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汪曾祺的当代生活经验及其风格衍变

作 者: 鲁美
导 师: 邵宁宁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汪曾祺 传统文化 昆明生活 新时期写作 文革记忆
分类号: I206.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汪曾祺是上世纪80年代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位作家,早期接受过传统文化教育,20世纪40年代考入西南联大,爱好新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使他的创作既有“现代味”,又不乏“清淡”笔调。40年代后期其创作生涯因生活迁徙而暂时停止。直至60年代,他又开始了创作,但限于当时的政治氛围,没有明显表现出自己的风格和独特的思想。文革时期主要创作“样板戏”剧本,他虽或倾尽全力,但是历史的吊诡之处即在于接下来他却要面对“进牛棚——解放——被审查”的命运。平反之后,他再次动笔,由于他的独特风格以及时代的文化氛围、“重写文学史”等诸种因素互动共生,遂使1980年代文坛上掀起一股“汪曾祺热”。他散淡的抒情笔法,状写人情美、和谐美的文学情调,以及蕴藏其中的文化情怀无一例外都使时人倍感兴味,汪曾祺本人也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京派的最后传人”。本文以汪曾祺的生活经验为轨迹阐释其文化思想与文学风格的演变。第一章叙述青少年时期的传统文化熏染之于其从事文学创作的意义。第二章分析汪曾祺50-70年代其间断写作的原因,以及此一时期的生活经历与之后文学创作之关联。第三章解读80-90年代的汪曾祺的人生经验给予其写作的影响,重点叙述汪曾祺成熟的思想和风格下对生活不同角度的阐释。第四章叙述汪曾祺的文革记忆,在主流文革历史叙述之外,其文革记忆将是对我们今天更为深入地、理性地认识文革运动的一个补充。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绪论  7-11
第一章 汪曾祺早期创作及其风格  11-18
  第一节 青少年时期传统文化熏染的意义  11-13
  第二节 昆明生活及早期作品“现代味”和“清淡”笔调的生成  13-16
  第三节 40 年代后期上海——北京的孤寂生活及其影响  16-18
第二章 汪曾祺50-70 年代生活经历及其创作  18-23
  第一节 50 年代的汪曾祺和《范进中举  18-20
  第二节 60 年代的“下放”与《羊舍一夕》  20-21
  第三节 “控制使用”与文学创作  21-23
第三章 汪曾祺80-90 年代的生活与创作  23-35
  第一节 汪曾祺80-90 年代的生活与思想变化  23-25
  第二节 汪曾祺80-90 年代作品的思想与创作风格  25-30
  第三节 汪曾祺文学观与80-90 年代文学思潮  30-35
第四章 汪曾祺的文革记忆  35-47
  第一节 文学叙述中的文革记忆  35-42
  第二节 对“样板戏”的客观分析兼及中国戏曲问题  42-47
结语  47-48
参考文献  48-49
后记(致谢)  49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3.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4. 碰撞与融合,R-092
  5. 中国古典舞教学剧目创作趋势研究,J722.4
  6. 传统文化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G633.51
  7. 钦努阿阿契贝和非洲传统文化的延续,I437.074
  8. 杨家埠木板年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524
  9. 民间美术与现代广告设计交融之研究,J524.3
  10. 传统文化的政治取向对我国大学制度的影响,G647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空特性研究,D64
  12. 传统文化中的建筑造型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218.7
  13. 中国古代建筑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954
  14.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B21
  15. 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G120
  16. 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热研究,G122
  17.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代雕塑艺术创作中的运用,J304
  18. 教育政策视角下的“京剧进课堂”调查研究,J821
  19. 林语堂幽默理论渊源探析,I206.6
  20. 一个人的五四:张爱玲文化心理的两难,I207.42
  21. 试论泰国华人族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D634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当代文学(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