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卫三畏的中国观

作 者: 王安
导 师: 朱小田
学 校: 苏州科技学院
专 业: 世界史
关键词: 卫三畏 中国观 现代化
分类号: K207.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5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卫三畏是一名美国基督教传教士,于1833年来华,在中国生活长达43年之久。在华期间,他曾担任美国驻华外交官员,回国后又任教于耶鲁大学,是美国首位汉学教授。卫三畏显然是受到了美国现代文明的熏陶。他在虔诚信仰的驱使下,怀着传播上帝福音的强烈愿望来到了中国这样一个在西方人看来充满神秘色彩的陌生国度。根据卫三畏的分析,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之所以长期处于封闭状态,除了当时的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之外,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因素,其一,中国地理环境是孤立的,局限了中国人的视域;其二,中国的资源十分丰富,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因此,中国人也就没有了对外交往的迫切愿望;其三,中国语言是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与西方常用的拼音文字有很大的差异,不能作为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有效媒介,阻碍了中外交往。卫三畏认为,中国在基督教全球扩张的大背景下,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只有打开国门,走向开放。这同时也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卫三畏感到中国的君主专制政治中充满了腐败,但是由于皇权的纵向控制和横向监督机制的共同作用,使得中国的政局得以保持暂时的稳定,中国要想实现长治久安,只有向西方学习,参照西方民主政治的模式进行改造。卫三畏虽然对中国传统教育注重道德训练表示欣赏,但是在他看来,中国的教育和西方的相比,还远远没有达到健全的教育目标,同样需要向西方学习,注入新的信息和内容。在卫三畏看来,中国人仍生活在停滞的世界之中,与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只有皈依基督教,中国人才能从愚昧、落后的状态中摆脱出来。总之,在卫三畏心目中,中国这个老朽的帝国,只有打开国门,向西方国家学习,皈依基督教,才有出路。卫三畏的中国观体现了传教士、外交官、汉学家三种身份的要求,与他扮演的社会角色相符合。对卫三畏中国观的评价应当客观地看,一方面,卫三畏没有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仍是以救世主的心态来看待中国,这是需要批判的。另一方面,其中国观中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对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从中也应当学会对待不同文明的正确态度:我们要以包容的心态来看待不同的文明,从而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一章 绪论  9-14
  1.1 选题意义  9-10
  1.2 研究综述  10-13
  1.3 研究方法  13-14
第二章 美国现代文明的熏陶  14-21
  2.1 现代文明赋予卫三畏特殊使命  14-17
  2.2 “救世主”派卫三畏来到中国  17-19
  2.3 在美国文化传统中形成的个人品质  19-21
第三章 清帝国封闭之原因  21-28
  3.1 孤立的地理局限了中国人的视域  21-24
  3.2 丰富的资源降低了中国人对外交往的欲望  24-25
  3.3 阻碍交流的语言  25-28
第四章 腐而不朽的政治  28-37
  4.1 腐败的政治运作  28-31
  4.2 纵向的等级政治结构  31-33
  4.3 横向的“监督与互相责任”原则  33-37
第五章 官本位的传统教育  37-43
  5.1 科举制度:稳定机制  37-40
  5.2 传统的教育:道德比知识更重要  40-43
第六章 停滞的生活状态  43-52
  6.1 传统生活方式  43-45
  6.2 落后的世界  45-49
  6.3 有待改良的社会组织  49-52
结语  52-55
参考文献  55-60
致谢  60-61
作者简历  61

相似论文

  1.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2. 江苏食盐物流现代化方案的研究,F259.2
  3. 农业信息化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F320.1
  4. 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探析,C924.21
  5. 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学府与政府,K25
  6. 庙会作为公共文化的传承与展演,G122
  7. 袁世凯与清末立宪(1901-1911),D921
  8.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农业发展及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研究,D422.6
  9. 晋南农民现代化研究,F327
  10. 渤海环境治理的政策建构,X321
  11. 西方新发展主义理论研究,B089
  12. 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K712
  13. 浅析游华日本人中国观的近代变化,K313.4
  14. 张君劢的现代新儒学观研究,B26
  1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B27
  16. 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生成基础及培育路径,D61
  17. 清朝的衰落与西方中国观的转变,K249.3
  18. 益阳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K295.2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K265
  20. 俄国早期来华使节的中国观,K249
  21. 乡土知识分子的现代化想象,I207.4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通史 > 研究、考订、评论 > 中国学、汉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