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孔颖达《五经正义》训诂研究

作 者: 王雁
导 师: 张金霞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
关键词: 孔颖达 《五经正义》 训诂
分类号: H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6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孔颖达是唐代著名经学家,他的《五经正义》(《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正义》)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为我们解读《五经》、研究唐代训诂成就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训诂的核心是词汇问题,这也是孔颖达《五经正义》训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认为,孔氏重点是从因声求义、推求引申义、辨析同义词三个角度探求词义的。另外,训诂的形式也很重要,所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训诂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即特殊辞例的发明。孔氏在辞例问题上进行了几乎穷尽性的研究,他不仅沿用前人的一般辞例,而且创立了诸如对文、散文、婉文、逆言、协句等特殊辞例。目前学术界对孔疏的训诂研究主要体现在文势、“疏不破注”、体式和语法等方面,而孔颖达《五经正义》中的词汇研究和发明特殊辞例这两部分至今很少有人涉足,我们以此作为研究课题,正可以填补这一空白。全文共由三部分组成:一、前言:主要介绍研究对象,包括孔颖达其人、《五经正义》的撰修过程、版本状况、训诂研究的现状、价值及方法。二、词汇研究:主要从因声求义、推求引申义、辨析同义词三个方面展开。(一)因声求义研究。词是音义结合的产物,音义关系是词汇研究的重要内容。孔颖达在声训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非常重视通过因声求义来探求词义,他提出的“义存于声”、“借声为义”,既是对前代声训方法的总结运用,又成为清代因声求义理论的先导。孔颖达《五经正义》因声求义研究主要包括因声求义的内容和因声求义的方法两个方面。前者包括破通假、系联同源词、纠正流俗之误。后者分为“字异音同”、“字异音义同”、“音义同”、“声转字异”、“声近字易”、“声近为训”等。(二)推求引申义研究。引申义是直接或间接地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是基于某种联系而产生的一种词义的发展变化。孔颖达在推求引申义方面主要是沿着客观对象间的关联性联系(其引申方式为“借代”)和相似性联系(其引申方式为“比喻”)两个方向进行的。(三)辨析同义词研究。《五经》中同义词的数量很多,孔颖达在《正义》中有大量辨析同义词的内容,他主要是从词义侧重点不同、词的适用对象不同、因涉及的对象不同而异、命名的角度不同、词义的程度不同等几个方面进行辨析的,他还注意到词义之间的细微变化。三、发明阐释特殊辞例:孔颖达在《五经正义》的训诂实践中,虽然多以旧注为依据,但是“疏”的范围和程度都远远突破了“注”,直接促进了唐代训诂学的发展。这突出表现在对特殊辞例的发明阐释上,《正义》继承、沿用前人已有辞例的同时亦能发明经传中的特殊辞例,如连文、倒文、省文、异文、变文、婉文、逆言、协句等。这使得我们在阅读古籍时,能够正确地区分不同辞例的特点,准确地理解词义,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从而为我们阅读古注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英文摘要  8-11
一、前言  11-17
  (一) 孔颖达其人  11
  (二) 《五经正义》的撰修过程  11-12
  (三) 《五经正义》的版本状况  12-13
  (四) 《五经正义》训诂研究的现状  13
  (五) 《五经正义》训诂研究的价值及方法  13-17
二、词汇研究  17-35
  (一) 因声求义  17-24
  (二) 推求引申义  24-28
  (三) 辨析同义词  28-35
三、发明阐释特殊辞例  35-46
  (一) 对文、散文(通言)  35-36
  (二) 互文  36-37
  (三) 连文  37-38
  (四) 变文  38
  (五) 便文  38-39
  (六) 省文  39-40
  (七) 共文  40-41
  (八) 异文  41-42
  (九) 倒文  42-43
  (十) 逆言  43-44
  (十一) 婉文  44
  (十二) 协句  44-46
注释  46-48
参考文献  48-5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0-51
后记  51

相似论文

  1. 论郑玄、孔颖达、朱子、阳明对《大学》之诠释,B244.7
  2. 《毛诗正义》训诂术语研究,H13
  3. 《尔雅·释草》训诂及《释草义疏》音转探究,H111
  4. 《礼记正义》解经研究,I206.2
  5. 《春秋左传》考证,G256
  6. 论王念孙《墨子杂志》的研究方法及其成就,G256
  7. 胡承珙《小尔雅义证》训诂研究,G256
  8. 郭璞《山海经注》研究,K206
  9. 《史记正义》研究,I206.2
  10. 于丹《<论语>感悟》纠谬,B222
  11. 《诗经》及其注疏若干语法现象比较,H141
  12. 先秦文献“训诂式正文”中同义词训释研究,H13
  13. 《两周金文辞大系》训诂研究,K877.2
  14. 朱熹《诗集传》训诂研究,H13
  15. 从郑玄《毛诗笺》看汉代训诂学的发展,H13
  16. 阮元的历史文献学思想研究,G256
  17. 贾谊《新书》校注商兑,G256
  18. 《墨子间诂》训诂方法研究,H13
  19. 黄式三《论语后案》训诂研究,H13
  20. 元白话讲章的语言学价值,H13
  21. 《毛诗鄭笺平议》研究,I207.22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