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建国初十七年我国法制建设成败的理论探索

作 者: 徐澄
导 师: 周永坤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法学理论
关键词: 法制建设 政治运动 共同纲领 五四宪法 文化大革命
分类号: D9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6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在建国初的七年,新中国完成了对旧法的改造,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司法机构的设置和完善,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成绩之后却是失败和挫折——法律被废弃,司法机构被不合理地合并,公民权利得不到保障,整个社会处于无视法律的状态。不少学者认为“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是造成法制发展转向的主要原因。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基于此,本文对建国初十七年我国法制建设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力求找出法制建设失败的真正原因。在1949年到1966年的这段时间内,运动构成了新中国的主旋律。本文以各种运动为线索,通过对运动中的法律的运行情况以及运动对法律的影响入手,探讨了中国法制建设何时走向失败以及走向失败的原因,并对其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6
前言  6-8
第一章 《共同纲领》下的法制建设(1949 年10 月—1954 年8 月)  8-20
  一、土地改革的进行和法律空间的萎缩  8-11
  二、镇压反革命及按“比例定罪”的出现  11-13
  三、“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和法律的政治化  13-16
  四、司法机关职能的异化和司法改革运动的负面影响  16-19
  五、小结  19-20
第二章 《五四宪法》下的法制建设(1954 年9 月—1957 年5 月)  20-31
  一、五四宪法产生的背景及其缺陷  20-25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和法律空间的进一步萎缩  25-29
  三、司法机关的进一步政治化和权力机关的形式化  29-30
  四、小结  30-31
第三章 57 年以后法律的状况(1957 年5 月—1966 年5 月)  31-42
  一、反右派斗争的进行和公共领域的进一步丧失  32-34
  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进行和法律空间的消亡  34-38
  三、司法机关“被驯服”和权力机关的附属化  38-40
  四、小结  40-42
第四章 法制建设的总结和反思  42-52
  一、法制观念上的重大误区  42-46
  二、法制生成环境的缺乏  46-48
  三、法制实践中的严重缺  48-50
  四、小结  50-52
结语  52-53
参考文献  53-5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56-57
后记  57-58

相似论文

  1. 直面文革,I206.6
  2. 中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研究,F203
  3. “文革”时期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运作机制研究,J209.2
  4. 论我国公务员问责制体系的构建,D922.11
  5.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审计探析,F239.6
  6. 国际优惠关税政策的变迁及其影响,F745
  7. 婚前医学检查与我国人口质量问题法律探讨,D922.1
  8. 社会控制下的道德与法制建设,D90-05
  9. 我国企业诚信缺失根源研究,F270
  10. 渤海环境保护中非滨海省区的法制建设任务,D922.6
  11. 关于“马振抚事件”的历史考察,K27
  12. 保险欺诈法律规制研究,D924.3
  13. 上世纪50-60年代贫下中农协会的兴衰,D422.9
  14. 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资产阶级”概念,A841
  15. “文革”中留京工作的外国专家不同道路的选择,K27
  16. 中、美、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幼儿园体育法制建设之比较研究,D912.1
  17. QQ空间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G641
  18. 贵州苗族习惯法研究,D927
  19. 东北解放区的法制建设研究,K266
  20.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研究,F321.42
  21.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探析,D922.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中国法制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