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记忆的内隐自我参照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 者: 段宝军
导 师: 周爱保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 自我参照效应 内隐记忆 自我概念 注意水平
分类号: B84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42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我参照效应是指与自我相联系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显著优于其他条件的编码,甚至优于语义编码。自1977年Rogers等人将记忆的加工深度理论(Depth ofProcessing,简称DOP)范式扩展到自我的研究领域发现了自我参照效应以来,有关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就备受心理学家的普遍关注。近年来,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同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相结合成为一个新的趋势。同时,自我在记忆的形成、组织和提取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自我注意了什么,选择了什么,都会对后来的记忆产生重要影响;自我对信息的提取既有有意识提取也受无意识提取的影响。因此,分离个体在记忆中的有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也是自我参照效应研究的重要方面。本研究分两个部分,在研究一中通过操纵记忆信息在个体编码阶段的注意状态,应用R/K范式,探讨了注意状态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研究二分离被试在信息提取阶段的意识性水平,应用R/K/F/G范式探讨了个体在无意识层面上的自我参照效应。整个研究不仅验证了前人有关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结论,同时,应用信号检测论对个体在无意识层面上的自我参照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国文化背景中,自我概念中包含与自己较为亲近的母亲、父亲等“他人”,从而成为一个互相依从的整体。(2)对注意水平的控制影响了自我参照效应,在集中注意状态下表现出了自我参照效应;在分散注意状态下,由于受干扰项的影响,个体的记忆成绩中并未表现出自我参照效应。阈下注意状态的目的在于考查人格特征形容词的阈下启动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阈下启动条件下并未表现出自我参照效应。(3)为了进一步探讨被试的自我参照效应,本论文在研究中通过指导语控制了被试在信息提取阶段的意识性水平,采用R/K/F/G研究范式,结果表明,在R判断上,表现出了与前人研究相一致的自我参照效应。(4)在内隐自我参照效应中与自我有关的记忆成绩并不优于与母亲、父亲的记忆成绩,而是处于同一水平,所不同的是,母亲组和父亲组的记忆成绩有显著差异。国内外有关父母角色差异的研究为内隐自我参照效应的这一特点提供了理论支撑。本研究及其结论,一方面探讨了个体在无意识层面上的自我参照效应;另一方面,为无意识层面上的自我参照效应的脑功能定位研究提供了思路。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9
1 引言  9-10
2 文献综述  10-24
  2.1 内隐记忆研究综述  10-15
    2.1.1 内隐记忆研究的历史发展  10-12
    2.1.2 内隐记忆研究的方法演进  12-15
    2.1.3 内隐记忆的理论模型  15
  2.2 自我参照效应研究综述  15-20
    2.2.1 自我参照效应及其范式  16-17
    2.2.2 自我参照效应的心理机制  17-18
    2.2.3 自我参照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  18-20
  2.3 注意状态与记忆关系研究综述  20-23
    2.3.1 注意的涵义  20-21
    2.3.2 注意影响记忆的研究  21-22
    2.3.3 内隐记忆的阈下刺激作用  22-23
  2.4 对前人研究的反思  23-24
3 研究构想  24-26
  3.1 研究目的  24-25
  3.2 研究意义  25
  3.3 研究假设  25-26
  3.4 研究方法、被试及材料  26
  3.5 研究思路  26
4 实验研究  26-51
  4.1 不同注意水平有效性操作预测  26-28
    4.1.1 预测目的  27
    4.1.2 预测材料及方法  27
    4.1.3 被试  27
    4.1.4 预测程序  27-28
    4.1.5 预测结果及解释  28
  4.2 研究一:信息编码阶段的注意水平对外显和内隐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  28-44
    4.2.1 问题的提出  28-30
    4.2.2 实验一 集中注意条件下的自我参照效应  30-36
    4.2.3 实验二 分散注意条件下的自我参照效应  36-41
    4.2.4 实验三 阈下注意条件下的自我参照效应  41-43
    4.2.5 研究一讨论  43-44
  4.3 研究二:信息提取阶段不同意识性提取的外显和内隐自我参照效应  44-51
    4.3.1 问题的提出  44-45
    4.3.2 研究目的  45
    4.3.3 研究方法  45-46
    4.3.4 研究程序  46-47
    4.3.5 结果分析及结论  47-51
    4.3.6 研究二讨论  51
5 总讨论  51-56
  5.1 信号检测论在实验心理学中的应用  51-52
  5.2 中国人的"自我"概念  52-53
  5.3 中国人"自我"的发展——个体成长的角度  53-54
    5.3.1 社会教化  53-54
    5.3.2 自我修养  54
  5.4 内隐自我参照效应  54-56
6 全文总结  56-57
7 本研究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57-59
  7.1 本研究的不足  57
  7.2 今后努力的方向  57-59
参考文献  59-63
附录一  63-64
附录二  64-65
附录三  65-66
后记  66

相似论文

  1.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2. 青少年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弹力关系的研究,B844.2
  3. 大学生品牌依恋问卷的编制及其与自我概念关系的研究,B841
  4. 小学生课堂参与、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G622.4
  5.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B844.2
  6. 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母亲参照效应的实证研究,B842.3
  7. 初中生的自我参照效应研究,B842.3
  8. 关系型自我构念和实际亲密度对朋友参照效应的影响,B842.3
  9. 知觉驱动和概念驱动下抑郁个体心境一致性记忆的研究,B842.3
  10. 目标导向与知识导向对无意识思维的作用研究,J502
  11. 蒙汉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特点的对比研究,G807.4
  12.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B841.7
  13. 编码方式、自我构念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B842.3
  14. 初中生学业情绪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自我概念的关系,B844.2
  15. 河南省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G718.5
  16. 民办高职院校高职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特点及心理健康相关研究,B844.2
  17.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者的自我参照效应研究,B841
  18. 自传体广告的自我参照效应及其理论研究,B842.3
  19. 基于事件前瞻记忆中自我参照效应的实验研究,B842.3
  20. 自我对时距知觉影响的神经机制研究,B842
  21. GKT测谎测试的眼动研究,B84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 学习与记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