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黄骅坳陷中、北区构造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

作 者: 张福利
导 师: 陈清华
学 校: 中国石油大学
专 业: 构造地质学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构造特征 油气分布 横向调节带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636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黄骅坳陷是渤海湾新生代盆地的一级坳陷之一,它的形成与演化有着与渤海湾盆地其它坳陷的相似之处,但又由于其所处的特殊构造位置,决定了它具有复杂的地质特点和特殊的地质规律。应用大量的地震、钻井资料,以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力学理论为指导,运用构造分析的方法对黄骅坳陷中、北区构造几何学、构造演化、动力学机制以及构造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本区发育伸展构造样式、走滑构造样式,其中以伸展构造样式为主。北东向伸展构造与北西向横向调节带相互交织构成了本区构造格局。主要断裂具有较大规模、长期发育、主要活动期形态相似和沟通油源的特征。新生代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迁移性。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盆地大尺度的构造变形分析,认为黄骅盆地在新生代属于右旋走滑拉分成因。主要断裂控制烃源岩的展布,断裂活动控制储层的展布,盆地沉积中心具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迁移的趋势。断裂活动控制多套储盖组合,多期的断裂活动形成了众多的圈闭。断裂活动控制油气运移方向。断裂活动的阶段性控制油气在纵向上分为下部成藏组合(沙三段)、中部成藏组合(沙一段、东营组)和上部成藏组合(新近系)。断裂活动的迁移性控制主要含油气组合具有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变新的趋势。根据断裂是影响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以及黄骅盆地构造演化对沉积中心迁移规律,提出白东构造带和南堡构造带东营组和新近系油气藏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11
第1章 前言  11-17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5
    1.2.1 勘探现状  11-12
    1.2.2 研究现状  12-15
    1.2.3 存在的问题  15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5-16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16-17
第2章 盆地结构单元  17-29
  2.1 区域构造特征  17-21
    2.1.1 主要深大断裂  18-19
    2.1.2 基底特征  19-20
    2.1.3 构造层  20-21
  2.2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21-29
    2.2.1 主要凹陷  22-25
    2.2.2 主要构造带  25-29
第3章 盆地构造特征  29-52
  3.1 断裂特征  29-32
    3.1.1 断裂分类  29-31
    3.1.2 断裂走向与分布  31-32
  3.2 断裂组合  32-40
    3.2.1 剖面组合  32
    3.2.2 平面组合  32-40
  3.3 构造特征  40-49
    3.3.1 伸展构造样式  40-42
    3.3.2 走滑构造样式  42-44
    3.3.3 横向调节带  44-49
  3.4 基底构造与盖层构造  49-50
  3.5 隆起与凹陷分布  50-51
  3.6 横向调节带与二级构造带  51-52
第4章 盆地动力学机制与构造演化  52-62
  4.1 白东构造带成因  52-56
    4.1.1 构造背景  52-53
    4.1.2 构造组合  53
    4.1.3 成因分析  53-56
  4.2 盆地动力学机制  56-58
    4.2.1 盆地属性  56
    4.2.2 动力来源  56-57
    4.2.3 动力学机制  57-58
  4.3 盆地构造演化  58-62
    4.3.1 构造演化阶段  58-61
    4.3.2 构造演化规律  61-62
第5章 盆地构造与油气分布规律  62-83
  5.1 油气分布特点  62-68
    5.1.1 平面分布  62-63
    5.1.2 纵向分布  63-68
  5.2 断裂与油气分布  68-78
    5.2.1 断裂与烃源岩  68-71
    5.2.2 断裂与储层  71-74
    5.2.3 断裂与储盖组合  74-76
    5.2.4 断裂与圈闭  76-77
    5.2.5 断裂与油气运移  77
    5.2.6 断裂活动阶段与油气纵向分布  77-78
    5.2.7 断裂活动迁移与油气平面分布  78
  5.3 油气分布规律  78-80
    5.3.1 生油凹陷与油气分布  78-79
    5.3.2 主要断裂与油气分布  79-80
    5.3.3 横向调节带与油气分布  80
  5.4 油气勘探方向  80-83
第6章 结论  83-85
参考文献  85-92
致谢  92-93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93-94

相似论文

  1. 云南东川铜矿构造演化与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P618.41
  2. 望奎—兰西地区地震资料综合解释与构造特征研究,P631.44
  3. 黄骅坳陷孔店组地震属性分析及其在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应用,P631.44
  4. 吉林油田新立新北地区气藏评价研究,P618.13
  5. 敖南油田黑帝庙油层构造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P618.13
  6. 西藏伦坡拉盆地构造特征研究,P618.13
  7. 内蒙古太仆寺旗金豆子山铅锌矿床构造特征及构造控矿研究,P618.4
  8.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P539.2
  9.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砂岩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10. 淮南煤田煤的孔隙特征研究,P618.11
  11.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P546
  12.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代构造形成及油气分布,P618.13
  13. 滁河断裂特征研究及其意义,P542
  14. 哈萨克斯坦AB油田中区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调整技术研究,P618.13
  15. 宿迁—绍兴区域剖面构造特征与动力学机制,P618.13
  16. 萨南油田油水过渡带油水界面的确定及其控制因素研究,P618.13
  17. 饶阳凹陷中北部古近系构造样式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P618.13
  18. 青东地区新生代盆地的发育与演化,P618.13
  19. 辫状河三角洲相储层非均质性研究,P618.13
  20. 东营凹陷辛镇—广利西沙四段沉积体系特征及成藏规律研究,P618.13
  21. 塔里木盆地草湖北部主要构造运动及其圈闭类型,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