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139S应用基础研究

作 者: 付爱斌
导 师: 肖层林
学 校: 湖南农业大学
专 业: 种植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核不育系 139S 育性温敏特性 异交特性
分类号: S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水稻温敏型核不育系139S于2003年2月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应用价值。 本课题利用自然生态条件下三年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气候室(箱)、冷水池鉴定,对水稻温敏型核不育系139S的应用基础,尤其是对育性转换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如下结果: 1 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于23℃(22.8~23.0℃),139S是至今育成的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的水稻温敏核不育系之一。 2 育性敏感期为幼穗分化第4~6期,其中以第5~6期最敏感,幼穗分化第3期及以前(在自然条件下距开花前17天及以上)和第6期及以后,以日均温20±2℃处理9天,不育性不波动。 3 在育性敏感期内,人工气候室以20±2℃处理1天,不育性不波动,处理2天能使不育性产生波动。在自然生态条件下,连续3天日均温22~23℃低温,不育性不产生波动,或者说只产生轻微波动,自交结实率在1%以内,遇上日均温低于23.0℃1天,也不会导致不育性波动。在人工气候室以日均温23.5℃处理11天以后,只有10%单株不育性波动,但染色花粉只有0.15%,自交结实率为零。证明139S育性敏感期耐低温能力较强,对保障制种纯度有利。 4 139S生育期对温度反应较敏感,从3月至7月份播种,随着播期推迟,播始历期明显缩短,春播(3~4月份播种)的播始历期有效积温(12-27℃)700~850℃,夏播(5~6月份播种)的播始历期有效积温770~900℃。播始历期的有效积温只能作为制种时父母本播种差期确定的参考依据。 5 139S单穗花期需要7~8天,群体花期14天左右,其中第2~5天为盛花期,占总开花率的65.97%,但盛花期过后,开花速度缓慢,花期遇低温,开花速度更慢,甚至不开花,导致闭花率提高,对异交结实不利。 6 139S柱头外露率不高,仅50%左右,但花时在11:00~12:00有明显高峰,午前花率达65.9%,表现制种时父母本花时相遇率高,有利于提高异交结实率。根据1395的育性温敏特性和制种异交特性,在制种应用时,敏感期的安全和抽穗扬花期的安全,尽管1395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为确保育性且承受低温持续时间较长,不育性不易波动,但为了提高制种产量,确保种子纯度,用1395制种,播种期宜安排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育性敏感期在7月中旬至8月初,抽穗扬花期在8月上旬至中旬 8由于1395株形较紧凑 着粒密度较大,上部叶片直立,穗部湿度大,易感纹枯病和稻粒黑粉病,应及时防治。

全文目录


摘要  5-9
前言  9-16
  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9-10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0-16
    2.1 对两用核不育系不育特性生态控制因素的认识与研究  10-12
      2.1.1 光照对育性转换的影响分析  10-11
      2.1.2 温度对育性转换的影响认识和研究  11-12
      2.1.3 光、温诱导育性转换敏感期的研究  12
    2.2 对两用核不育系实用性的认识与研究  12-13
    2.3 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与鉴定方法的研究  13-14
      2.3.1 两用核不育系选育途径多样化  13
      2.3.2 严格进行选择(两次选择)  13
      2.3.3 两用核不育系鉴定的程序和方法上有了较大的改进  13-14
    2.4 两用核不育系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14-16
材料与方法  16-19
  1 试验材料  16
  2 试验方法  16-19
    2.1 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及生育期、株叶穗粒性状研究的方法  16-17
      2.1.1 自然生态条件下研究方法  16-17
      2.1.2 人工气候室(箱)和人工冷水池条件下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范围的鉴定  17
    2.2 育性敏感期及对低温持续时间承受能力研究方法  17-19
结果与分析  19-32
  1 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范围的确定  19-25
    1.1 自然生态条件下鉴定的结果与分析  19-23
      1.1.1 2000年鉴定结果与分析  19-21
      1.1.2 2001年鉴定结果与分析  21-22
      1.1.3 2002年鉴定结果与分析  22-23
      1.1.4 自然生态条件下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范围综合分析  23
    1.2 人工气候室(箱)与冷水池鉴定的结果与分析  23-25
      1.2.1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人工气候室鉴定的结果与分析  23-24
      1.2.2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人工气候箱和冷水池鉴定的结果与分析  24-25
  2 139S育性敏感期及对低温持续时间承受能力的表现  25-26
  3 农艺性状的表现  26-27
    3.1 生育期和主茎叶片数  26-27
    3.2 株、叶、穗粒性状表现  27
  4 异交特性表现  27-30
    4.1 花期表现  27-28
    4.2 花时表现  28-30
    4.3 柱头外露特性  30
  5 139S制种应用的基本方案  30-32
    5.1 合理安排育性敏感期和抽穗扬花期,保证两个时期的安全性  31
    5.2 建立高产制种苗穗结构群体  31
    5.3 建立良好的异交态势  31
    5.4 应及时防治稻粒黑粉病和纹枯病  31-32
小结与讨论  32-34
  1 139S育性转换起点温度  32
  2 139S育性敏感期对低温持续时间承受能力  32
  3 139S选育方式的独特性与应用价值  32-34
参考文献  34-37
致谢  37-38
作者简介  38

相似论文

  1. 水稻茎叶特异表达基因启动子的筛选及分析,S511
  2.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枯唑和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S435.111.4
  3. 水稻OsNAR2.1参与硝酸盐调控根系生长的机制,S511
  4. 转基因水稻对肉仔鸡饲用安全性研究,S831.5
  5.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6. 水稻黄单胞菌tal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
  7.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S511
  8.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9. 粳米脂肪含量的氮素效应及其与米粉理化特性的关系研究,S511.22
  10. 水稻硝转运蛋白基因OsNRT1.1a和OsNRT1.1b的功能研究,S511
  11. 水稻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OsNRT1.2和OsNRT1.5超量表达材料的功能鉴定,S511
  12. 硅、硫对水稻砷吸收、积累的影响机制研究,S511
  13. 利用RNA瞬时干扰技术研究甘油二酯激酶基因在水稻响应激发子木聚糖酶和盐处理中的作用,S511
  14. 水稻胁迫应答基因3’UTR模体及相关miRNA的生物信息学研究,Q943.2
  15.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细菌、真菌多样性研究,S154.3
  16. 太湖地区水稻土有机碳空间表征尺度效应研究,S158
  17. 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为害后水稻的光谱特征,S435.112
  18. 申嗪霉素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活性及抗性风险评估,S435.111
  19.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方法的建立及感病生育期的研究,S435.111.4
  20. 水稻黄单胞菌clp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5.111.4
  21. 丛枝菌根对旱作水稻/西瓜间作系统中西瓜枯萎病的影响,S436.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