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道论”发微

作 者: 莫翔
导 师: 王兴国
学 校: 云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道论 《老子》 终极依据 境界论 感性知觉 天的哲学 思的方式 深层思考 认识对象 自然状态
分类号: B2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19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老子》“道”的辨析作为全文的出发点,阐释老子对本体的追问和沉思,从而展示“道”的形而上视域。“道”展示的是经验事物存在的终极依据或本根问题和经验知识把握这种终极依据与本根的可能性问题。这些问题用今天的哲学标准看,是属于真正的哲学形上学问题,然而老子所言之“道”,超出经验与知识视域,为经验与知识所不能及,它主要为精神境界论或最终要归结为精神境界论。 存在是哲学的恒久主题,尽管追问和沉思的方式可以各异,但哲学之思总是不断地指向存在,作为中国哲学重要文本的《老子》同样表现为对存在的关怀,以道之总纲,通过终极之道与人的存在,道与德,既定之“有”与未定之“无”等之间的关系,《老子》展现了对存在的深层思考。 “道”不是一物,不是具体的认识对象,因而它不可指称,不可言说,不是感性知觉和概念分析所能认识的,对“道”只能体认、体验,也就是由自我的“反观”修养而表现心灵的超越,达到“同于道”的境界;老子用“婴儿”和“朴”来比喻“道”的境界,这不是向原始自然状态的简单回复,而是指由“守静”的功夫而超越人为的欲望,知识,伦理,实现人本真的心灵整体和谐。

全文目录


提要  3-4
英文摘要  4-5
一、 “道”的形而上之性  5-10
二、 “道”的无为之智慧  10-13
三、 “道”的意蕴和分向解释中的“道  13-18
四、 “道”的通达与境界  18-31
  (一) “玄览”与“静观”的体道方法  18-21
  (二) “涤除玄览”与“归根曰静”--道的认知与道的境界合一  21-24
  (三) 以无为本的否定性的形上学表达  24-27
  (四) “道”的境界  27-31
参考文献  31-32
后记  32

相似论文

  1. 老子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3
  2. 《道德经》中的管理智慧探析,C93-09
  3. 老子哲学养生思想对现代人健康问题的启示,R212
  4. 老子按摩法与瑜伽体位法的放松效应比较研究,G806
  5. 儒道忧患意识之差异,B82-09
  6. 老子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思想比较研究,B038
  7. 《老子》母性品格审美探微,B223.1
  8. 老子主“和”哲学研究,B223.1
  9. 法由道生—韩非的道法思想研究,B226.5
  10. 老子领导思想探析,C933
  11. 唐玄宗老学思想研究,K242
  12. 再论《老子》基本问题,B223.1
  13. 《淮南子》对《老子》的继承和发展,I206.2
  14. 个人与国家之间,D90
  15. 道教在韩国的变迁及对各朝代的影响,B958
  16. 先秦“俭”思想研究,B82-09
  17. 自然状态学说诸问题,B565
  18. 荀子“道”论思想研究,B222.6
  19. 文化翻译视角下的《道德经》翻译研究,H315.9
  20. 洛克财产权理论的局限性,D90
  21. 唐玄宗老学思想研究,B24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前220年) > 道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