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科技馆功能实现探析

作 者: 王岩
导 师: 陈红兵
学 校: 东北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科技传播 传播系统 科技馆 功能实现
分类号: G3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科技传播在提升我国国民科学素养、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乃至综合国力方面具有长远的意义。科技馆作为向青少年展开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更是应该发挥培育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任。但是我国的科技馆由于种种原因,科普功能发挥不到位,探索与构建科技馆的良性发展道路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课题。本文从传播系统理论出发,分析了科技传播系统模型,结合国内外科技馆发展及研究现状,从科技传播系统视域下对我国科技馆进行分析,探究了科技馆传播系统的要素、结构及功能实现方式,然后从科技馆传播系统要素方面、结构方面、科技馆传播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科技馆功能实现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促进我国科技馆功能实现的对策,包括确立推进我国科技馆功能实现的原则,即整体性原则、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科技馆功能发挥的具体举措包括:在科技传播系统内部需要实施人才战略、增强展品的吸引力;在环境方面需要加大科技馆的普及范围、探索科技馆的产业化道路、增加科技馆的社会援助、提高公众素养,培育崇尚科学的社会文化等。本文的创新点表现在应用科技传播系统理论来分析科技馆的功能实现,探讨我国科技馆功能发挥的障碍,提出增进我国科技馆功能的实施原则及具体举措。本论文深化了科技传播与普及的研究,拓展了STS的研究领域,对提高科技馆的科技传播与普及功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1章 绪论  9-15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9-10
    1.1.1 问题的提出  9
    1.1.2 研究意义  9-10
  1.2 相关文献综述  10-14
    1.2.1 国外科技馆的发展现状  10-11
    1.2.2 我国科技馆发展现状研究  11-14
    1.2.3 文献评析  14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1.3.1 研究思路  14
    1.3.2 研究方法  14
  1.4 论文的创新点  14-15
第2章 科技馆及其历史演变  15-18
  2.1 科技馆概念界定  15-16
    2.1.1 科技馆的定义  15
    2.1.2 科技馆的类型  15-16
  2.2 科技馆的历史演变  16-18
    2.2.1 自然博物馆阶段  16
    2.2.2 工业博物馆阶段  16
    2.2.3 现代科技馆阶段  16-17
    2.2.4 数字科技馆时代  17-18
第3章 科技传播系统视域下的科技馆功能实现  18-26
  3.1 科技传播系统的理论分析模型  18-21
    3.1.1 系统论的基本理论主张  18
    3.1.2 科技传播系统分析模型  18-21
  3.2 科技馆的功能实现  21-26
    3.2.1 作为科技传播子系统的科技馆的要素分析  21-22
    3.2.2 科技馆传播系统的结构分析  22-23
    3.2.3 科技馆传播系统的功能实现  23-26
第4章 我国科技馆功能实现的问题分析  26-33
  4.1 科技馆传播系统的要素方面问题  26-29
    4.1.1 科技馆传播的主体障碍  26-27
    4.1.2 科技馆传播的中介障碍  27-28
    4.1.3 科技馆传播的受众障碍  28-29
  4.2 科技馆传播系统的结构方面的问题  29-30
    4.2.1 结构失衡  29
    4.2.2 主体与受众信息不顺畅  29
    4.2.3 政府职能越位,责任缺位  29-30
  4.3 科技馆传播系统与环境关系方面的问题  30-33
    4.3.1 经济环境的制约  30-31
    4.3.2 政策环境的影响  31
    4.3.3 文化环境的障碍  31-33
第5章 增进我国科技馆功能实现的对策  33-43
  5.1 增进我国科技馆功能实现的原则  33-34
    5.1.1 整体性原则  33
    5.1.2 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  33-34
    5.1.3 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结合的原则  34
  5.2 增进我国科技馆功能实现的举措  34-43
    5.2.1 科技馆传播主体方面——实施科技馆传播的人才战略  34-35
    5.2.2 科技馆传播中介方面——增强科技馆展品的吸引力  35-37
    5.2.3 科技馆传播对象方面——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37
    5.2.4 创造利于科技馆传播的社会环境  37-43
第6章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7
致谢  47-48
作者简介  48-4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49

相似论文

  1. 竞争性选拔制度的功能实现,D262.3
  2. 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301
  3. 电压监测仪自动校验系统,TM933.2
  4. 高校校园“一卡通”建设的实践和研究,TP393.18
  5. 新时期我国科技馆发展对策研究,G322
  6. 新媒体艺术在科普中的应用研究,G315
  7. “中小科技馆支援计计”项目实施研究,G322
  8. 广西、广东六县(市)“中小科技馆支援计划”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G322.7
  9. 湖北省中小科技馆科普资源利用问题及对策研究,G322
  10. 贵州科技馆员工绩效考核体系设计,F272.92
  11. 中国设计驱动型家具企业的发展战略与执行,F426.88
  12. 科技馆员工绩效考核体系设计,G311
  13. 陕西科技馆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方案研究,G322.7
  14. 顾客系统自组织临界性研究,F224
  15. 宋明理学传播系统研究,B244;B248
  16. 科学传播问题研究,G206
  17. 开放存取环境下图书馆学术期刊传播系统及其服务的研究,G255.2
  18. 广东科学中心科技影院运营模式优化研究,G322.7
  19. 网络社群知识传播的系统结构及其管理,G206
  20. 拉米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R512.6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科学研究工作 > 群众性科学研究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