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成本”渠道探讨

作 者: 李琼
导 师: 张建华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西方经济学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信贷-成本”渠道 价格之谜 成本效应 货币非中性 结构向量自回归
分类号: F822.0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认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抑制需求来降低通货膨胀,然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宏观调控模式由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货币政策效果短则需要1年,长则需要3年才能够显示出来,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常伴随着长时期的通货膨胀,这一现象被称为“价格之谜”。当前,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我国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物价是否会下降以及在什么时候会下降又成为关注的焦点。文章以“价格之谜”现象为切入点,揭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存在的“信贷--成本”渠道对实际经济变量的作用机理,探讨“信贷--成本”渠道存在的理论和现实条件,检验其在我国的存在性和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信贷--成本”渠道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与传统的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不同,成本渠道的存在可能在短期内恶化“通胀--产出”之间的权衡关系,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而产生“价格之谜”现象。具体来讲,文章在金融市场不完全的假设前提下,将劳动市场引入到货币政策理论体系中,用一个包括金融中介的新凯恩斯模型为货币政策“信贷--成本”渠道的存在提供理论支撑。在该模型中,总需求和总供给都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厂商对银行贷款的依赖使总供给对银行利率变动比较敏感,中央银行的政策利率和商业银行向厂商收取的违约风险溢价也都影响总供给。模型显示:即使存在灵活价格假定,当考虑到成本渠道时,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也可能大于价格效应,货币政策是非中性的,而且成本渠道的存在会增大反通胀政策的社会成本。“信贷--成本”渠道在理论上需要三个前提条件,文章分别从银行间接融资占优、银行贷款依赖者的存在、寡头垄断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和营运资本重要性等四个方面论证了我国经济金融环境基本满足“信贷--成本”渠道发挥传导货币政策作用的条件。为了验证“信贷--成本”渠道在我国的存在性和重要性,文章采用1999-2010年的月度数据,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货币政策对产出和价格的作用。分析结果显示:成本渠道的存在削弱了需求渠道对物价的影响,强化了对产出的影响,“价格之谜”在逆周期货币政策实施后至少会持续1年以上的时间,政策当局要提高货币政策决策的前瞻性和预见性,采取更丰富的政策工具来冲销政策带来的成本效应。需要强调的是,通过对劳动市场的分析发现,我国存在一个较大的劳动供给的工资弹性,这是成本渠道产生显著供给效应的必要条件,而该弹性与劳动和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和劳动的产出弹性都有联系,表明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特征是影响供给效应的主要因素。通过货币政策效果的城乡比较,发现由于城乡之间的产业结构、金融结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农村总供给对利率的变动更敏感,城市总需求对利率的变动更敏感,货币政策作为总需求管理手段在城市地区的传导效率更高。这些分析为解读“价格之谜”提供了经验支撑。文章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1)成本渠道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是存在的,而且成本渠道的存在使得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大于对价格的影响,货币政策并非中性;(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不仅对抑制物价没有作用,反而可能会成为通货膨胀的“助推器”;(3)银行要求的风险溢价会显示出独立的成本效应;(4)信贷市场在货币政策成本渠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显著的成本效应与产业结构、金融结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有关。在此基础上,文章建议:提高货币政策管理总需求的水平,冲销供给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降低总供给对银行贷款价格的敏感性;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增强居民收支活动对利率的弹性。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1 引言  11-31
  1.1 问题的提出  11-12
  1.2 选题的背景  12-14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6
  1.4 本文的研究假设——货币政策非中性  16-17
  1.5 货币政策"信贷--成本"渠道的理论及文献回顾  17-27
  1.6 本文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创新点  27-29
  1.7 本文的研究方法  29-31
2 货币政策"信贷--成本"渠道的理论模型  31-45
  2.1 经济系统描述  31-37
  2.2 宏观经济均衡和货币政策效应  37-40
  2.3 CCC模型的解释  40-42
  2.4 CCC模型的货币政策含义  42-43
  2.5 本章小结  43-45
3 我国"信贷--成本"渠道的前提条件分析  45-64
  3.1 "信贷--成本"渠道有效性的理论前提  45-46
  3.2 "信贷--成本"渠道发挥作用的经济金融环境  46-62
  3.3 本章小结  62-64
4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成本"渠道存在性检验  64-86
  4.1 SVAR模型及检验方法分析  64-68
  4.2 变量选择和数据处理  68-71
  4.3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71-84
  4.4 本章小结  84-86
5 货币政策"信贷--成本"渠道效果分析  86-110
  5.1 成本效应的影响因素  87-101
  5.2 成本效应的城乡比较  101-108
  5.3 本章小结  108-110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110-116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110-112
  6.2 相关政策建议  112-115
  6.3 研究局限和未来方向  115-116
后记  116-118
参考文献  118-127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27

相似论文

  1. 宏观金融不稳定的测度模型与实证研究,F832
  2. 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分析,F822.0;F832.51
  3.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F822.0
  4. 我国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F822.0
  5.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F224
  6.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研究,F224
  7. 外汇市场有效性偏离的期限结构研究①,F224
  8. 我国银行信贷传导渠道研究,F832.4
  9. 信贷配给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分析,F822.0;F224
  10. 商业银行股权再融资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研究,F822.0;F224
  11. 我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研究,F822.5
  12.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F224
  13.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F224
  14. 损失规避、投资预测确切度、任务完成率对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B849
  15. 对中国自然失业率的估计,F249.2
  16. 我国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F822.0;F224
  17. 货币政策在股市传导的效应时滞研究,F822.0;F832.51
  18.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研究,F224
  19.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实证研究,F822.0
  20. 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地区性差异研究,F822.0
  21.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研究,F822.0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货币 > 中国货币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