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清前朝(1644-1840年)湟水流域田赋制度的实施及其环境演变

作 者: 王晓霞
导 师: 侯甬坚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历史地理学
关键词: 清前期 湟水流域 田赋制度 环境演变
分类号: K24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1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环境变化是自然因素叠加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人类活动是人类自出现以来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过去,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的分析仅仅局限于一般性的人类社会经济行为上,而对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驱动力——制度或者政策因素的重点研究关注不够;若是将制度和政策因素引入西部环境变化的研究中,更有助于深化环境变化研究。因此,环境演变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即从制度、政策角度研究区域环境演变。湟水地区属于典型生态脆弱区,清前期该区的环境变化较为显著,影响该区环境变化的重要外在驱动力即为清代田赋制度在该区的颁布和实施,而关于这一地区的田赋征收制度、环境演变两个方面的文献资料较多,为我们从制度角度分析国家和地方行政区域层面上的田赋征收制度下对环境演变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选择1644—1840年湟水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历史文献对该区田赋征收制度、自然环境状况的记录,研究田赋制度在该区的实施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以下问题:特定时期、特定地区的田赋制度对自然环境变化有没有影响?若有,这种影响如何?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主要阐述本选题的总体认识和宏观把握,主要介绍选题依据、研究概念界定、相关研究评述和研究思路、方法。第二部分介绍清前期(1644—1840年)湟水流域田赋制度的制定及其实施情况。该部分首先简单介绍清前期湟水地区的土地占有情况和赋税承担状况,在此基础上,又分别叙述了顺治、康熙朝以及雍正至道光朝湟水地区所出台的田赋制度及实施状况,总结出各个时期田赋制度的具体内容和特点。第三部分是论述田赋制度的实施效果。该部分主要介绍清前期田赋征收制度下的额征粮草总数、收入和支出概况,在册土地面积的增减变化,农业分布区域的扩大趋势,以及藏族、土族生产方式的转变等。这些主要为后文分析环境变化奠定基础。第四部分主要尝试讨论田赋征收制度与其环境演变之间的的关系。该部分首先分清初、清中叶两个阶段,详细复原了清前期湟水地区的环境概貌,并归纳了其演变趋势,得知清前期该区的自然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地表天然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逐渐加剧表现最为突出;为了弄清楚清前期该区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源,笔者还尝试从自然和人文两个大方面进行探究。笔者结合湟水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条件,认为脆弱的自然条件可能是影响该区环境演变的内在原因,并且从明清气候大背景、土壤状况、及地表植被等因素对内在原因进行了论证。此外,笔者还简单地介绍了清前期影响湟水地区自然环境演变的相关人文因素,并重点探讨了田赋征收制度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以及田赋制度是如何影响自然环境演变的等问题,认为田赋制度下的诸因素是导致清前期湟水地区自然环境恶化的外在驱动力和催化剂。第五部分,通过对上述各项内容的研究,本文得出结论:清前期湟水地区陆续政府制定并实施和相对完善的田赋制度,在各级官员的悉心实施下,田赋征收取得了相对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对该区的自然环境演变产生了影响。田赋征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清前期湟水地区自然环境显著变化的外在驱动力和催化剂,而该区本身的脆弱自然条件则是环境演变的内在动力。总体而言,本文第一部分绪论是对本研究选题总体认识和把握;第二部分叙述清前期湟水地区所颁行的各项田赋制度,是进行本研究的基础;第三部分是对田赋征收制度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关注和分析;第四部分是对田赋征收制度和环境演变之间关系的尝试性探讨,第五部分是对本文研究的总结和归纳。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2
第一章 绪论  12-24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2-16
    一、选题缘起  14
    二、研究意义  14-16
      (一) 学术意义  15
      (二) 现实意义  15-16
  第二节 资料介绍与相关研究现状  16-22
    一、资料介绍  16-18
      (一) 史志资料  16-17
      (二) 档案资料  17
      (三) 游记、笔记资料  17-18
      (四) 今人研究成果  18
    二、研究现状  18-22
      (一) 田赋制度方面  18-20
      (二) 环境变迁方面  20-22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22-24
    一、研究思路  22
    二、研究方法  22-24
第二章 清前期(1644-1840年)湟水流域田赋制度的制定及实施  24-55
  第一节 清前期湟水流域土地占有状况  24-32
    一、国有土地  26-28
      (一) 屯田  26-27
      (二) 监牧地  27-28
    二、私有土地  28-30
      (一) 地主所有的土地  28-29
      (二) 自耕农、半自耕农占有的土地  29-30
    三、寺院占有的土地  30-32
  第二节 顺治、康熙朝湟水地区田赋制度的制定及实施  32-39
    一、田赋征收的历史渊源  33-34
    二、顺治、康熙时期田赋制度出台的背景  34-35
    三、田赋制度的内容  35-36
    四、田赋征收制度的实施状况  36-39
      (一) 影响田赋制度实施的因素  36-37
      (二) 田赋征收的具体步骤  37-38
      (三) 田赋制度的实施状况  38-39
  第三节 雍正至道光年间湟水流域田赋制度的制定及实施  39-55
    一、田赋制度制定的背景  39-42
      (一) “摊丁入亩”制度在湟水流域实施状况  39-41
      (二) 雍正初年至道光末年田赋制度出台的背景  41-42
    二、田赋征收制度的制定  42-45
      (一) 承纳田赋的土地类型  43
      (二) 田赋征收类型  43
      (三) 征收科则  43-44
      (四) 田赋附加:马粮、耗羡粮、屯草  44-45
    三、田赋征收制度的实施  45-55
      (一) 影响田赋制度实施的因素  45-46
      (二) 田赋征收的具体步骤  46-47
      (三) 个例研究:清中期湟水流域田赋制度的实施  47-55
第三章 清前期湟水流域田赋制度的实施效果  55-72
  第一节 田赋收支严重失衡  55-60
    一、田赋收入总体有所增加  55-56
      (一) 顺治、康熙时期的粮草额数  55
      (二) 雍正初至道光末征收粮草数量  55-56
    二、田赋入不敷出  56-60
      (一) 田赋收支严重失衡的表现  56-59
      (二) 田赋收支失衡的原因  59-60
  第二节 在册耕地面积的增减变化  60-63
  第三节 农业分布区的扩大  63-67
    一、明末清初农业分布区域  63-65
    二、清中后期农业分布区域  65-67
  第四节 湟水流域藏族、土族生产方式的转变  67-72
    一、明末清初藏族、土族生产方式  68-69
      (一) 藏族  68-69
      (二) 土族  69
    二、清中后期藏族、土族生产方式  69-72
第四章 田赋征收与环境演变之关系探讨  72-102
  第一节 清前期湟水流域自然环境的演变  72-84
    一、清初自然环境状况  72-78
      (一) 在册人口数量反映的环境信息  72-73
      (二) 个案研究:清初湟水流域自然环境概貌  73-78
    二、清中期自然环境概貌  78-84
      (一) 在册人口数量蕴含的环境信息  78-79
      (二) 个例:清中期湟水地区的生态环境概貌  79-84
    三、清前期湟水地区环境变迁的基本趋势  84
      (一) 地表天然植被逐渐减少  84
      (二) 水土流失日益加剧  84
  第二节 影响湟水流域环境演变的自然因素探讨  84-91
    一、小冰期气候对环境变化的影响  85-87
    二、地貌形态和土壤类型潜在的环境变化的因素  87-90
      (一) 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态  87
      (二) 主要土壤类型  87-88
      (三) 土壤侵蚀状况  88-90
    三、草原植被隐含的环境变化的因素  90-91
  第三节 影响环境演变的人文因素—以清前期湟水流域田赋征收制度为例  91-102
    一、影响和干扰清前期湟水地区自然环境演变的人文因素  91-93
      (一) 农业垦殖  92
      (二) 人口迅速膨胀  92
      (三) 游牧民族习俗  92-93
    二、田赋征收制度和环境演变之关系探讨  93-102
      (一) 田赋征收制度影响环境演变因素  93-99
      (二) 个案研究:征收番粮与开垦番地  99-102
第五章 结论  102-105
参考文献  105-110
后记  110-112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12

相似论文

  1. 清前期中英刑事法律冲突透视,D924;D929
  2. 胶州湾岸线变化对动力环境的影响,X55
  3. 昙石山遗址及其自然环境演变的探讨,P532
  4. 20世纪60年-21世纪初北仑河口地形地貌演变与成因分析,P931
  5. 清前期(1659-1840年)云南楚雄地区山区经济研究,K249
  6. 湟水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下的水文响应研究,P334.92
  7. 长江忠县、巫山考古遗址的古环境研究,K878
  8. 大连市七顶山黄土沉积特征及其环境意义,P532
  9. 清代湟水流域农业开发,K249
  10. 明及清前期清鸡足山寺院经济研究,K248
  11. 清前期思想控制之法律问题论析,K249
  12. 湟水流域城镇超循环体系及其反馈机制研究,TU984
  13. 沉积物中脂类生物标志物的物源示踪及环境演变指示,P618.13
  14. 清前期景德镇民窑青花山水的写意性研究,K876.3
  15.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苦水洋东侧沙脊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演化,P736.21
  16. “女子无才便是德”?,K249
  17. 高等教育事业单位功能目标和系统环境的演变,G649.2
  18. 海南岛东寨港全新世以来沉积环境与历史地震事件的沉积记录研究,P736.21
  19. 若尔盖地区晚全新世泥炭记录的环境演化,P532
  20. 600年以来巢湖流域水旱灾害研究,P426.616
  21. 清代前期祀孔研究,K892.9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清前期(1616~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