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福建省高科技产业集群与持续创新能力研究

作 者: 王渝
导 师: 朱斌
学 校: 福州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创新加速度、持续创新机制
分类号: F276.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51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首先回顾了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主要以马歇尔(Marshall)的外部规模经济、韦伯(Weber)的区位经济和波特(Porter)的新竞争经济理论为代表。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是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首先提出来的,并指出之所以产生集聚的原因是为了获取外部规模经济提供的种种好处。工业区位经济学家韦伯在《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把工业在一定地区集中的原因归结为包括交通条件和资源指向的特殊原因和因共享辅助性服务和公共设施所带来的成本节约等一般原因。美国学者波特在《产业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中把产业集群纳入竞争优势理论的框架,创立了产业集群的新竞争经济理论,他认为产业从集群中获得供应商、专业化的信息、公共服务以及获得有专业化技能和工作经验的雇员,从而获得竞争优势。通过对这些经典理论的追述似乎可以清楚地把握前人研究产业集群的独特视角和精辟观点,对接下来的研究打开了广阔的思路和崭新的创新空间。接下来从本地化的角度简单概括了福建省高科技产业集群形成集聚的条件、原因和发展现状:福建省的两大高科技产业集群是在政府的规划与指导下建立的,并且逐步形成了人才聚集的趋势和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的优势,在电子信息产业、生物环保科技、应用软件等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第二部分主要是研究产业集群的持续创新优势。由现代科技成果、风险资本和人力资本三个要素相结合生成的高科技产业以集群的形式存在和发展并参与市场竞争,不仅具有价格柔性,还具备特征柔性,表现出极大的经济活力,成为区域创新的“增长极”,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笔者先是在对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家罗尔、台湾的新竹等著名高科技产业集群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给出了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定义:在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领域中,大量根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而建立起来的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企业及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他们包括提供零部件的上游供应商、下游的渠道与顾客,提供互补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属于其他相关的产业,此外,还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与技术支持的政府机构,如大学、质量标准机构、贸易协会等。接下来笔者从集群的组织结构优势、集群的竞争优势、集群的合作优势以及集群的文化<WP=3>优势四方面来诠释集群是如何获取持续创新优势的:激烈的竞争推动了持续创新,持续创新又需要不断的合作,而这一些又是在产业特定的组织结构和集群文化氛围中产生的。集群内的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已经形成了扁平化、小型化的组织结构,这样可以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更加快速和敏捷的反应;集群中大量同质企业聚集一地,形成了以交易成本、投资成本为核心的总成本领先优势,出现了产品和市场两个重要方面的差异化优势,强化了在产业和市场上的目标,因而具有集群外企业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同样,大量企业聚集一地容易形成与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的合作优势;此外,由于集群的区位特征形成了鼓励冒险、勇于创新和强调学习的创新文化氛围。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持续创新三大特性即系统性、多重性和协同性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一套评价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并且用多指标模糊评价法对南京、上海、广州、青岛、厦门、福州高新区产业集群的持续创新投入能力、持续创新产出能力、持续创新发展能力、集聚效应支持持续创新能力、科技环境支持持续创新能力、制度文化环境支持持续创新能力六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然后提出创新加速度这一概念,认为持续创新能力与时间成线性相关关系,并且计算出了创新加速度的值,对持续创新能力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在结论与启示部分提出了笔者的观点:我国高科技产业集群创新模式无法激活持续创新;高持续创新发展能力与低创新加速度的矛盾性制约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的提高;高科技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存在脆弱性;“两区合一”的发展模式是提高持续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第四部分在对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机制的概念和功能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高科技产业集群存在内在的运行机制包括:动力机制;智力群体积聚机制;技术群落形成机制;创新团簇产生机制;技术—成果—产业—市场互动循环机制;持续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政策体系的构建机制;创新文化的制导机制,八大机制共同构成了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的内涵。接下来根据第三和第四部分的研究针对福建省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机制运行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完善持续创新运行机制的对策措施包括:构筑核心人才聚集的高地,完善高层<WP=4>次人才的支撑体系;通过项目带动战略激发原始性创新团簇,形成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创新源头;建立融资与风险投资综合体系,为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环境,实现创新生态系统的功能;形成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吸引更多配套产业的“加盟”;强化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两区合一”,做大、做强福建高科技产业集群。

全文目录


第一章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研究  9-16
  1.1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回顾  9-12
    1.1.1 外部经济理论  9-10
    1.1.2 集聚经济理论  10-11
    1.1.3 新竞争经济理论  11-12
  1.2 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及产生条件  12-16
    1.2.1 形成原因  12-13
    1.2.2 产生条件  13-16
第二章 福建省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布局及其特征  16-24
  2.1 厦门高科技产业集群的特点  16-19
    2.1.1 厦门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布局  16-18
    2.1.2 厦门高科技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  18-19
  2.2 福州高科技产业集群的特点  19-22
    2.2.1 福州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布局  19-21
    2.2.2 福州高科技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  21-22
  2.3 小结  22-24
第三章 高科技产业集群的持续创新优势分析  24-36
  3.1 产业集群的研究与实践  24-26
    3.1.1 产业集群的研究  24-25
    3.1.2 来源于实践的启示  25-26
  3.2 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优势  26-27
    3.2.1 扁平化组织  26-27
    3.2.2 小型化组织  27
  3.3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27-31
    3.3.1 总成本领先优势  28-29
    3.3.2 差异化优势  29-30
    3.3.3 目标聚焦优势  30-31
  3.4 产业集群的合作优势  31-33
    3.4.1 企业与企业间形成网络促进创新  32
    3.4.2 政府部门对集群创新起引导作用  32
    3.4.3 企业利用大学、研究所等进行产、学、研一体化合作  32-33
    3.4.4 企业与中介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33
    3.4.5 企业与风险投资家的合作  33
  3.5 产业集群的文化优势  33-36
    3.5.1 鼓励冒险与善待失败  34
    3.5.2 勇于变化与敢于创新  34
    3.5.3 强调学习与不断进取  34-36
第四章 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的能力与实证研究  36-56
  4.1 高科技产业集群的研究与评价  36-37
  4.2 高科技产业集群创新活动的发展历程  37-38
  4.3 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8-40
  4.4 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40-49
    4.4.1 持续创新投入能力  40-41
    4.4.2 持续创新产出能力  41-43
    4.4.3 持续创新发展能力  43-44
    4.4.4 集聚效应支持持续创新能力  44-46
    4.4.5 科技环境支持持续创新能力  46-47
    4.4.6 制度与文化环境支持持续创新能力  47-48
    4.4.7 各区域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的综合比较  48-49
  4.5 持续创新能力与创新加速度  49-51
  4.6 对我国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的结论与启示  51-53
    4.6.1 高科技产业集群创新模式无法激活持续创新  51
    4.6.2 高持续创新发展能力与低创新加速度的矛盾性制约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的提高  51-52
    4.6.3 高科技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存在脆弱性  52-53
    4.6.4 “两区合一”的发展模式是提高持续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53
  4.7 对福建省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的结论与启示  53-56
    4.7.1 福建省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发展能力尚可,但持续创新投入与产出规模偏低,发展瓶颈依然存在  54
    4.7.2 制度与文化创新的“缺失”是制约福建省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54-55
    4.7.3 福建省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创新加速度”有待提高  55-56
第五章 福建省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机制研究  56-68
  5.1 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机制的概念  56
  5.2 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机制的内容  56-68
    5.2.1 动力机制  57-58
    5.2.2 智力群体积聚机制  58-59
    5.2.3 技术群落形成机制  59-60
    5.2.4 创新团簇产生机制  60-62
    5.2.5 技术—成果—产业—市场互动循环机制  62-64
    5.2.6 持续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  64-66
    5.2.7 政策体系的构建机制  66
    5.2.8 创新文化的制导机制  66-68
第六章 提高福建省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68-77
  6.1 构筑核心人才聚集的高地,完善高层次人才的支撑体系  68-69
  6.2 通过项目带动战略激发原始性创新团簇,形成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创新源头  69-71
  6.3 建立融资与风险投资综合体系,为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71-72
  6.4 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环境,实现创新生态系统的功能  72-74
  6.5 形成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吸引更多配套产业的“加盟”  74-75
  6.6 强化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两区合一”,做大、做强福建省高科技产业集群  75-77
结束语  77-78
参考文献  78-80
致谢  80
个人简历  80-81
附表  81-83

相似论文

  1. 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导师制的对策研究,F276.44
  2. 科技型企业并购的文化风险评估研究,F276.44;F224
  3. 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R&D投入与经营业绩相关性研究,F276.44;F224
  4.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分析,F276.44
  5. 国际教育服务进口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机理及实证分析,F276.44
  6. 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风险评价及控制策略研究,F276.44
  7. 中小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F276.44
  8. 某小型民营高科技企业项目组织结构的研究,F276.44
  9.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人才保护分析模型的构建,F276.44;F224
  10.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激励的长效运行机制研究,F276.44
  11. 我国科技园区企业加速器建设研究,F276.44
  12.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激励模式研究,F276.44
  13. 科技型中小企业初创期技术创新风险控制与防范,F276.44
  14. 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F276.44
  15. 河北省高技术产业投资环境评价及对策研究,F276.44
  16. 高新技术企业异质型人力资本的隐性知识开发模式及应用研究,F276.44
  17. 战略投资者与高技术企业公司治理绩效研究,F276.44
  18. 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安全经营问题研究,F276.44
  19. 大庆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F276.44
  20. 基于实物期权法的高新企业价值评估,F276.44
  21. 高科技企业自主创新人文环境研究,F276.4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各种企业经济 > 联合企业经济 > 高新技术企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