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游牧”城市的蒙古人

作 者: 赵璐
导 师: 包智明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蒙古族流动人口 城市适应性
分类号: C9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蒙古人离开他们世代生活的草原,流动到城市中重新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与其他流动人口相比,蒙古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会面临更多的问题。他们如何在城市中生存?他们在城市的生存现状是怎样的?从牧区到城市,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上述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因此本研究立足于蒙古族人口流动到城市后的适应性问题,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对蒙古族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状况做出详细的描述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选择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为调查地点,以该地区的蒙古族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非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的方法,分析并探讨蒙古族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具体说来,本文从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这三个维度来描述蒙古族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性。首先,就经济层面而言,笔者通过对被访者的职业、收入及消费、居住模式的调查,发现蒙古族流动人口经济层面上的适应仍然处于较低层次,多数维持在基本生存水平,其影响因素包括制度、政策、个体、民族性等方面。其次,就社会层面而言,笔者通过对被访者的语言及着装的变化、闲暇时间的安排、人际交往、婚恋观念这四个方面的描述,发现蒙古族流动人口受城市生活环境的影响,在语言、着装和婚恋观念方面逐渐缩小与城市居民的距离,较适应城市生活方式。但在闲暇时间的安排以及人际关系的交往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阻碍,其影响因素包括制度原因、经济层面的低层次适应以及民族性。再次,就心理层面而言,笔者通过对被访者的归属感、民族性两方面的描述和分析,认为尽管蒙古族流动人口有留城意向,但是他们对城市并没有归属感。且由于其经济能力及社会资源的缺乏,使得该群体的民族意识逐渐增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为长期的城乡二元对立造成的制度壁垒使得他们充满被剥夺感。最后,笔者对经济上较成功的蒙古族流动人口进行个案分析。研究发现即使蒙古族流动人口在经济层面的适应达到较高层次,但在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上仍处于不适应状态,无法完全融入城市。此外笔者还发现蒙古族流动人口中存在的两种现象。该群体需要根据不同情境选择隐藏或凸显自己的民族身份来更好地适应城市。蒙古族流动人口开办的企业中存在着族群雇佣网络。尽管其雇佣网络表面上被亲缘和地缘网络所掩盖,但在一定条件下会显现出该群体依靠族群认同建立雇佣网络。通过上述描述及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笔者总结了蒙古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的特点:蒙古族流动人口无论是在经济、社会还是心理层面上,对城市的适应都属于低层次适应;蒙古族流动人口群体内部存在的分化现象不容忽视;年龄对蒙古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能力的影响较为显著。最后笔者着重分析了民族性对蒙古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性的重要影响。总之,蒙古族流动人口依然处于城市生活的边缘,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性研究,D412.6
  2. 蒙古族农村牧区人口流动与适应,C922
  3. 两代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研究,C924.2
  4. 创业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的影响研究,D412.6
  5. 汉藏边缘藏语穆斯林现状研究,C955
  6. 藏族素食文化研究,C955
  7. 甘肃泾川女真完颜氏后裔民间信仰初探,C955
  8. 旅游发展对民族社区乡土特征影响的实证研究,F224;C955
  9. 布努瑶密洛陀文化传承探究,C955
  10. 11—24岁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及其发展,C955
  11. 人类学视角下的族际通婚考察,C955
  12. 壮族赘婚初探,C955
  13.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民居考察研究,C955
  14. 呈现与成像:云南民族村族际沟通功能实证研究,C955
  15. 一个土家族村落中的女性家庭地位,C955
  16. 2000年以来个旧市矿业开发下彝族地方性知识的断裂与扭曲,C955
  17. 当代朝鲜族大学生认同意识研究,C955
  18. 石河子市族际通婚研究,C955
  19.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及其导育研究,C955
  20. 由四川苗族婚恋观的变迁试论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传承,C955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民族学 > 民族性、民族心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