治  26-27
      1.4.3 抗病品种的选育  27-28
      1.4.4 生物防治  28
  2 生防放线菌研究进展  28-37
    2.1 放线菌的简介  29
    2.2 放线菌的生境分布  29-30
      2.2.1 土壤放线菌  29
      2.2.2 植物内生放线菌  29-30
    2.3 生防放线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30-32
    2.4 生防放线菌的作用机制  32-33
    2.5 放线菌的分类学研究概况  33-35
      2.5.1 经典分类法  33-34
      2.5.2 化学分类法  34
      2.5.3 分子分类法  34-35
    2.6 生防放线菌的定殖  35-37
      2.6.1 定殖研究方法  35-36
      2.6.2 影响生防菌定殖的因子  36-37
  3 拮抗微生物在生物防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37-38
    3.1 拮抗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应用有限  37
    3.2 生防效果不稳定  37
    3.3 拮抗和促生的结合较难  37
    3.4 有益微生物的抗病基因利用少  37
    3.5 对生物农药的宣传力度不够  37-38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8-39
第二章 十字花科根肿病菌生防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其防治效果测定  39-51
  1 材料与方法  40-43
    1.1 水培液和培养基  40
    1.2 材料的采集和搜集  40-41
    1.3 放线菌的分离  41
      1.3.1 土壤放线菌的分离  41
      1.3.2 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  41
    1.4 根肿病菌生防放线菌的初筛  41-42
      1.4.1 制备休眠孢子悬浮液  41
      1.4.2 收集根分泌物  41-42
      1.4.3 放线菌培养液、发酵液与菌体悬浮液的制备  42
      1.4.4 放线菌培养液对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  42
      1.4.5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发酵液及菌悬液对根肿病菌的抑菌活性  42
      1.4.6 菌株A316和A10遗传稳定性测定  42
      1.4.7 休眠孢子萌发的判定  42
    1.5 根肿病菌生防放线菌的复筛  42-43
    1.6 生防放线菌的大田小区防效试验  43
  2 结果与分析  43-48
    2.1 放线菌的分离  43-44
    2.2 根肿病菌生防放线菌的初筛  44-46
      2.2.1 放线菌培养液对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  44-45
      2.2.2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发酵液及菌悬液对根肿病菌的抑菌活性  45-46
      2.2.3 菌株A316和A10的遗传稳定性  46
    2.3 根肿病菌生防放线菌的复筛  46-47
    2.4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对根肿病的大田小区防治效果  47-48
  3 讨论  48-51
第三章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的鉴定  51-68
  1 材料与方法  51-59
    1.1 供试培养基  51-52
    1.2 主要试剂  52-53
    1.3 主要仪器  53
    1.4 形态与培养特征观察  53-54
    1.5 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54-55
      1.5.1 明胶液化  54
      1.5.2 牛奶凝固与胨化  54
      1.5.3 淀粉水解  54-55
      1.5.4 纤维素分解  55
      1.5.5 硝酸盐还原  55
      1.5.6 黑色素的产生  55
      1.5.7 H_2S的产生  55
      1.5.8 碳源利用  55
    1.6 生防菌株的细胞壁化学组分分析  55-56
    1.7 生防放线菌16S rDNA PCR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56-59
      1.7.1 生防放线菌基因组DNA的制备  56-57
      1.7.2 生防放线菌16S rDNA的PCR扩增  57
      1.7.3 生防放线菌PCR扩增产物的回收  57-58
      1.7.4 生防放线菌16S rDNA的克隆与测序  58-59
  2 结果与分析  59-66
    2.1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的形态与培养特征观察  60-62
    2.2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62
    2.3 细胞壁化学类型和全细胞水解物糖型  62-63
    2.4 16S rD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63-66
  3 讨论  66-68
第四章 A316和A10发酵产物稳定性及其抗菌谱测定  68-78
  1 材料与方法  68-70
    1.1 供试菌种  68
    1.2 种子液的制备  68-69
    1.3 发酵液的制备  69
    1.4 对根肿病菌的抑菌活性测定  69
    1.5 发酵产物稳定性测定  69-70
      1.5.1 发酵液的热处理  69
      1.5.2 发酵液的酸碱处理  69
      1.5.3 发酵液的紫外处理  69
      1.5.4 储藏稳定性测定  69
      1.5.5 抗蛋白酶K稳定性测定  69-70
    1.6 抗菌谱的测定  70
      1.6.1 菌株A316和A10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  70
      1.6.2 菌株A316和A10对细菌的抑菌效果  70
      1.6.3 发酵液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70
      1.6.4 发酵液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70
  2 结果与分析  70-77
    2.1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发酵产物的稳定性  70-74
      2.1.1 热稳定性  70-72
      2.1.2 酸碱稳定性  72
      2.1.3 UV稳定性  72-73
      2.1.4 储藏稳定性  73-74
      2.1.5 抗蛋白酶K稳定性  74
    2.2 抗菌谱的测定  74-77
      2.2.1 菌株A316和A10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  74-75
      2.2.2 菌株A316和A10对细菌的抑菌效果  75
      2.2.3 A316和A10的发酵液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75-76
      2.2.4 A316和A10的发酵液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76-77
  3 讨论  77-78
第五章 A316和A10发酵液对白菜防御酶系的影响  78-85
  1 材料与方法  78-80
    1.1 材料  78
    1.2 生防放线菌发酵液的制备  78
    1.3 放线菌发酵液灌根  78-79
    1.4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  79
    1.5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79
    1.6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  79-80
  2 结果与分析  80-84
    2.1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影响  80-81
    2.2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对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  81-83
    2.3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对多酚氧化酶(PPO)的影响  83-84
  3 讨论  84-85
第六章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 0的定殖  85-93
  1 材料与方法  85-86
    1.1 材料  85
    1.2 抗利福平(Rif)突变菌株的筛选  85-86
    1.3 生防放线菌在土壤中的定殖  86
    1.4 生防放线菌在白菜体内的定殖  86
      1.4.1 抗利福平突变菌株培养液灌根  86
      1.4.2 菌株回收  86
  2 结果与分析  86-91
    2.1 菌株A316和A10抗利福平(Rif)突变菌株的筛选  86-87
    2.2 抗Rif突变菌株遗传稳定性  87
    2.3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在土壤中的定殖  87-88
    2.4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在白菜体内的定殖  88-91
  3 讨论  91-93
第七章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发酵条件的优化  93-106
  1 材料与方法  94-97
    1.1 供试菌种  94
    1.2 种子液的制备  94
    1.3 发酵液的制备  94
    1.4 拮抗活性测定  94
    1.5 发酵培养基的改良  94-96
      1.5.1 不同碳源对生防放线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95
      1.5.2 不同氮源对生防放线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95
      1.5.3 无机盐对生防放线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95
      1.5.4 培养基碳氮源正交优化设计  95-96
    1.6 培养条件的优化  96-97
      1.6.1 初始pH值对生防放线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96
      1.6.2 种龄对生防放线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96
      1.6.3 接种量对生防放线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96
      1.6.4 温度对生防放线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96
      1.6.5 装液量对生防放线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96
      1.6.6 发酵时间对生防放线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96
      1.6.7 摇床转速对生防放线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96-97
  2 结果与分析  97-104
    2.1 发酵培养基的改良  97-100
      2.1.1 不同碳源对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抑菌活性的影响  97
      2.1.2 不同氮源对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抑菌活性的影响  97-98
      2.1.3 无机盐对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抑菌活性的影响  98
      2.1.4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正交优化设计  98-100
    2.2 培养条件的优化  100-104
      2.2.1 初始pH值对对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抑菌活性的影响  100-101
      2.2.2 种龄对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抑菌活性的影响  101
      2.2.3 接种量对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抑菌活性的影响  101-102
      2.2.4 温度对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抑菌活性的影响  102-103
      2.2.5 装液量对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抑菌活性的影响  103
      2.2.6 发酵时间对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抑菌活性的影响  103-104
      2.2.7 摇床转速对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抑菌活性的影响  104
  3 讨论  104-106
第八章 生防放线菌A316抗根肿病菌活性物质的初步分离及鉴定  106-114
  1 材料与方法  106-108
    1.1 供试菌种  106
    1.2 主要试剂  106-107
    1.3 主要仪器  107
    1.4 生防放线菌A316有效组分的分布  107
    1.5 萃取剂的选择  107
    1.6 生防放线菌A316活性物质的粗分离  107
    1.7 硅胶薄层层析(TLC)条件探索  107-108
    1.8 硅胶柱层析分离  108
    1.9 活性组分结构的解析  108
  2 结果与分析  108-112
    2.1 活性物质的分布  108-109
    2.2 萃取剂的选择  109
    2.3 层析展开剂的选择  109
    2.4 硅胶柱层析分离  109
    2.5 活性组分结构的解析  109-112
  3 讨论  112-114
第九章 创新点及展望  114-115
  1 论文的创新点  114
  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14-115
参考文献  115-131
致谢  131-13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著情况  132

相似论文

  1. 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及其生态有机药肥研制,S436.421
  2. 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微生物有机肥研制与生物效应研究,S435.621
  3. 不同管理模式稻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S511
  4. 拮抗酵母菌抑菌机理及对草莓采后冷藏品质影响的研究,S668.4
  5. 莲子心水溶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S567.239
  6. 芸薹根肿菌致病影响因子及其侵染类型划分研究,S435.654
  7. 香蕉枯萎病生防放线菌综合防控初步研究,S436.68
  8. 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种衣剂的研制,S435.654
  9. 成都市十字花科根肿病调查及药剂防治筛选,S436.34
  10. 西瓜枯萎病拮抗菌株筛选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S436.5
  11. 抗真菌剂的筛选,S482.2
  12. 棉花黄萎病生防真菌的筛选策略研究及防效验证,S435.62
  13. 拮抗放线菌12的分离、筛选及活性产物初步研究,S476.1
  14. 拮抗毛壳和木霉混用防治土传病害的初步研究,S476
  15. 沪产冬枣浆胞病的生物防治及贮藏期保鲜技术的研究,S436.65
  16. 小麦叶锈病的生物防治及水杨酸诱导抗病性研究,S435.121
  17. 球孢白僵菌对斜纹夜蛾的高毒菌株筛选及制剂研发,S476.1
  18. 类芽孢杆菌B69抗生素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生物学活性研究,S476.1
  19. 抗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的枯草芽胞杆菌R31的发酵条件优化,S476
  20. 棘孢木霉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克隆和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Q78
  21. 梨果采后病害新型拮抗菌分离、筛选及安全性研究,S436.61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各种防治方法 > 生物防治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