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传统“文气”论的文章学意义

作 者: 任晓娟
导 师: 任遂虎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文气论 文章 文学批评 人格修养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精髓,建立在“气”论哲学的基础上,其发展历程为:自然之“气”——哲学之“气”——文之“气”。即“气”最早是一个物质概念,后从自然之气向生命体气潜在引申,文字学意义上的“气”逐渐成为一个哲学范畴,继而进入美学领域。这种气论哲学开始萌芽并形成于先秦,成熟于明清时期,“气”论哲学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浸透了中国文化的思想核心。“文气”论从滥觞至成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孟子的“知言养气”说是文气说的滥觞。其次,魏晋南北朝“文气”论体系基本形成。曹丕首开“文气”论先河,正式确立了以气论文的传统。但他主要从先天之“气”即天赋方面来论述气。刘勰继承并发展了曹丕的观点,系统地将这一概念运用于文学理论。第三,唐至明代古文论家的实践和理论创新。唐代的韩愈提出了著名的“气盛言宜”说和“立言养气”说。到宋代,苏辙在继承孟子、韩愈“养气”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外游”说。第四,清代文论家创作、批评实践后的完善补充。清代的桐城派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集大成者。其中“桐城三祖”之一的刘大櫆关于神气与音节、字句的辩证关系的论述是其对“文气”理论最突出的贡献,之后桐城派后学发展出“因声求气”的理论。在“养气”、“神气”之外,刘熙载提出了“炼气”说。在漫长的发过程中,“文气”的内涵不断被后继者赋予新的内容,目前学术界对于“文气”内涵的阐释主要有:作品气势说、作品声律说、生命力说、作家才性说、才性风格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文气”的美学追求主要有“气韵生动”、“一气贯之”和自然、纯真之美。可以说,整个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就是以“气”贯穿的文学审美史。“文气”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为虚静之气和发愤著书。虚静论以庄子为代表,之后经过陆机、刘勰等的不断补充,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涵。内虚静之气,可使创作主体陶冶出空明澄澈的审美心态,轻松自如地写作构思。发愤著书,作为创作的心理学命题被正式提出,始于汉代的司马迁,与此前后应、呼一脉相承的是韩愈提出的“不平则鸣”,是创作主体进行文学创作的深层动力源泉,使作品具有一种昂扬的“盛气”。“文气”对文学作品的本质观照主要表现为作品的气势、美感、气脉、风格、精神、结构布局、语言表达、声调等多种因素的整体性显示。“文气”论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为:第一,人格修养的建设意义。“文气”论对于有助于创作主体的品德精神、人格、艺术个性等的建设。第二,对文学创作的指导意义。“文气”贯穿于创作活动的始终,从创作冲动的兴起,到创作构思、落笔成文等都有精辟的论述,与今天的文学创作是同源相通的。第三,对文学批评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为以“气”论人,文如其人,应用于文学领域,多以“气”论文。以此为基础建立人文统一和公正客观的文学批评方法。第四,对当代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的现实意义。传统的“文气”论,对当代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解决,可以起到一种整合、指引的作用,不具仅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践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0
引言  10
第一章 “文”论的形成与发展  10-19
  第一节 “气”的基本含义  10-12
  第二节 秦汉时期“文气”论的朦胧觉醒  12-13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气”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13-15
  第四节 唐至明代古文论家的实践和理论创新  15-18
  第五节 清代文论家创作、批评实践后的完善补充  18-19
第二章 “文气”论的内涵界定与美学意义  19-24
  第一节 “文气”论内涵的现代解说  19-22
  第二节 “文气”的美学追求  22-24
第三章 “文气”的地位及功能  24-31
  第一节 “文气”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24-29
  第二节 “文气”对文学作品的本质观照  29-31
第四章 “文气”论的现代价值  31-39
  第一节 人格修养的建设意义  32-34
  第二节 对文学创作的指导意义  34-36
  第三节 对文学批评的借鉴意义  36-38
  第四节 对当代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的现实意义  38-39
结语  39-41
注释文献  41-44
参考文献  44-45
攻读硕士期间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45-46
后记  46

相似论文

  1.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2. 天然气脱酸性气体过程中物性研究及数据处理,TE644
  3. 具有非对称端壁的涡轮叶栅气膜冷却数值研究,V231.3
  4. 基于流形学习的高维流场数据分类研究,V231.3
  5. 热风送粉改为乏气送粉系统的方法和关键设备的研究,TK223.25
  6. 二次风射流角度对W型火焰锅炉炉内气固流动的影响,TK229
  7. 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TK173
  8. IGCC系统高温合成气中碱金属凝结特性的试验研究,TM611.3
  9. 二甲醚羰基化制醋酸乙烯中间体二醋酸亚乙酯研究,TQ225.12
  10. 松萝酸与依托红霉素致肝脏毒性的GC-MS代谢组学研究,R965
  11. 微波加热焚烧法处理沥青烟气的研究,X701
  12. 张淑文教授学术思想及59例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R249.2
  13. 文章难易度与主题熟悉度对英语学习者听力影响的个案研究,G633.41
  14. 勃利盆地煤层气资源评价,P618.13
  15. 气—水可压缩流物质界面的R-M不稳定性研究,O359.1
  16. 固体碱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试验研究,TE667
  17. “固—气—液”联产的生物质能源转换工艺及产物利用的研究,S216
  18. 刘燕池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R249
  19. 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R249
  20. 夏丐尊“形式论”四部著述比较探究,G633.3
  21. 非接触式拉曼光谱法血液酒精检测技术的理论分析,U492.8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