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汉英翻译

作 者: 樊曦
导 师: 张志伶
学 校: 外交学院
专 业: 英语
关键词: 人的思维方式 汉英翻译 思维方式差异 翻译的重要性 思维差异 语言现象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思想交流 语言转换 美国人类学家
分类号: H31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80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翻译不仅涉及到语言转换问题,更涉及到文化交流问题。从客观上说,翻译活动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发展。人类社会中的文化交流是从思想交流开始的,而思想交流又和语言表达是分不开的。作为翻译对象的语言是特定文化环境下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该种文化的特定印迹。思维方式,这种某一特定社会中人们在接收、反映、思考和处理外部信息的思维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习惯,可以说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中最内在的制约因素。一旦形成,就会成为该种民族文化传统中最稳定或最核心的部分而代代流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就是思维方式的载体。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众多翻译实践已经证明思维问题左右着翻译质量。各民族之间思维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是又正是思维差异造成了不同语言转换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误译或不可译,因为思维差异造成不同语言特有(或特别显著)的语言现象,而这正是翻译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 本文首先指出语言之间存在三种层次的差异,而思维方式是支配语言表达法的深层因素,明确只有从更深的层次看问题,才能更有效地解决翻译中遇到的巨大困难。然后从探讨德国语言学家洪堡德的语言相对论、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的语言文化论及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设入手,讨论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为阐明思维方式对翻译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因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但在这一对矛盾体中,思维占支配地位,思维方式的特性必然反映在语言层面。为了在翻译中能有效应对思维方式差异造成的特定或显著语言现象,本文根据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指出要达到两种不同语言文本的绝对对等是不可能的,只能追求最大程度的近似。因此不管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有“一刀切”的做法。 本文接下来集中讨论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分析了其产生的背景、主要的特点及其在汉语中五个集中的表现,并针对这五个语言现象从汉语到英语的转换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对策。 最后,文章再次强调思维方式的研究对翻译的重要性,指出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也是思维的翻译。传统的翻译研究虽把语言看成是思维的外壳,却只研究外壳,不研究思维,这难以使翻译研究上升到新的高度。对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并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将有助于提高翻译的质量,并推动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全文目录


INTRODUCTION  7-10
CHAPTER Ⅰ MODES OF THINKING AND TRANSLATION  10-18
  1.1 MODES OF THINKING  10-11
  1.2 LANGUAGE AND THOUGHT  11-14
    1.2.1 Humboldt and Boas' Views  12-13
    1.2.2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13-14
  1.3 TRANSLATION GUIDELINE  14-18
CHAPTER Ⅱ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ODES OF THINKING  18-35
  2.1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MODES OF THINKING  18-19
    2.1.1 Geographic Environment for the Chinese Modes of Thinking  18-19
    2.1.2 Economic Environment of the Chinese Modes of Thinking  19
  2.2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ODES OF THINKING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CHINESE LANGUAGE  19-35
    2.2.1 Reliance on Concrete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20-27
      2.2.1.1 Fondness for Images and Abundance of Expressions in Concrete Forms  21-23
      2.2.1.2 Emphasis on Particulars and High Frequency of Four-Character Phrases  23-25
      2.2.1.3 High Regard for Precedent and Abundance of Literary and Historical Allusions  25-27
    2.2.2 Reliance on the Holistic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27-35
      2.2.2.1 Strong Personal Consciousness and Personal Perspective of Chinese Sentences  28-30
      2.2.2.2 Lack of Abstract Thinking and Paratactic Tradition in Chinese  30-35
CHAPTER Ⅲ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C-E TRANSLATION  35-60
  3.1 TRANSLATION OF IMAGES  35-39
    3.1.1 Literal Translation  35-36
    3.1.2 Decoloration  36-38
    3.1.3 Substitution  38-39
  3.2 TRANSLATION OF FOUR-CHARACTER PHRASES  39-46
    3.2.1 Literal Rendition  40-41
    3.2.2 Free Rendition  41-42
    3.2.3 Simplification  42-46
  3.3 TRANSLATION OF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ALLUSIONS  46-50
    3.3.1 Annotation  47-48
    3.3.2 Paraphrase  48-50
  3.4 PERSONAL PERSPECTIVE VS. IMPERSONAL PERSPECTIVE  50-55
    3.4.1 Personal Subject and Impersonal Subject  50-51
    3.4.2 Supplement of Grammatical Subject  51-54
    3.4.3 Shift of Perspective  54-55
  3.5 TRANSFORMATION OF PARATAXIS INTO HYPOTAXIS  55-60
    3.5.1 Supplement of Connectives  55-57
    3.5.2 Change of Sequence  57-60
CONCLUSION  60-66

相似论文

  1. 钱塘电子表单快速开发系统的研究和实现,TP311.52
  2. C-to-VHDL语言转换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TP332
  3. 西昌学院彝文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与实现,TP317.1
  4. 论写生在油画创作中的重要性,J213
  5. 语言转换对数字计算的影响,TP391.1
  6. XML模式匹配方法研究,TP312.2
  7. 中国山水楹联英译初探,H315.9
  8. MathML到SVG转换的方法及其应用研究,TP391.41
  9. 基于复用技术的框架设计与实现,TP311.52
  10. 女性主义和翻译,I046
  11. 红色皮影研究,J827
  12. 浅谈油画艺术中的语言转换,J213
  13. 试论《潮骚》译本中的翻译问题,H36
  14. 基于OCL的MDA模型转换方法与规则库应用研究,TP311.52
  15. 基于π演算的并发分布式语言的设计与原型实现,TP312
  16. 数学学习中语言转换的研究,G633.6
  17. 基于软PLC的烟草拆包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TP242
  18. 语言转换者视域:论詹姆斯·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I562
  19. 中国当代油画中的传统文化图像,J213
  20.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TU-80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翻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