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傅斯年的史学理论析论

作 者: 李伟魏
导 师: 田永秀
学 校: 西南交通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傅斯年 史料学 史语所
分类号: K0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9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傅斯年毫无疑问是色彩斑斓的20世纪中国史学界中极为出众的一位,当我们谈及“史学革命”,他定是不可绕开的一人。但在史学言说中傅斯年却属于相对失语者。本文通过对傅斯年的传记资料、学术著作以及其它相关史料的研读,力图对他的史学思想、治史方法和史学成就等做一个系统的分析。这不只是一项研究的课题,更是一种自我训练,在探讨前辈学人的学术足迹及功过得失时,其实也是在选择某种学术传统和学术规范。傅斯年史学理论系统化构想的关注中心在于要追求历史学术的客观性,并训练一批职业化的史学家。他将对史料的强调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呼吁重视拓宽史料所涉的范围,甚至为此提出微显夸大的口号“史学即是史料学”。他强调对历史客观性的追求应基于原始史料而非二手的文献评述。学者应该改变他们的传统看法,不论资料多么细碎化、零散化,都应当平等对待,而不应只注重纸面资料。傅斯年认为现代西方历史编纂学的成功部分归因于新史料的丰富,而充分发掘新史料又需赖引纳先进的史学理念。然而,传统文本资料并不当全部抛弃,它们仍该作为研究领域里的某些因素加以利用。他坚信中国学术不能脱离世界学术而独立存在,希望将汉学的中心从巴黎、柏林拉回到北京。傅斯年的功绩之大要更在开风气,立规模,定方位,辟路径,事功更甚于学术贡献,史语所的突出成就也多多少少放大了傅斯年学术理念的作用。傅斯年提倡集众式的研究,他深知在中国那些很少能持久运作的学术机构无法与西方相比,现代化的学术机构应当采取集团化模式。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非凡的时代,是一个过渡的时代,当代社会的政治、思想、学术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都需要从关于那个时代的叙述和诠释中引申出来。重新梳理调析傅斯年的史学理论,可以避免那种“倒放电影”的史学叙述,正确理解作为中国史学科学化进程中关键一环---史料学派的真意。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1章 导论  10-14
  1.1 国内外研究状况  10-12
  1.2 本文写作思路  12-14
第2章 傅斯年史学理论形成的历史与个人背景  14-18
  2.1 历史背景  14-15
  2.2 个人背景  15-18
第3章 傅斯年史学理论形成之哲学基础  18-24
  3.1 清代考据学  18-20
  3.2 进化论的哲学思想  20-21
  3.3 实验主义  21-22
  3.4 兰克实证主义史学  22-24
第4章 傅斯年史学理论之主要内容及特点  24-37
  4.1 傅斯年史学理论之主要内容  24-32
    4.1.1 “史学即是史料学”  24-28
    4.1.2 西方眼光的治史风格  28-30
    4.1.3 集团式的研究方法  30-32
  4.2 傅斯年史学理论的特点  32-37
    4.2.1 为学问而学问的态度  32-34
    4.2.2 民主的态度和科学主义  34-37
第5章 傅斯年史学理论的评价与局限  37-47
  5.1 傅斯年史学理论的评价  37-43
  5.2 傅斯年史学理论的局限  43-47
    5.2.1 新学术与民族主义的内在紧张  43-44
    5.2.2 意义感之缺失  44-47
余论: 科学化取向的分裂——由记述到解释  47-49
致谢  49-50
参考文献  50-5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6

相似论文

  1. 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K092
  2. 李济与中国近代考古学之构建,K85
  3. 史语所“明清史”研究述评,K092
  4. 傅斯年大学教育思想研究,G649.29
  5. 大学校长领导特质与大学变革研究,G647.12
  6. 傅斯年抗日思想及活动述论,K265
  7. 傅斯年与周作人关系变迁之研究,I206.6
  8. 从傅斯年攻倒孔祥熙看国民参政会的民主监督作用,K265
  9. 傅斯年与中国传统文化,G129
  10. 傅斯年的文化观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G122
  11. 略论傅斯年五四时期的文学思想,I206.6
  12. 阿英:新文学史料学的开拓者,I209
  13. 论翦伯赞的史料学思想,K092
  14. 浅论吕思勉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K092
  15. 卅载潜心醉太平 纵横研究几经营,K254
  16. 傅斯年政治思想研究,D092
  17. 宾组甲骨文字体分类研究,K877.1
  18. 史语所的实践与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1928-1949,K87
  19. 《万历武功录》研究,K248.3
  20. “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K261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史学理论 > 史学史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