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与凯恩斯货币理论重叠共识

作 者: 张雅茹
导 师: 沈建明
学 校: 天津财经大学
专 业: 西方经济学
关键词: 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 金融危机
分类号: F8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世界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加强,但货币理论一直是经济学中争论很激烈的一个领域。在我们所经历的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中,当人们对危机进行反思并试图给出一定解释的时候,世界上的许多有识之士,很自然会想到已在九泉之下的两位经济学家,一位是马克思,另一位是凯恩斯,所以在经济危机理论的讨论中又兴起了一场“马克思热”和“凯恩斯热”。本文通过对货币理论的发展及货币理论各种争论进行梳理,得出货币理论各种争论的焦点就在于货币是交易媒介、价值贮藏还是计价单位,货币是存量还是流量,货币表示相对价格还是价格总水平,是中性还是非中性的,是内生还是外生性的等一系列问题上。通过对马克思与凯恩斯货币理论在货币职能,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理论,货币利息率方面的比较,发现二者对货币经济性质的肯定和应用,货币供给具有一定的外生性,货币供给数量的决定,利率的决定和调节机制,货币政策调节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共识”。在此基础上并试图运用这一“共识”对这次金融危机做出一些经济学的解释。不论是凯恩斯还是马克思都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不稳定性最终表现为货币总量比例的不协调,也即虚拟性货币与实际经济之间的不对应。绝大多数的经济学研究者还没有充分意识到现代的货币已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前的货币,现代的货币已经是完全虚拟化的了,所以盯住货币供给总量的货币政策是明智之举。上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之后,政府干预理论受到空前挑战和质疑,自由主义主张得到恢复和推崇,当凯恩斯主义的市场干预对国民经济所起的作用在减弱和消退之时,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大行其道,该理论放弃了政府的干预冲动,仅仅要求货币当局保持适当的货币供给增速即可万事大吉。虽然这一政策简单易行,却容易被市场所蒙蔽,当下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创新究竟人为地创造出多少货币,这些货币是否在央行的财务报表中有所体现并得到应有的关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必须全面认识和把握现代货币的性质和特点,充分了解和汲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货币操控、政策调整的经验教训,排除新古典“两分法”的货币主张和解释,为适应后危机下全球经济调整的需要,促进我国经济平稳、持续、适度增长与发展,保持我国内外经济政策的一致性与协调性,须确立我国货币政策方面适当松动货币总量控制的观念和决心,配合以在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上由直接干预转向间接调控,从行政手段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手段转变就是非常必要和现实的了。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1章 绪论  8-13
  1.1 选题的背景  8-9
  1.2 研究现状  9-12
  1.3 研究目标及拟创新之处  12-13
第2章 马克思与凯恩斯货币理论的比较  13-28
  2.1 关于货币职能的比较  13
  2.2 关于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  13-15
  2.3 关于货币供给理论的比较  15-19
    2.3.1 货币供给内外生性的比较  15-17
    2.3.2 货币供给数量决定的比较  17-19
  2.4 关于货币利息率的比较  19-23
    2.4.1 利率含义的比较  19-20
    2.4.2 利息的来源与本质的比较  20-22
    2.4.3 利率在经济中的调节作用之对比  22-23
  2.5 马克思与凯恩斯所支持的共同规范  23-28
    2.5.1 对货币经济性质的肯定和应用  23
    2.5.2 货币供给具有一定的外生性  23
    2.5.3 关于货币供给数量的决定  23-24
    2.5.4 马克思对统一利润率与凯恩斯对同一利息率强调的一致性  24-25
    2.5.5 利率的决定和调节机制方面的相通与借鉴  25-27
    2.5.6 货币政策调节机制的融合  27-28
第3章 运用"视域融合"的货币理论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解释及其粗浅的结  28-40
  3.1 以货币为出发点对金融危机机理的解释  28-29
  3.2 以货币为出发点对金融危机渊源的分析  29-31
  3.3 金融危机对二者货币理论的挑战  31-35
  3.4 粗浅的结论  35-40
    3.4.1 从货币发行量出发对金融危机的再认识  35-37
    3.4.2 危机是美国货币地位与实体地位失衡的逻辑必然  37
    3.4.3 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  37-40
参考文献  40-43
后记  43

相似论文

  1. 后金融危机时代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关系调适研究,F249.26
  2. G公司战略选择与研究,F426.6
  3. 名牌企业的抗金融危机能力研究,F272;F224
  4.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研究,F275
  5. 跨国股票市场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分析,F831.51;F831.59
  6. 东亚金融危机后韩国证券市场发展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分析,F131.26
  7. 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分析,F752.02
  8. 关于日本外国劳动者政策的考察,DD912.5
  9. 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F822;F224
  10. 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研究,F233
  11.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股市的联动性研究,F832.51;F831.51
  12. 中国应对两次金融危机的政策及其有效性比较研究,F812
  13.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F822.0
  14. 美国金融的杠杆化分析,F837.12
  15. 后危机时期财政政策的优化选择,F812.0
  16. 结构性减税政策为中国经济增长保驾护航,F812.42
  17. 国际金融危机对河北省税收收入的影响研究,F812.42
  18. 基于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融资风险问题研究,F275
  19.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F275
  20. 论金融危机的法律防范,D922.28
  21. 全球金融危机语境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研究,F123.9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货币 > 货币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