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金融体系视角的银行稳定研究

作 者: 孙清
导 师: 李东
学 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金融体系 银行稳定 资产价格波动 LOGIT模型
分类号: F2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1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金融体系是金融资源的配置系统。家庭部门的储蓄通过金融体系流向企业部门,并在企业间配置。按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为标准,金融体系可划分为以金融市场主导型和以银行主导型。自Raymond W. Goldsmith提出“金融结构”概念以来,学术界对金融体系形成与演进的过程,不同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比较等方面展开广泛的研究。银行为全社会提供流动性、管理支付清算,而且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银行在金融体系起着核心作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两种金融体系出现加速融合,而与此同时欧美、亚洲各国也频繁爆发银行危机事件。因此,金融体系演变对银行稳定影响值得研究。本文首先勾画了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通过对金融体系演进历程和主导特征的归纳总结为理论与实证分析奠定基础。本文提出形成各国不同金融体系的微观基础在于家庭部门投资企业部门能力的差异。需要银行帮助进行有效投资的初级投资家庭比例低,该国就形成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而比例高则形成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沿用Diamond和Dybvig的基本框架,本文的理论模型分析不同金融体系下银行稳定运行机制。在市场主导金融体系下,银行仅为初级投资家庭的投资需求提供有效途径;在银行主导金融体系下,银行存款合同可为所有家庭提供某些程度的流动性保险,家庭部门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下持有较多银行存款和较少的证券资产。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金融市场深度大,外部冲击对均衡价格影响小;而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下证券资产占银行总资产的比率低,银行有能力抵御资产下跌的损失维持其流动性。当金融体系处于银行主导向市场主导过渡状态,银行资产规模小又依赖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因而易受资产价格波动冲击。银行的资产规模和金融市场的深度(流动性)也是抵御资产价格波动冲击在不同区域银行间传导的关键因素。从银行稳定角度看,两种金融体系不存在替代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Logit模型和跨国面板数据检验金融体系主导模式与银行稳定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强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stickly Marked-based Financial system)与强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strongly Bank-based Financial system)均能降低银行危机发生的概率。实证研究同时发现在当前金融全球化条件下资产错配也是引发银行危机的因素之一。我国的银行运行的制度环境与西方的银行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自90年代初设立沪、深证券市场以来,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一直存在争论。根据功能派(Merton,Bodie,1995)的观点,一个好的金融体系应兼具效率性与稳定性。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微观构成要素家庭、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资产结构的演进历程,在比较我国金融体系主导特征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考察影响银行稳定的潜在结构性因素。研究发现利率、信贷增长率等金融类变量是保证我国银行稳定的首要因素,金融体系结构对银行稳定有影响。本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从提高银行稳定角度看,谨慎推进金融市场发展,组建金融控股集团扩大银行资产规模是未来我国推进金融改革的可行之路。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1
第一章 导论  11-19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2
    1.1.1 金融体系不断演进与融合  11
    1.1.2 各种类型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经济损失巨大  11-12
    1.1.3 问题的提出  12
  1.2 研究的意义  12-13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13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3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4
    1.3.1 研究方法  13-14
    1.3.2 技术路线  14
  1.4 基本概念界定  14-17
    1.4.1 金融体系  15
    1.4.2 银行稳定  15-16
    1.4.3 相关概念辨析  16-17
  1.5 论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17-19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回顾与述评  19-39
  2.1 金融体系理论发展回顾  19-24
    2.1.1 货币理论  19-21
    2.1.2 金融发展与金融结构论  21-23
    2.1.3 金融功能论  23-24
  2.2 银行稳定理论发展回顾  24-33
    2.2.1 货币与信用危机论  24-26
    2.2.2 银行内在脆弱论  26-27
    2.2.3 银行“存款挤兑”论  27-30
    2.2.4 银行不稳定的信息经济学解释  30-31
    2.2.5 银行不稳定的博弈论解释  31-33
  2.3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33-35
    2.3.1 金融体系理论研究  33-34
    2.3.2 银行稳定理论研究  34-35
  2.4 金融体系与银行稳定关系研究的新发展  35-36
  2.5 相关理论的整体述评  36-39
第三章 金融体系的演进历程与模式比较  39-61
  3.1 金融体系的起源、形成  39-41
    3.1.1 金融体系的起源  39-40
    3.1.2 两种主导模式的金融体系形成  40-41
  3.2 主要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的演变  41-47
    3.2.1 英国金融体系的演变  41-43
    3.2.2 美国金融体系的演变  43-44
    3.2.3 德国的金融体系演变  44-45
    3.2.4 日本金融体系的演变  45-47
  3.3 两种金融体系的相互融合  47-52
    3.3.1 金融业务证券化  47-49
    3.3.2 银行经营混业化  49-52
  3.4 我国金融体系演变及特征分析  52-60
    3.4.1 我国金融体系的历史沿革  52-54
    3.4.2 我国金融体系特征分析  54-58
    3.4.3 我国金融体系特征跨国比较  58-60
  3.5 本章小结  60-61
第四章 金融体系因素对银行稳定影响理论的分析  61-73
  4.1 模型框架  61-64
    4.1.1 模型基本假设  61-62
    4.1.2 模型主要特性  62-64
  4.2 不同金融体系下银行稳定运行机制  64-66
    4.2.1 银行主导模式下银行的风险分担  64-65
    4.2.2 金融市场主导模式下银行的风险分担  65-66
  4.3 资产价格波动对银行稳定的影响  66-72
    4.3.1 资产价格波动对单个银行的冲击  66-69
    4.3.2 资产价格波动冲击在银行间的传导  69-72
  4.4 本章小结  72-73
第五章 金融体系因素对银行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  73-86
  5.1 银行稳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综述  73-75
  5.2 变量、数据选取与方法论  75-81
    5.2.1 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75-79
    5.2.2 样本的统计特征分析  79-80
    5.2.3 估计方法  80-81
  5.3 模型估计结果及相关分析  81-84
  5.4 本章小结  84-86
第六章 我国金融体系变迁对银行稳定影响的测度  86-103
  6.1 银行稳定性测度指标体系设计  86-91
    6.1.1 国外银行稳定测度指标研究进展  86-88
    6.1.2 我国银行稳定测度指标选择  88-91
  6.2 我国银行稳定性分析与测度  91-98
    6.2.1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及模型  91-92
    6.2.2 模型计算  92-95
    6.2.3 我国银行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95-96
    6.2.4 我国银行稳定状况评价(1992—2007)  96-98
  6.3 加强我国银行稳定的政策建议  98-102
    6.3.1 谨慎推进金融市场发展  98-99
    6.3.2 组建金融控股集团  99-102
  6.4 本章小结  102-103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03-106
  7.1 主要结论  103-104
  7.2 创新之处  104
  7.3 展望  104-106
主要参考文献  106-112
致谢  112-11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113

相似论文

  1. 南京市农民工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412.6
  2. 资产价格的波动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F822.0;F224
  3. 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F224;F832.3
  4. 杭州市保障性住房供给模式研究,F293.3
  5. 小额信贷发展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研究,F832.4
  6. 新经济发展方式下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研究,F832.3
  7. 我国上市公司破产风险分析及预警模型,F276.6;F832.51
  8. 武汉城市圈环境金融体系的构建研究,F205
  9. A银行主动转型的思考,F832.2
  10. 老挝企业融资与融资体系研究,F275
  11. 我国金融支持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研究,F275
  12. 停车收费对私家车出行者非通勤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F426.471
  13. 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研究,F293.33
  14. 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922.28
  15. 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研究,F832.51
  16. 我国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研究,F832.35
  17. 基于金融功能观重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F832.35
  18. 中国和印度经常项目失衡的比较研究与实证分析,F224
  19. 关于完善淄博市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分析研究,F832.3
  20. 企业网络组织协同动机与协同行为的关联性分析,F224
  21. 食用农产品企业进行ISO9000系列认证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F426.82;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