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GIS的金华市金东区村庄布点研究

作 者: 曹志纯
导 师: 李凤全;马远军
学 校: 浙江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村庄布点规划 GIS 适宜性 模型
分类号: TU982.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55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村庄是人类最原始的聚居地,也是人类最早显示出文明形态的地方,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村庄发展的历史。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农村问题是国家的根本问题,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又将此列为中国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村庄体系的不明确、村庄体系布局混乱、村庄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设施布局建设的滞后等问题不断凸现,村庄布点规划势在必行。但是,现在的村庄规划各自为政,很少有一个较为体系、全面、科学的规划系统。因此,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利用遥感影像提取基础资料,用一系列定量方法对研究区村庄分布现状规律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村庄现状分析的方法体系,并建立了村庄合并规划布点选址模型。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RS和GIS技术,在GPS样点辅助之下,利用遥感分类最大似然法从1:12500的航空遥感影像中提取土地利用类型图斑,从1:10000地形图中提取出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势信息,以此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2.采取一系列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区村庄分布现状进行分析:采用点格局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区村庄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不同尺度下村庄分布的类型,并提出了研究区耕作半径范围;采用分形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区村庄系统结构进行分析,根据村庄人口数据,利用信息维数J、Zipf维数q对研究区村庄系统及其各村镇系统的等级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概括了其分布特征及系统结构功能强弱与优劣。;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在GIS的缓冲区分析方法支持下,对村庄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研究区村庄分布现状特点为:大聚居、小散居,村庄规模小、分布密度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研究区村庄系统分形结构总体而言,存在一定的系统等级结构,但是村庄人口分布仍然较为均衡,等级结构不够明显,系统整体功能有待增强;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都对村庄布局存在影响,村庄分布是受自然、社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3.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适用于研究区的村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自然地理条件指标包括高程、坡度、与河流的距离,社会经济指标包括与公路的距离、与最邻近城镇的距离、村庄人口规模及其他基础设施配套情况等,进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村庄进行排名及适宜性的评价。4.以金东区为具体实例,采用C++面向对象编程,构建了一个村庄合并规划布点选址模型,选取不同的约束条件,编制不同方案,进行了方案优劣的比较。合并规划结果较大程度的改善了研究区村庄规模小、分布密度大的问题。然后,将模型与GIS集成,实现了规划结果在ArcGIS软件中的可视化查询与修改。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9
一、绪论  9-14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9-10
    1. 研究背景  9-10
    2. 研究意义  10
  (二) 国内外研究进展  10-12
    1. 国外研究现状  10-11
    2. 国内研究进展  11-12
  (三)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4
    1. 金东区遥感信息的提取  12
    2. 村庄信息的处理和分析  12
    3. 村庄布点适宜性分析  12-13
    4. 金东区村庄布点选址模型  13-14
二、区域背景与基础数据  14-16
  (一) 区域背景  14-15
    1. 地理位置  14
    2. 社会经济状况  14-15
  (二) 基础数据  15-16
    1. 土地利用类型图  15
    2. 地势  15
    3. 其他社会经济指标  15-16
三、信息提取与分析  16-51
  (一) 遥感信息提取及格式转换  16
  (二) 村庄分布点格局分析  16-23
    1. 点格局分析  16-18
    2. 研究区村庄分布点格局分析  18-20
    3. 最邻近村庄点距离分析  20-23
  (三) 村庄系统规模、结构分形研究  23-29
    1. 分形的定义  23
    2. 研究区村庄等级结构分形研究  23-29
  (四) 村庄与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29-51
    1. 地势  29-34
    2. 河流分布  34-36
    3. 路网  36-38
    4. 与最近城镇的距离  38-41
    5. 村庄规模  41-47
    6. 其他经济发展状况  47-51
四、金东区村庄适宜性评价  51-62
  (一) 指标体系选取  51-58
    1. 自然地理条件指标  51-53
    2. 社会经济指标  53-55
    3. 适宜性结果图生成  55-58
  (二) 各指标的综合评价  58-62
五、村庄规划布点选址模型的设计  62-77
  (一) 模型总体设计  62-65
    1. 数据库设计  62-63
    2. 设置合并方向选择  63
    3. 设置约束条件  63-65
    4. 方案比较与结果输出  65
  (二) 金东区村庄布点选址模型的建立与运行  65-69
    1. 数据库及输入输出变量定义  65-66
    2. 设置研究区选址合并规则  66-67
    3. 模型运作流程  67-69
  (三) 金东区村庄布点选址模型运作结果  69-77
    1. 各约束标准的设置  69-70
    2. 方案  70
    3. 各方案耗费成本计算  70-71
    4. 模型运行结果的可视化显示与查询  71-74
    5. 合并前后村庄分布变化  74-77
六、总结与展望  77-80
  (一) 本文所做工作总结  77-78
  (二) 研究的创新点  78
  (三) 研究的展望  78-80
参考文献  80-83
附录  83-96
致谢  96-9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97-98

相似论文

  1. 基于巨磁阻抗效应磁测传感器及地磁匹配算法研究,P318
  2. 电火花加工中的电极损耗机理及控制研究,TG661
  3. 油漆焦油基单颗粒危险废物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X705
  4. 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试验研究,X703
  5. 陀螺稳定吊舱控制系统稳定回路设计与研究,V241.5
  6. 卫星姿态的磁控制方法研究,V448.222
  7. 涡轮S2流面正问题气动优化设计研究,V235.11
  8.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与补偿,V241.5
  9. 电磁轨道炮外弹道建模与仿真研究,TJ399
  10.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11. RUV4汽车点火线圈工艺参数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U463.64
  12. 基于LIN总线的电动车窗控制方法研究,U463.6
  13.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14. 压电陶瓷驱动器迟滞补偿方法研究,TM282
  15. 基于DSP的感应电动机四象限运行系统的研究,TM346
  16. 基于DSP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TM346
  17. 适应多总线通讯模式的感应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TM346
  18. 基于细胞电生理模型的膜片钳实验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R318.0
  19.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20. SOA高校迎新系统中的SDO模型的研究与实现,G647
  21. 高精度激光跟踪装置闭环控制若干关键问题研究,TN249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区域规划 > 中国区域规划 > 农村乡镇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