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太平洋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英外交

作 者: 王立新
导 师: 刘会军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太平洋 战争时期 战争爆发 外交政策 外交实践 大国地位 中英关系 中国的国际地位 西方各国
分类号: K2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27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太平洋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英外交是中英关系史上的重要内容,也是抗战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当时有利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产物,也得力于国民政府的不懈努力。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所处的国际关系格局国民政府对英外交背景: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就整个国际形势来说并不是孤立的。日本的侵略危害了西方各国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关注,国民政府特别注意运用外交手段,积极争取西方各国包括英国的支持,获得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然而,当时国际形势相当严峻,英国国内弥漫着浓厚的绥靖主义情绪,孤立主义泛滥于美国。西方各国对日本持软弱态度,并未采取有效的援华措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苏等国面对两线作战的压力,尤其是英国,在远东和太平洋战场力量薄弱,要依赖中国牵制日本,中国处在有利的国际关系格局中。二、太平洋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英外交的政策与目标对英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制定:太平洋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以服务于抗战、维护民族权益为出发点,针对英国既需要中国与之合作又歧视制约中国的对华战略,制定并调整对英外交政策。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是:将中日问题国际化,争取英国在国际讲坛上支持中国,抵制英国对日妥协,争取经济援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把对英外交政策的目标定位于争取同盟抗战,谋求平等的国际地位。利用有利的国际关系环境,借助美国的力量,进行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三、对英外交实践(一)——军事与经济的合作与纷争争取同盟抗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使中英成为事实上的盟友,双方在军事和经济等方面展开了全面合作。缅甸战场事关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WP=45>滇缅路和西南大后方的安危,也是英国能否确保印度的关键。共同的利益使中英在印缅战场上并肩作战,但因战略分歧及英国的殖民主义立场,双方合作中充满矛盾。在经济上,中英合作主要围绕5000万英镑贷款问题展开,中国争取无条件经济援助的路程充满艰辛,最后拖至抗战胜利前才达成协议,而且与中国的要求相差甚远,中英经济合作有名无实,影响了战时的中英关系。四、对英外交实践(二)——政治纠葛中的协调与进退谋求大国地位:太平洋战争爆发,一夜之间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率先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确立了“四强”地位,但并未取得事实上的平等。英国对华采取歧视政策,成为中国谋求大国地位的主要障碍。国民政府为获得平等的国际地位,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中英也因此摩擦不断。蒋介石为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加强中、英、印军事合作,访问印度并关心其局势;在新约谈判中,国民政府据理力争,中英互有进退,部分地改变了传统的中英关系;在西藏主权问题上,国民政府的强硬态度使英国分离西藏的计划破产。国民政府在这些问题上做了重大的让步,使寻求平等的国际地位的愿望没有完全实现。结论:太平洋战争时期的对英外交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抗战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得失兼有。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服务于抗战。国民政府对英外交所取得的成果对争取外援,坚持持久抗战,争取抗战的全面胜利,谋求国家、民族在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地位以及大国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英国的殖民主义立场及国民政府需要英国对其有所援助和中英协同抗战,以及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和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事实,又制约着国民政府对英外交,使在具体的外交实践中有时表现出一定的顺从和让步。但这毕竟是全民抗战的重大成果,是近代以来对外关系的重大进步。

全文目录


前 言  5-6
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政府所处的国际关系格局  6-11
  (一) 抗战以来国民政府的对英外交努力  6-8
  (二) 国民政府所处的国际关系格局  8-11
二、 国民政府对英外交的政策与目标  11-15
  (一) 国民政府外交政策的调整  11-12
  (二) 太平洋战争时期英国对华战略  12-13
  (三) 国民政府对英外交的政策与目标  13-15
三、 军事与经济上的合作与纷争  15-23
  (一) 缅甸战场的明争暗斗  15-20
  (二) 有名无实的经济合作  20-23
四、 政治纠葛中的协调与进退  23-33
  (一) 蒋介石与英印冲突  23-26
  (二) 中英新约谈判与香港问题上的进退  26-29
  (三) 在西藏主权问题上的强硬态度  29-33
结 论  33-36
  (一) 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33-34
  (二)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4
  (三) 外交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  34-36
注 释  36-41
参考文献  41-44
中文摘要  44-46
英文摘要  46-48

相似论文

  1. 基本权利对第三人效力之理论与实践,D911
  2.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922.281
  3. 论蒋介石对日外交中的“和平”策略,K262
  4. 论段祺瑞的对日外交思想,K258
  5. 中国国家利益与对外战略选择,D820
  6. 对新中国成立前后中英建交问题的历史考察,D829
  7. 太平洋战争时期中英在缅甸的合作与分歧,K152
  8. 论英国在华领事裁判权,D929
  9. 从认知视角看正常化过程中的中英关系(1949-1972),D829
  10. 帝国的想象和现实,K249
  11. 新中国成立前后英国对华外交政策及其演变,K561.5
  12. 1950年北京美国兵营地产事件研究,K27
  13. 马戛尔尼使华与天主教传教士,K249.3
  14.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研究(1833-1838),K249.3
  15. 尼克松总统(1969-1974)的中国观,K712
  16. 1964-1968年英国的东苏伊士防务撤退决策初探,K561.5
  17. 日本在走向经济、政治大国中的天皇外交,K313
  18. 试论颜惠庆的外交实践,K25
  19. 当代俄罗斯外交学研究,D851.2
  20. 冷战后新加坡对美政策研究,D833.9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