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秸秆还田养分释放规律及稻草化感作用研究

作 者: 李逢雨
导 师: 涂仕华;王昌全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土壤学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秸秆腐解 养分释放 土壤肥力 化感作用
分类号: S14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570次
引 用: 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采用尼龙网袋法、砂滤管法和植物组织切片的方法对秸秆在不同还田方式下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以及秸秆还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针对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稻草覆盖影响小麦生长的问题,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稻草对小麦的化感作用,以期找到解决稻草还田抑制小麦生长的技术和方法,为大面积农业生产提供急需的技术支撑和指导。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麦秆、油菜秆还田后,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整个试验期间(100d),麦秆、油菜秆的累计腐解率分别为66.18%和55.62%,麦秆高于油菜秆。两种秸秆在养分释放上均表现为,钾(K)最快,磷(P)次之,氮(N)最慢。在还田初期(前10d)K释放率分别达到了98.92%和98.74%,已基本释放完全。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麦秆、油菜秆还田6d后,K的释放就已达95%左右,释放率分别为94.76%和95.93%。在麦秆还田腐解的过程中,组织结构的破坏主要发生在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表皮和机械组织以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的破坏不明显。且麦秆的基本组织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的破坏在腐解前期(50d前)并不明显,主要发生在麦秆腐解的后期(50d后)。在油菜秆腐解过程中,组织结构的破坏主要发生在腐解的前10d。在10d之内,次生木质部以上的维管形成层、韧皮纤维、皮层薄壁组织和表皮均受到破坏而脱落。2.稻草还田后,前期腐解快,后期较慢。翻埋还田的稻草腐解速率明显快于覆盖还田稻草,整个试验期间(210 d)翻埋还田的稻草累计腐解率达到76.55%,而覆盖还田的稻草仅为53.50%。稻草覆盖与翻埋两种还田方式下养分释放速率均以钾(K)最快,磷(P)次之,氮(N)最慢。还田10d内,两种方式下K分别释放了50.32%和90.13%。稻草与土壤充分混合条件下,稻草和土壤矿化释放的氮主要以NO3-N形态(>80%)存在,NH4-N和可溶性有机氮较少;在稻草还田后的前40d存在土壤微生物与作物竞争土壤矿质氮的现象,40d之后此现象消失,稻草开始氮的净矿化;在稻草埋入土壤时同时配施适量的氮肥,可以消除微生物的夺氮现象。在稻草还田腐解过程中,组织结构的破坏主要发生在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及其所包围维管束,表皮和机械组织以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的破坏不明显。两种还田方式比较,在还田初期,翻埋还田较覆盖还田对组织结构的破坏严重。随着腐解的进行,当稻草中易被破坏的基本组织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被破坏之后,两种还田方式对稻草中难以被破坏的表皮和机械组织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的破坏程度差别不大。3.秸秆还田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速效养分,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增加作物的产量。秸秆还田后土壤容重比试验前降低了0.03g/cm3,土壤总孔隙度比试验前增加了0.99%,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增加,尤其是速效钾,增加效果显著。在大春阶段,麦秆还田后水稻增产5.61%,油菜秆还田水稻增产1.31%;在小春阶段,稻草还田小麦增产6.16%,油菜增产7.08%。4.通过测定水稻秸秆水浸提液对小麦发芽率、幼苗高度和根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浸提液浓度对小麦幼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水稻秸秆水浸提液对小麦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低促、高抑,即低浓度的浸提液对小麦发芽有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浸提液对小麦发芽开始产生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在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01g/ml(低)时,浸提液对小麦发芽和幼苗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在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02g/ml(中)时,浸提液对小麦发芽和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且在小麦幼苗生长阶段的抑制作用强于发芽阶段。在此浸提液浓度下,加入外源激素的处理,不但能够消除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还能对小麦幼苗的生长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04g/ml(高)时,小麦发芽和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在此情况下,加入外源激素赤霉素或黄腐酸也不能对此抑制作用产生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0
1. 前言  10-19
  1.1 研究目的与立题意义  10-11
  1.2 文献综述  11-19
    1.2.1 秸秆腐解养分释放研究  11
    1.2.2 秸秆还田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11-18
    1.2.3 秸秆还田的化感作用研究  18-19
2. 麦秆、油菜秆还田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19-29
  2.1 材料与方法  19-21
    2.1.1 试验地点  19
    2.1.2 试验设计  19-20
    2.1.3 分析测定方法  20-21
  2.2 结果与分析  21-28
    2.2.1 麦秆、油菜秆还田腐解特点  21-22
    2.2.2 麦秆、油菜秆还田养分释放特点  22-24
    2.2.3 麦秆、油菜秆还田后组织结构的变化特点  24-28
  2.3 结论与讨论  28-29
3. 不同还田方式稻草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29-40
  3.1 材料与方法  29-31
    3.1.1 试验地点  29
    3.1.2 试验设计  29-30
    3.1.3 分析测定方法  30-31
  3.2 结果与分析  31-39
    3.2.1 不同还田方式对稻草腐解的影响  31-32
    3.2.2 不同还田方式下稻草养分释放特点  32-34
    3.2.3 不同还田方式下稻草腐解后组织结构的变化特点  34-37
    3.2.4 稻草氮素矿化规律研究  37-39
  3.3 结论与讨论  39-40
4. 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40-46
  4.1 材料与方法  40-41
    4.1.1 试验地概况  40
    4.1.2 试验设计  40-41
    4.1.3 分析测定项目及方法  41
  4.2 结果与分析  41-45
    4.2.1 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的影响  41-42
    4.2.2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42
    4.2.3 秸秆还田对土壤氮养分的影响  42-43
    4.2.4 秸秆还田对土壤磷养分的影响  43-44
    4.2.5 秸秆还田对土壤钾养分的影响  44
    4.2.6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44-45
  4.3 结论与讨论  45-46
    4.3.1 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45
    4.3.2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45-46
    4.3.3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46
5. 水稻秸秆水浸提液对小麦的化感作用研究  46-52
  5.1 材料与方法  47-48
    5.1.1 试验材料  47
    5.1.2 试验方法  47-48
    5.1.3 数据处理方法  48
  5.2 结果与分析  48-51
    5.2.1 不同质量浓度的浸提液对小麦发芽的影响  48-49
    5.2.2 不同处理的浸提液对小麦发芽的影响  49
    5.2.3 不同质量浓度的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49-50
    5.2.4 不同处理的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50-51
  5.3 结论与讨论  51-52
    5.3.1 水稻秸秆水浸提液对小麦发芽的影响  51
    5.3.2 水稻秸秆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51-52
6.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52-53
参考文献  53-60
致谢  60-61
附表一  61-6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2

相似论文

  1. 河南境内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X52
  2. 侵蚀红壤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肥力质量评价,S158
  3. 水田秸秆还田机埋草起浆装置的试验研究,S224.29
  4. 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S223.25
  5. 不同轮作制度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S511
  6. 有机与常规蔬菜农场的比较研究,S63
  7. 不同种类包膜肥料氮素溶出特性及对环境影响效应的研究,TQ440.1
  8. 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活性有机碳、氮与作物生长间关系动态研究,S158
  9. 水绵和刚毛藻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干扰作用对四种沉水植物的影响,X524
  10. 稻麦两熟制秸秆沟埋还田作用特点研究,S141.4
  11. 华东地区典型有机农业产地环境与产品品质的研究,S571.1
  12. 连续覆膜旱作及施用控释包膜尿素对水稻生长发育和土壤肥力的影响,S511
  13. 长沙市郊稻田土壤肥力调查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研究,S147.2
  14. 达州白肋烟烟区土壤肥力评价及氮磷钾肥效研究,S572
  15. 植被修复对湘潭锰矿矿区废弃地土壤环境效应的影响,X144
  16. 杉木林采伐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及采伐剩余物的养分贡献,S791.27
  17. 长沙市城乡交错带几种林分类型土壤特性研究,S714
  18. 长沙市天心区城市绿地系统景观格局分析及其土壤质量评价,S731.2
  19. 控释BB肥对西瓜生长发育及其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S651
  20. 连作对棉花生长及棉田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S562
  21. 水稻化感抑草作用的功能性状分析,S5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肥料学 > 农家肥料 > 堆肥、沤肥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