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研究

作 者: 余琴
导 师: 李老民
学 校: 北京体育大学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
关键词: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硕士研究生 培养现状
分类号: G80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496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生教育作为大学后教育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一个国家的研究生水平,常被人们视为该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随着各传统领域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形成交叉学科的过程不断加快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都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的质量与其培养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及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这个领域做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硕士生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主要结论如下:4.1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相对稳定,由公共必修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组成。但它们之间的学时和学分的比例有一定的变化。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基本吻合。4.2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的类别没有变化,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第一外语组成,但对外语课的要求更加灵活。4.3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的类别多样化,课程内容更加全面性和科学性,避免了过去“因人设课”局面;专业方向课基本能满足本研究方向的需要,但要处理和本科课程之间的关系。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选修课程设置以理论课为主,选修课中缺少专项外术科选修。4.4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年限以弹性学制为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学习年限2年或者3年,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4.5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中导师以副教授为主,并且以36-45岁年龄的人群为主体的硕士生导师队伍建设是比较合理的;在培养方式上大多数采用单一导师制。4.6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大多数具有二级运动员以上水平,大多数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很高,有利于学生专项运动技术和技能的进一步发展。但对培养方案中规定每周至少参加一次专项俱乐部的训练并没有完全落实。4.7通过对97届-2003届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较广泛,研究领域相对稳定;论文写作和课程设置有一定的相关性,选题来源多为个人经验,选题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理论根底不足。4.8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和年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得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4.9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以各个研究方向的高级教程和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为主,以多样化形式的其它类型的教材为辅,使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断拓宽,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7
1 前言  7-16
  1.1 选题依据  7-8
  1.2 文献综述  8-16
    1.2.1 国外体育学研究生培养情况  8-9
    1.2.2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情况  9-15
      1.2.2.1 我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历程的历史回顾  9-10
      1.2.2.2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培养的历史回顾  10-11
      1.2.2.3 国内研究现状  11-15
    1.2.3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  15-16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6-18
  2.1 研究对象  16
  2.2 研究方法  16-18
    2.2.1 文献资料法  16
    2.2.2 问卷调查法  16-17
    2.2.3 数理统计法  17
    2.2.4 逻辑分析法  17
    2.2.5 访谈法  17-18
3. 结果与分析  18-47
  3.1 北京体育大学2002-2004 级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18-28
    3.1.1 课程设置的分类情况  18-19
    3.1.2 课程设置与学时和学分分配情况分析  19-28
      3.1.2.1 公共必修课情况的分析  21-23
      3.1.2.2 专业课情况分析  23-26
      3.1.2.3 选修课情况分析  26-28
  3.2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情况分析  28-31
  3.3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情况分析  31-34
  3.4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情况的分析  34-46
    3.4.1 运动能力培养情况的分析  35-38
    3.4.2 科研能力培养情况的分析  38-44
    3.4.3 实践能力培养情况分析  44-46
  3.5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教材使用情况分析  46-47
4. 结论  47-49
5. 致谢  49-50
6 参考文献  50-52
7 附件  52-56

相似论文

  1.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2. 我国足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43
  3.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大学体育方向的发展研究,G807.4
  4. 科研院所硕士研究生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B842.3
  5. 江西省高校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G647.38
  6. 江苏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G849.1
  7. 白城市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2
  8. 硕士研究生主观职业障碍、职业探索行为的相关研究,G647.38
  9. 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G643
  10. 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B844.2
  11. 中国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写作中的写作障碍和写作焦虑研究,H319
  12. 硕士研究生学术生活的弗洛姆式解读,G444
  13.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研究,G643
  14. 上海市游泳项目重点区二、三线教练员现状调查分析,G861.1
  15. 上海市部分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员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G807.4
  16. 广西高校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G807.4
  17. 陕西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制约因素,G832
  18. 上海市小学体育课学生合作精神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G623.8
  19. 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研究,B844.2
  20. 福州市硕士研究生择偶焦虑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关系研究,B844.2
  21.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词汇知识及词汇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H319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教育 >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